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我们与患者沟通时,到底在沟通什么

2017-09-06 吕效杰 健康界

“以患者为中心”的口号提出来很多年了,那什么是“以患者为中心”呢?我们目前大部分医生能做到这一点吗?

“以患者为中心”的口号提出来很多年了,那什么是“以患者为中心”呢?我们目前大部分医生能做到这一点吗?

一次我在讲课时就这个问题和学员互动,他回答说:“以患者为中心”就是“想患者之所想”。那我们再进一步追问:患者究竟想什么呢?他来看病就仅仅是为了想看一下我们医生所谓的疾病吗?

医者父母心的启示

古语云:“医者父母心”,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医生对待病人要像父母对待子女那样充满爱心。这一点我们医务人员一般都能做到。可以断言,没有哪个医生不希望自己的病人尽快康复。

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建议大家好好想一想,在我们人生道路上每一个重大的决定,是否都顺从父母的安排呢?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事事都听父母的建议吗?父母给我们操的都是好心,我们为什么不买账呢?如果您已经有了孩子,再反思一下您对孩子的关心和爱心,是不是孩子都愿意听从您的安排和建议呢?我们对孩子操的好心,孩子买账吗?如果不买账,那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父母也好,医师也罢,我们对孩子、对患者应该只是提点建议、给些指导,没有权力强制他一定要事事听从我们的安排。

这就提示我们医务人员,不要仅仅给予患者我们自己认为最好的治疗方案,而是要考虑病人所关注的问题。事实上,病人关注的是“疾患”,而我们医生关注的是“疾病”,病人关注的我们不会关注,我们擅长的不是病人关注的,这样能不出问题吗?

疾病和疾患有区别

对于任何一个患者来说,有疾病Diesease,主要指通过客观检查能发现的异常情况,也有疾患Illness,主要指患者的主观感觉。

医生往往重视疾病Diesease而忽略疾患Illness。病人往往重视疾患Illness,病人得了病以后,会有很多的困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也有很多担忧(能不能痊愈?)、同时还很恐惧(会不会死?)。还有对治疗的期望,期望自己的病尽快好,不要留后遗症。还担心得的病对自己有没有影响?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不舒服的时候,既有疾病也有疾患。但有的时候,有疾病没有疾患,比如经检查牙齿有浅龋,病人没有任何不适和担心。有的时候,有疾患没有疾病,比如病人说自己不舒服,可是经我们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你能说他没有病吗?

有一次,一位阿姨来门诊看舌头不舒服的问题,我给她做了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只是看到轮廓乳头有点大而已。我就问她:“阿姨,你有什么担心的呢?”她说:“我没有什么担心的,就是来看看是什么东西?”我接着问:“你是不是担心舌头上长了什么东西?”她说:“是,是。”我进一步问:“你是不是担心你得了癌症?”她说:“是是是。”我就反问她:“阿姨,你既然有这么多担心,我刚才第一次问你有什么担心,你为什么不直接给我说呢?”她说:“我就不想说那两个字(癌症),万一是真的,我可怎么办呢?!”我给她做了解释:“这是正常情况,(舌头轮廓乳头)有时大有时小,不是癌症。”她这才放心地离去。

医学模式转变对医生的要求

医生最擅长给出治疗方案,总想着患者来就是想要一个治疗方案,其实是错误的。患者最关注的是疾患,也就是我得的什么病(诊断)?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病因)?我得的这个病后果严重不严重(预后)?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医疗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而不再是单纯的生物医疗模式了。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用医疗技术治疗患者疾病了,还要用沟通技能关注患者的疾患。和谐医患沟通模式要求医生在沟通技能和医疗技术两个方面都要达到专业的程度,用医疗技术治疗患者的疾病Diesease,用沟通技能“话疗”患者的疾患Illness,也就是发现患者的疾患Illness,通过谈话的方式来消除患者的困惑、担忧和恐惧。

其实医患沟通就像医生和患者跳一曲双人舞,首先要听患者这次看病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什么顾虑,有什么担心,也就是关注患者的疾患,要以患者为中心,这个时候以患者说为主,医生听为辅,好像跳舞时医生围绕病人转。

