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Stroke:心理因素与卒中发生相关

2012-12-18 Stroke Stroke

       一项新研究发现,抑郁、紧张或对生活不满的老年人罹患卒中及死于卒中的风险升高。该研究显示,与心理社会痛苦水平最低的人相比,痛苦水平最高的人罹患卒中的风险显著升高,并且卒中死亡风险高达后者3倍。该研究于12月13日在线发表于《卒中》杂志。        该研究研究者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明尼苏达大学医学副教

       一项新研究发现,抑郁、紧张或对生活不满的老年人罹患卒中及死于卒中的风险升高。该研究显示,与心理社会痛苦水平最低的人相比,痛苦水平最高的人罹患卒中的风险显著升高,并且卒中死亡风险高达后者3倍。该研究于12月13日在线发表于《卒中》杂志。

       该研究研究者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明尼苏达大学医学副教授和健康差异研究计划副主任Susan Everson-Rose博士说,“我们的结果明确证明,老年人心理社会痛苦对脑血管疾病风险有重要不良影响。”

痛苦评分

       该研究使用美国芝加哥健康与衰老计划(CHAP)的数据,CHAP是一项正在进行中的纵向研究,旨在研究芝加哥3个相邻社区老年居民的慢性疾病,这些居民代表了广泛范围的社会经济背景。研究者们进行了基线访谈,收集有关病史、认知健康、社会经济状况、行为模式及心理社会特征的信息,并在3年的周期内重复访谈。

       第二周期访谈(1997~1999年)评估了最大范围的心理社会特征,作为当前分析的基础。当前分析纳入4120例参与者,大多为黑人女性,平均年龄为77岁,大多参与者受过中学教育,平均罹患一种慢性疾病,13.1%报告有卒中史。

       对于卒中住院方面的信息,研究者们评估了医疗保健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的赔付数据(因为一些参与者加入了健康维持组织,所以只分析了2649名参与者的偶发卒中发生率)。为了验证死亡,作者们使用了全国死亡指数关联数据。

       为评估心理社会痛苦,研究者们建立了一种纳入4种心理社会指标的痛苦评分:抑郁症状、感知的压力、神经质(一种人格范围病症,其特征为具有焦虑、愤怒及易受伤害特质)和生活满意度。评分越高表示痛苦程度越大。

       该研究显示,偶发卒中呈现一种剂量-反应风险模式。在一个校正年龄、人种和性别的模型中,相对于痛苦程度最小的四分位数,第二、三和四个四分位数的风险比(HR)分别为1.27(95%可信区间[CI]0.98~1.65,P=0.067)、1.44(95%CI 1.10~1.87,P=0.0068)和1.54(95%CI 1.16~2.04,P=0.0025)。校正卒中危险因素后,相关性的程度降低。

痛苦程度与卒中风险关系
(痛苦程度与卒中风险关系)

       对抑郁进行分类模型并校正年龄、人种和性别后,最高四分位数的参与者死于卒中的风险比痛苦评分最低者大了近3倍(HR 2.97,95%CI 1.81~4.88,P<0.0001)。第三个四分位数的参与者风险增加近2倍(HR 1.98,95%CI 1.19~3.30,P=0.0091)。

       卒中亚型分析显示,痛苦与偶发出血性卒中显著相关,但与校正协变量后的缺血性卒中无关。
 
行为因素

       心理社会和行为因素有可能在卒中风险升高过程中起作用。极度痛苦的人依从治疗建议或维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较小,或这方面的能力较低。

       “我们研究中最痛苦的参与者体力活动较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病率较高,表明该人群的潜在疾病负担较大,这有可能会使生活方式管理更具挑战性。”作者们写道。然而,在该研究,控制这些因素对痛苦与卒中死亡或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几乎无影响。

       痛苦通过何种途径使卒中风险增加尚未完全了解,作者们说。可能的机制包括与应激相关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调节异常,进而有可能导致循环中的儿茶酚胺增加、内皮功能障碍以及血小板激活(导致高凝状态)。

       慢性应激和负性情绪状态的神经内分泌和炎症效应也有可能导致风险增加。然而,作者们指出,这些途径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性很可能大于出血性卒中,而且这项研究发现出血性卒中的关联性结果更强。

