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Neuron:上科大生命学院胡霁组与合作者揭示痛痒分离表征与调控的新机制

2023-05-30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公众号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公众号 发表于上海

疼痛和瘙痒的信息是如何在大脑中编码以产生不同的感知区分并进行处理的,这仍然是一个有待研究的科学问题。

2023年5月23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胡霁课题组和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徐天乐课题组合作在Neuron上发表题为Representation and control of pain and itch by distinct prefrontal neural ensembl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探索内侧前额叶皮层不同的神经元集群对痛觉和痒觉信息的独立表征,并提出这两个神经元集群通过优先投射到特定的下游区域以调节疼痛或瘙痒相关的感觉和情绪行为。

疼痛和瘙痒作为机体躯体感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防御外界伤害性刺激避免组织损伤。虽然这两者具有相似的信息解剖通路,但本质上它们依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会引起不同的脑内感知和行为反应。然而,疼痛和瘙痒的信息是如何在大脑中编码以产生不同的感知区分并进行处理的,这仍然是一个有待研究的科学问题。

本研究首次利用单细胞精度的活体显微钙成像技术在大脑的高级皮层——内侧前额叶皮层探究了在接受疼痛和瘙痒刺激输入之后神经元的不同响应规律。研究发现两种刺激皆可导致PL亚区兴奋性神经元呈现复杂多样的钙信号活动变化。

深入的数据分析提示,疼痛与瘙痒激活的PL神经元虽然在解剖位置上混杂在一起,但在对伤害性痛觉和痒觉刺激的反应特性上却可以明显区分开来,提示痛觉和痒觉分别由PL区两群不同的神经元编码和处理。利用领域内广泛认可的面颊部模型,结合超微型显微镜钙成像,本工作进一步证实了痛痒觉信息在不同的皮层神经元集群分类表征处理的论断。

本研究进一步利用活性细胞群的靶向标记和操控技术阐明了急性痛或急性痒特异性标记的神经元集群对小鼠痛痒觉行为的双向调控作用。相关结果表明PL存在两个分离的神经元集群可以独立表征痛觉和痒觉,并且它们以相反的方式调控疼痛和瘙痒的行为输出。研究人员绘制了PL区疼痛与瘙痒激活的两类神经元集群的全脑输入输出投射图谱,进一步阐明这两类神经元集群的异质性特点并探讨其调控痛痒觉行为的神经环路。

实验结果提示,这两类神经元集群接受的输入在部分脑区存在显着的差异。同样,两者的输出环路也不尽相同。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投射特异的化学遗传学操控,证明PL至背内侧丘脑投射可以负向调节疼痛行为,而PL至基底外侧杏仁核投射则正向调控瘙痒相关的感觉和情绪行为。

综上所述,这些发现揭示了PL不同的神经元集群对痛觉和痒觉的分离表征,并从解剖位置、功能特性、全脑连接网络、对痛/痒刺激的反应规律以及行为学输出等不同的层面解析了痛觉与痒觉激活的皮层神经元的异质性特点。这种不同层次异质性的存在奠定了痛觉和痒觉在同一部位区别加工处理的物质基础。

图:前额叶皮层神经元集群痛痒觉分类表征和差异调控的神经机制模式图

本研究成果为最终阐明痛痒觉分类编码进而导致不同感受体验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知识,为理解大脑中的体感信息处理构建了新的理论框架,也为疼痛或瘙痒异常相关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潘倩、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郭素珊和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陈明(现为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胡霁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刘明刚研究员和徐天乐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教委创新团队等项目的支持。该研究还得到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教授等的合作支持。

原始出处:

Qian Pan, et al. Representation and control of pain and itch by distinct prefrontal neural ensembles. Neuron, 202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Dev Cell:复旦大学孙宁/蓝斐发现心脏分化的调控新机制

该研究发现MESP1和RING1A与共激活剂p300,黏连蛋白复合物和CTCF合作,微调组蛋白乙酰化和增强子-启动子相互作用以激活其靶基因。

Nature:武汉大学宋保亮团队揭示进食后胆固醇合成调控机制

人体可以从肉、蛋等食物中摄取胆固醇,但是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的情况下,人体胆固醇主要依赖自身合成。胆固醇合成需要消耗很多营养与能量,因此经过长期漫长进化,哺乳动物只在进食后才明显上调胆固醇合成。

Nature :氨基酸代谢改变对肿瘤抑制作用的调控机制

丝氨酸(Serine), 甘氨酸(Glycine) 以及其他的一些非必需氨基酸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抑制这些非必需氨基酸的活性和利用度可作为癌症治疗的潜在手段。

中科院等首次发现重编程障碍关键因子:Nature子刊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Miguel Esteban和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Andrew Hutchins共同在《自然-细胞生物学》发表了关于诱导多能干细胞重要表观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

Cell子刊: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团队等揭示5-HT受体配体识别和G蛋白选择调控机制!

揭示了A类GPCR选择性偶联G蛋白的分子机制,填补了5-HT家族受体结构分析的空白。

Cell Death & Disease:前列腺癌中PAX5能够诱导IDH1-AS1上调来促进肿瘤的生长

前列腺癌(PCa)是世界范围内影响男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长非编码RNAs(lncRNAs)是一类长的转录本,并且报道在恶性肿瘤中是必要的调控因子。IDH1反义RS1(IDH1-AS1)是一个lncRNA,并能与基因互作来调控瓦博格效应。然而,其在PCa致瘤中的作用和机制仍旧不清楚。最近,有研究人员探索了IDH1-AS1在PCa肿瘤生长中的作用。研究发现,IDH1-AS1的表达在PCa样本和细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