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每年约上万名儿童因药致聋!这6类常用药慎用!
2024-03-29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因药致聋己成为我国聋儿的主要发病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爱耳护耳,从认识耳毒性药物开始。
据《世界听力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1/5的人群听力受损,预计2050年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一直以来,儿童因药致聋事件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抗生素使用不当,致聋数量高达30万。因药致聋己成为我国聋儿的主要发病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爱耳护耳,从认识耳毒性药物开始。
耳毒性药物定义
耳毒性药物导致的继发性听力损失是一种获得性听力损失,对耳蜗系、前庭系和位听系等耳相关器官有致害作用,会引起结构和功能性损害。
耳毒性药物临床表现
耳毒性的性质是复杂的,可以表现为听觉和前庭毒性。根据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损伤的轻重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以损伤耳蜗神经为主,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等听觉功能障碍;损伤以前庭神经为主,主要表现为眩晕和平衡失调等前庭功能障碍。
药物性耳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中毒者在用药当日或数日后即出现症状;而大多数为慢性中毒,常在用药后2~4周内发生,即使停药,症状仍逐日严重,数日后可达高峰,如继续用药,则症状发展更快,此期可历经数年。耳毒性药物损伤内耳前庭和耳蜗是临床上耳聋、耳鸣、眩晕和平衡失调等疾病的重要原因,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值得引起重视。
常见的耳毒性药物
已知的耳毒性药物有近百种,常用者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癌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疟药、袢利尿剂、抗肝素化制剂和铊化物
制剂等,其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药物在临床上最为常见,以硫酸盐链霉素中毒最为严重,在国内约占前庭性损害的12%。还有研究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吸烟史与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有关。
0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由氨基糖和氨基环醇以苷键连接而形成的广谱抗菌化合物,常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感染,常用药物主要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沙星和异帕米星等。
这类药物与细菌30S核糖体结合,在蛋白合成的起始阶段抑制70S核糖体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在肽链延伸阶段造成mRNA模板密码错译,干扰细菌密码子的读取,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干扰细菌的复制,起到抑菌杀菌的作用,同时因为其价格便宜、性质稳定,因此目前在许多国家的应用依然十分广泛,但此药带来的耳毒性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02 抗肿瘤药
在临床上,抗肿瘤药物可以分为直接细胞毒类和非直接细胞毒类两大类。传统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对肿瘤细胞缺乏足够的选择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细胞包括内耳系统产生不同的损伤作用。最常见的耳毒性抗肿瘤药物有顺铂、卡铂、长春新碱、氮芥、硝基咪唑、环磷酰胺、博来霉素、氟尿嘧啶和甲氨蝶呤等。
卡铂的耳毒性一般小于顺铂,但当该药物用于婴儿或骨髓抑制时,风险显著增加。尽管有一些与奥沙利铂相关的听力损失的病例报告,但该制剂相关耳毒性尚少见报道
03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为区别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衍生物,称其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虽然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却有相同的作用和类似的不良反应。此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酶,从而抑制二十碳烯酸衍生物的合成。主要包括水杨酸类、苯胺类、吲哚类、杂环芳基乙酸类、芳基丙酸类等。
04抗疟药
有耳毒性的抗疟药主要有氯喹、奎宁和乙胺嘧啶。氯喹和奎宁都是通过抑制血红素聚合酶活性而致血红素在疟原虫体内堆积从而杀灭疟原虫,同时可通过同 DNA 形成的复合物抑制 DNA 复制、RNA 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乙胺嘧啶通过阻碍核酸的合成抑制疟原虫的繁殖。
长期使用这些抗疟药可致迷路缺血、缺氧而出现耳鸣、听力减退和眩晕,可为暂时性,剂量大时可呈永久性。对内耳的损害部位主要在螺旋神经节而非感受上皮,听力损伤主要表现为低频区听力减退。
05 袢利尿药
袢利尿药的利尿作用快速而强大,通过与髓袢升支粗段K+--Na+--2Cl-同向转运体可逆性结合,抑制其转运 能 力,减少NaCl的重吸收,降低肾脏的稀释功能;同时降低髓质间隙渗透压,减弱肾脏的浓缩功能。主要包括呋塞米(速尿)、布美他尼、托拉塞米和依他尼酸(利尿酸)等。
作为环型利尿剂的典型代表,依他尼酸或速尿能引起暂时性听力丧失,但很少能引起永久性耳聋,除非应用于严重的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或)与其他耳毒性药物一起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耳毒性是这类药物最严重的毒性作用之一,与剂量相关。大剂量静脉给药可导致耳聋、耳鸣、眩晕或出现暂时性耳聋等耳毒性症状。
06 其他耳毒性药物
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多黏菌素、万古霉素等多肽类抗生素,吲哚洛尔、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乙醇,一氧化碳,汞,铅,砷,苯,激素类,抗逆转录病毒药,单克隆抗体和避孕药等也有一定的耳毒性。
药物耳毒性的预防
药物中毒引起的耳蜗和前庭损伤大部分是不可逆的,而且治疗难度大,特别是耳聋和耳鸣症状难以治愈。因此,耳中毒反应的预防就至关重要。目前给患者运用耳毒性药物时,需提前告知患者其副作用并推荐进行听力学监测,未来关于耳毒性药物的宣传教育还要继续开展。
药物性耳聋重在预防,应严格掌握、遵循各种耳毒性药物的适应证,防止滥用。对有家族中毒史和肾炎患者,应忌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对婴儿、老人、孕妇、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应忌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利尿剂、化疗药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使用。在应用耳毒性抗生素治病时,定期复查听力,一旦病情许可,应立即停药。
早在1999年,我国就出台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其中提到应重视的 10 个危险因素:①高日剂量和数量;②长期治疗超过 2周;③血药浓度升高;④发热、脱水和败血症时,血药浓度增高;⑤肾功能不全,使药物蓄积,加重其耳毒性副作用的发生;⑥老年人;⑦与其他耳毒性药物联用;⑧暴露于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⑨曾有听力异常者;⑩患耳感染及有家族史者。
总之,医务人员应该合理、慎重选用耳毒性药物,做好用药期间和用药后检测等综合措施来预防和减轻耳毒性药物的损伤。
参考资料
1,赵艳,蒋军,陈学敏,等.耳毒性药物的种类及其对内耳的损伤机制与预防[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9, 40(11):6.DOI:CNKI:SUN:XBGY.0.2019-11-015.
2,仲浩源.浅析耳毒性药物的毒性机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70):2.DOI:CNKI:SUN:LCWX.0.2017-70-158.
3,耀世.这些耳毒性药物注意慎用[J].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18(9):1.DOI:CNKI:SUN:JSWB.0.2018-09-028.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耳毒性药物#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