【衡道丨病例】从宫颈脱落细胞学巴氏涂片,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
2023-08-27 衡道病理 衡道病理 发表于上海
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子宫内膜癌的80%~95%,围绝经期或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阴道异常分泌血性或浆液性白带、下腹部疼痛、消瘦、乏力、贫血等。
临床信息
54岁中老年女性,绝经四年,阴道不规则流血1+年。
超声:
宫内查见范围约1.8cmx1.8cmx1.3cm不均质稍强回声,与子宫后壁分界欠清,内见点条状血流信号。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
镜下形态:
图1. 细胞成团,成球形小细胞簇,核深染、核膜不规则,胞质稀少,细胞边界不清,微调有明显的三维立体结构
图2. 成团小细胞簇,细胞圆,细胞核增大、核深染,核仁明显,胞质稀少,微调可见三维立体结构
图3、图4为同一视野下微调,可见明显的三维立体结构
图5. 深染拥挤细胞团,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核大小不均,染色深,核浆比增高,部分可见核仁微调可见三维立体结构
病理诊断:非典型子宫内膜细胞(AEM)
液基报告后临床诊断性刮宫
大体检查:
灰褐不整形组织一堆,总体积3.5cmx2.0cmx1.0cm。
镜下形态:
图6. 腺体结构呈筛状、迷宫样连续的腺腔、融合的腺体或分支乳头状,局灶伴间质消失、纤维化
图7. 腺体结构呈筛状、迷宫样连续的腺腔、融合的腺体或分支乳头状,局灶伴间质消失、纤维化
图8. 腺上皮增生为条索状并形成迷路样结构,腺上皮复层排列,极向紊乱,上皮中度异型,细胞核增大,可见核仁,核分裂增多
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
诊刮病理诊断后
诊刮病理诊断后做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子宫标本剖开宫腔内见一灰白粗糙区,范围约2.0cmx1.5cm,肉眼侵及子宫壁深度小于1/2。
镜下形态:
图9、图10、图11腺体结构呈筛状、迷宫样连续的腺腔、融合的腺体或分支乳头状,局灶伴间质消失、纤维化,可见向肌层浸润发展
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分化),侵袭子宫肌层<1/2;脉管内未见癌栓形成。根据2023年FIGO分期,为IA期
讨论
宫颈脱落细胞学深染拥挤细胞团(Hyperchromatic Crowded Groups,HCGS)之非典型子宫内膜细胞(atypical endometrial cells,AEM)。
HCGS包括:
大部分是良性:子宫内膜细胞,子宫颈内膜细胞,萎缩中的副基底层细胞合胞体细胞组,输卵管化生细胞;
少数肿瘤性:原位鳞癌,非典型腺细胞疑肿瘤,原位腺癌,子宫内膜癌。
在日常病理诊断宫颈脱落细胞学的工作中,常常遇到HCGS,子宫内膜的脱落细胞团区别于宫颈管的脱落细胞团最主要的特征是微调可见明显三维立体结构。
诊断非典型子宫内膜细胞最有价值的两个标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细胞常形成小细胞簇(约5-10个细胞),核深染。核膜不规则、细胞质稀少,细胞边界不清。
AEM的原因分析:
1.子宫内膜炎
2.子宫内膜息肉
3.激素治疗后
4.产后
5.器械,如IUD
6.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腺癌
临床意义
巴氏制片发现非典型子宫内膜细胞比发现非典型子宫颈管内膜细胞具有更重大的临床意义。在TBS系统中。非典型子宫内膜细胞不再进行进一步分类。因为非典型子宫内膜细胞已有非常高的阳性预测值,没有可靠指标将其再进一步分类。所以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应掌握好非典型子宫内膜细胞的诊断标准和尺度。
参考文献:
1.赵澄泉、杨敏《妇科细胞病理学诊断与临床处理》
2.赵澄泉华夏病理在线网络课程“宫颈细胞病理学”
3.《罗塞和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第11版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不错学习了。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