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S每日一例:女性盆腔肿块,如何诊断?
2022-09-08 放射沙龙 现代医药卫生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varian thecoma,OT)是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少见良性肿瘤,属于卵泡膜-纤维瘤组的一个类型,与卵巢其他实性肿块影像学表现相似,故术前误诊率较高。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varian thecoma,OT)是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少见良性肿瘤,属于卵泡膜-纤维瘤组的一个类型,与卵巢其他实性肿块影像学表现相似,故术前误诊率较高。本文为1例年轻女性多发OT的病例,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术前很难做出正确的诊断。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1岁,未婚。近1个月来感觉腹部稍微膨隆,查体可触及大小约20 cm×15 cm 肿块,质硬,边界尚清,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无叩痛,盆腔B 超显示:腹部实质性包块,考虑腹膜后来源;临床以“发现盆腔肿块1个月余”收治入院。
螺旋CT表现:盆腔内可见多发实质性肿块影,边界尚清,内见散在斑片状及点片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肿块较明显强化,可见纤维血管间隔,
手术所见:瘤体位于右侧卵巢,大小约20 cm×15 cm×8 cm,活动度尚可,将病灶及右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及盆腔、腹膜后相关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
病理结果显示:右侧卵巢梭形细胞肿瘤,考虑为卵泡膜细胞瘤,部分区域细胞生长活跃,所送“左侧盆腔”淋巴结10枚、“右侧盆腔”淋巴结9枚,说明反应性增生,大网膜未及淋巴结。
2 讨论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是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组织的少见肿瘤,术前诊断正确率较低,占全部卵巢肿瘤的0.5%~1.0%,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
卵泡膜细胞瘤的CT征象:(1)盆腔内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实质性肿块,体积较大的病灶中心可有液化囊变区。(2)平扫时肿块多与子宫密度接近,增强后一般为缓慢渐进性轻度强化,其强化程度远不及子宫实质强化;肿块内可见纤维血管间隔,液化囊变区。(3)有时常并发腹腔积液。
该病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子宫浆膜下或阔韧带生长的子宫肌瘤,后者增强多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子宫实质的强化相接近,合并腹腔积液少见,且年龄多在50岁以下。
(2)纤维-卵泡膜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镜下根据卵泡膜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的多少,将其分别命名为卵泡膜细胞瘤、纤维-卵泡膜细胞瘤及纤维瘤,绝大部分为良性,恶性罕见。
(3)卵巢勃勒纳瘤(brennertumor)是一种少见的卵巢上皮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3型,良性多见,其典型的CT表现为起源于卵巢的实性软组织肿块伴钙化,而卵泡膜细胞瘤很少有钙化的出现。
(4)卵泡膜细胞瘤不易与恶性肿瘤相鉴别,有时伴有血清肿瘤标志物癌抗原125(CA125)[升高,并可以合并腹腔积液,因此误诊为恶性。因此,不能将腹腔积液和CA125 升高作为恶性疾病的诊断标准。
该例患者年龄偏小,不符合该病的发病年龄,而且病灶多发、范围广、有钙化,未见囊变及坏死。所以,定位定性都较困难,最后诊断需要手术病理证实。如果CT检查发现附件区出现单发、多发、边界清楚的实质性肿块,则应考虑到该肿瘤的可能。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iPS#
110
#肿块#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