       该研究缺少有关炎症和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有可能会进一步揭示可能将心理社会痛苦与卒中风险相关联的途径。另一局限性是CHAP未包括影像数据,这些数据有可能提供研究参与者经历的卒中类型方面的信息。此外,该研究只在一个时间点评估心理社会痛苦,因此无法确定痛苦水平是否发生变化或此类变化是否影响卒中风险。


Background and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psychosocial distress with risk of stroke mortality and incident stroke in older adults.
Methods
Data were from the Chicago Health and Aging Project,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conducted in 3 contiguous neighborhoods on the south side of Chicago, IL. Participants were community-dwelling black and non-Hispanic white adults, aged 65 years and older (n=4120 for stroke mortality; n=2649 for incident stroke). Psychosocial distress was an analytically derived composite measur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perceived stress, neuroticism, and life dissatisfaction.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of distress with stroke mortality and incident stroke over 6 years of follow-up.
Results
Stroke deaths (151) and 452 incident strokes were identified. Adjusting for age, race, and sex, the hazard ratio (HR) for each 1-SD increase in distress was 1.4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1.28–1.70) for stroke mortality and 1.18 (95% CI=1.07–1.30) for incident stroke. Associations were reduced after adjustment for stroke risk factors and remained significant for stroke mortality (HR=1.29; 95% CI=1.10–1.52) but not for incident stroke (HR=1.09; 95% CI=0.98–1.21). Secondary analyses of stroke subtypes showed that distress was strongly related to incident hemorrhagic strokes (HR=1.70; 95% CI=1.28–2.25) but not ischemic strokes (HR=1.02; 95% CI=0.91–1.15) in fully adjusted models.
Conclusions
Increasing levels of psychosocial distress are related to excess risk of both fatal and nonfatal stroke in older black and white adults. Additional research is needed to examine pathways linking psychosocial distress to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isk.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WSC 2012]神经保护剂的未来

       今年世界卒中大会[WSC]首次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8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神经科医生参加了此次盛会。会议上,多位专家就神经保护等相关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享了即将启动的另一项大型研究——RECOVER研究的设计方案。        目前,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在研究领域中仍然活跃并

AHA发布2013心脏病和卒中统计报告

  每年,美国心脏学会(AHA)都会联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立卫生研究院及其他政府机构对心脏病、卒中、其他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并发布更新报告。自1999年以来,这些统计报告已被文献引用超过10500次。近年来,统计更新已发生了很多变化,加入了新的章节并在多个领域有重要更新。该报告2012年12月12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   2013版更新将统计数据扩展至

Circulation:肾功能不全独立预测房颤卒中风险

  近期一项大型、国际多中心研究表明,对于中到高度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肾功能受损是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一种强有力预测因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危险分层中应当包括肾功能。研究于2012年12月3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   该研究旨在评估卒中发生和系统性栓塞的相关因素。在利伐沙班房颤卒中预防(ROCKET AF)随机双盲研究中,共纳入14264例非

Circulation:真性阿司匹林药物抵抗罕见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对阿司匹林的药物抵抗是罕见的。该研究未能确定一例真性阿司匹林药理学抵抗。假性抗药,表现为对药物反应延迟和药物吸收的减少,可能出现在肠溶阿司匹林,但非即释型阿司匹林。研究于2012年12月3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二次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病率。然而,阿司匹林的耐药性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败。尽管有这种担忧,“阿

Stroke:DWI-ASPECTS评分预测卒中溶栓预后

       最近一项发表于《Stroke》研究显示DWI-ASPECTS评分能够预测大脑中动脉梗塞患者rtPA溶栓后预后情况,DWI-ASPECTS评分低的患者,仍有可能因早期血管再通而获益,而DWI-ASPECTS评分≥7分的患者,其早期血管再通对预后无显著影响。 (DWI-ASPECTS评分不同的患者早期开通与否预后的比较) &

Diabetes:新型降糖药或可减少卒中后脑损伤

       在小鼠中开展的一项研究中,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潜在疗法,可能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卒中后的脑损伤。所建议的药物已获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然而,科学家们希望,这一新的研究成果,也可能开辟了减少其他卒中高风险患者卒中发作后脑损伤的可能性。该项研究已在线发表于Diabetes期刊[Diabetes 2012 Dec 3]。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