明白了患者所关注的,了解了患者心里想的问题之后,接着要就疾病本身给患者解释或者澄清一下,也就是关注疾病本身,这个时候要以医生为中心,仔细询问现病史,以医生问为主,患者说为辅,以找出关于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关信息,好像跳舞时病人围绕医生转。

只有把沟通技能和医疗技术两个方面都做好了,才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医疗技术和沟通技能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船之两桨,缺一不可。

医务人员不仅要会用医疗技术治疗患者的“疾病”,还要会用沟通技能关注患者的“疾患”,我们只有这样,医患关系才会逐步走上和谐的轨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41448, encodeId=5a0824144897, content=很好的文章.谢谢分享,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Q3auHgzwzM4o2XVpJ6449yqDsjibydI5HnJ8MibGxNn4HZiaZib0bdfibbwoz3KQrIyN9AGxq36ZlZRNicYlPfOOWMtwgsajY6mGNFiaPclFdowjD0/0, createdBy=97bd1338592, createdName=清风拂面, createdTime=Thu Sep 07 12:14:42 CST 2017, time=2017-09-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9-07 清风拂面

    很好的文章.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脑洞大开!这些医生竟然这样和患者沟通!

1、补钙一次,一位门诊病人一再询问营养科的崔主任为何给她开钙片。崔主任耐心解释:体内激素分布改变导致钙流失之类。病人纠结着眉头似懂非懂。看后面还有一长串病号等待诊治,崔主任着急,直接说:“奶奶,不怪您不懂,医学生学三年才能彻底弄懂这些,您就甭管了,回家吃钙片就是了!”病人奶奶干脆也直说了:“医生,电视上专家都说了,不能瞎补钙啊!”主任出现3分钟的无语,然后一个箭步冲到护士站捧回一盆葱兰:“您看

J Clin Nurs:患者家属与护士的想法、感情及行为可影响二者的交流

通常情况下护士与老年住院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并不是很满意。为了更好的照顾老年住院患者,提高这种交流的频率和交流的质量或可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本。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回顾分析护士与老年住院患者家属交流时的感情、想法以及行为。 研究人员对关于护士与患者家属交流的定性定量及混合设计的文章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护士控制及权威,护士对其贡献的认知,护士传达并分享的信息以及护士护理的满意度相关的家庭照顾者的想法

把医生当场逼疯的16种病人!

1、开出一份史诗那么长的慢性病史单,这治疗难度简直了。2、认为自己比医生更懂得看病开药,你这么能,咋还来医院呢。3、隐瞒,谎报症状。这个不用说了吧。4、在面诊的时候抱怨其他医生医术不精。(大家都是同事,很尴尬的好吗)5、用除了密封罐以外的一切东西装大便样本。请为医院环境和其他患者考虑一下……6、预约会诊却迟到。7、或者根本就没来,能不能提前说一声?8、对导诊台人员和护士等工作人员说脏话,举止冒犯。

儿童糖尿病:医患沟通内容及注意事项

一、病史摘要患儿,女,9岁,因“消瘦两月,多饮多尿两周,咳嗽、发热3天” 入院。入院前两月无明显原因体重减轻,大约下降10kg。入院前两周,每日饮水约2500ml,小便约3000ml。既往无腮腺炎病史,其外祖父有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呼吸40次/分,脉搏119次/分,血压100/60mmHg,体重22kg。神委,轻度脱水貌。无唇樱红,无呼吸深大。皮肤弹性可。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中

患病后的10种常见心理表现 掌握医患沟通技巧

为您总结常见的10种心理表现,患者或多或少都会有这些表现,医务人员需要理解患者、找到问题点并与之更好地沟通。

不是说明书太难,是药师太少!

这两天,因为北京晨报一篇关于药品说明书看不懂的报道,不少人开始讨论此事。在最初的报道中,关于药品说明书的抱怨是:老年人看不清也看不懂、年轻人看不懂也不愿意看,小小的一张药品说明书往往几十项说明事项,涵盖药品成分、药品名称、性状等等项目,最令不少患者不解的是有些药品说明书还有分子式和分子量。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