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输红细胞,库存的真不如新鲜的?!
2016-05-23 岚逸筠篁 医学界
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但也存在输血不良反应的可能。红细胞(RBC)制品是成分输血中最主要的一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在临床上,医生们会优先选择新鲜RBC制品。然而最新一期《柳叶刀》血液学分刊一项研究显示,输注新鲜RBC制品患者的90天死亡率比输注库存RBC制品的高。 输新鲜血死亡风险略大! 新鲜血和库存血的争议由来已久。新鲜血抗原性强,淋巴细胞活性高,
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但也存在输血不良反应的可能。红细胞(RBC)制品是成分输血中最主要的一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在临床上,医生们会优先选择新鲜RBC制品。然而最新一期《柳叶刀》血液学分刊一项研究显示,输注新鲜RBC制品患者的90天死亡率比输注库存RBC制品的高。
输新鲜血死亡风险略大! 新鲜血和库存血的争议由来已久。新鲜血抗原性强,淋巴细胞活性高,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而库存血溶血程度高,抗凝成分减少,携氧能力低,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和出血倾向。国内许多研究表明,患者输注新鲜RBC制品(储存≤14d)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库存RBC制品(储存>14d)。 但是研究的终点事件不同,结果也可能会发生不同。加拿大的研究团队在《柳叶刀》血液学分刊上发表的研究中,选择的终点事件是90天死亡率,而最后的结果却和我们传统观念的完全相反。 他们回顾了2008~2014年6年间超过9万例输血事件。由于那时存在两种不同的RBC制备工艺(全血过滤法和红细胞悬液过滤法,均已去白),于是他们再分别根据血液储存时间分为新鲜组(储存1~7d)、中期组(8~35d)、长期组(36~42d)。两种不同的RBC制品制备工艺
结果正如研究者假设的那样,制备工艺和储存时间都影响输血患者的90天死亡率。然而,出乎研究者意料的是,新鲜RBC制品的风险比(HR)比长期库存RBC制品的HR大,也就是意味着输注新鲜的RBC制品产生的死亡风险比长期库存RBC制品大!不同组别的风险比,参照组是“中期库存的RBC悬液法制品”。新鲜RBC制品的总体死亡风险高于长期库存的RBC制品
原因有待研究 在讨论对于制备工艺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时,研究团队认为新鲜的全血过滤法RBC制品比RBC悬液制品更高的细胞外钾,但ATP和高铁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后者。储存后前者的细胞形态指数明显低于后者,溶血程度和MCV都明显高于后者。他们认为这可能是新鲜血液中游离DNA(cfDNA)引起的,cfDNA现在被认为和增加血栓风险有关,也是预示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 但是在提及储存时间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时,研究团队表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参考了6项其他的研究,都是以“输注库存血的预后不如新鲜血”为研究假设的。但是结果都显示死亡率上新鲜血和库存血没有统计学差异。 其中样本量最大的ABLE研究的研究数据显示,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库存血在临床预后和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和新鲜血一比也差不了多少,甚至还好那么一点点。 研究团队认为可能是在制备时红细胞出现了一些可逆的损害,但是却影响到了输注新鲜血的患者的预后。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红细胞#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