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JAMA 子刊:儿童时期的体重增长、脂肪组织积累与青少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关系

2024-09-22 liangying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出生后体重增长、较高的收缩压、VAT及VAT的增加与青少年时期更厚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脂质驱动的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然而,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因此,儿童和青少年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的关键阶段。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可调节的危险因素在儿童中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内脏脂肪组织(VAT)的增长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儿童期的VAT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本研究旨在通过纵向队列研究,探讨儿童时期的体重增长、脂肪组织积累与青少年时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颈动脉僵硬度的关系,从而明确早期生活中的风险因素,并为制定个体化的心血管预防和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荷兰乌得勒支Leidsche Rijn地区出生的健康新生儿,共3005名婴儿(出生于200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研究的早期生长指标在出生、6个月、5岁和12至16岁时进行测量,重点评估腹部皮下脂肪组织(SAT)和VAT的深度,以及身体质量指数(BMI)z分数。血压测量根据性别、身高和年龄的百分位数进行标准化。本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青少年时期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弹性系数(DC)。通过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早期生活中可能影响cIMT和DC的风险因素,包括体重增长、血压、BMI、VAT及其变化。研究分析时间为2024年1月。

本研究最终纳入了232名青少年(中位年龄14.9岁,其中52.2%为女性)。研究发现,出生后的体重增长(B=12.34,95%CI: 2.39-22.39),5岁时的收缩压(B=0.52,95%CI: 0.02-1.01),5岁时的VAT(B=3.48,95%CI: 1.55-5.40)及5岁至12至16岁之间VAT的增加(B=3.13,95%CI: 1.87-4.39)均与青少年时期较高的cIMT相关。同时,5岁时较高的BMI(B=-2.70,95%CI: -4.59至-0.80)、VAT(B=-0.56,95%CI: -0.87至-0.25)以及BMI的变化(B=-3.63,95%CI: -5.66至-1.60)与较高的颈动脉僵硬度(DC降低)显著相关。此外,5岁至12至16岁之间SAT的增加(B=0.37,95%CI: 0.16-0.58)与较低的颈动脉僵硬度相关。这些结果表明,早期的VAT和BMI变化可能会在青少年时期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而SAT的增加则可能有助于降低动脉僵硬度

青少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研究表明,出生后体重增长、较高的收缩压、VAT及VAT的增加与青少年时期更厚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而较高的BMI及BMI的增加则与动脉僵硬度增加相关。这些发现表明,从早期生活中开始监测脂肪组织的发育,尤其是VAT的发展,可以帮助预测个体的终生心血管风险轨迹,并为儿童时期的心血管预防和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原始出处:

Early-Life Risk Factors for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Carotid Stiffness in Adolescence. JAMA Netw Open. 2024;7(9):e2434699.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3469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7071, encodeId=9b3c222e071e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877332935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动脉粥样硬化#</a> <a href='/topic/show?id=86a5119383d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儿童时期的体重增长#</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9383, encryptionId=86a5119383df, topicName=儿童时期的体重增长), TopicDto(id=33293, encryptionId=98773329350, topicName=动脉粥样硬化)],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Sep 22 16:57:53 CST 2024, time=2024-09-2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Immunity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刘强团队发现脑卒中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

课题组使用脑卒中患者队列、单细胞测序、双光子成像和流式细胞术,发现脑卒中后受损的脑组织可持续激活机体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单核细胞等髓系细胞粘附,从而加速脑卒中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增加脑卒中复发风险。

Redox Biol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玉国/徐峰/薛丽教授团队揭示ALDH2调控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新机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团队发表研究,揭示 ALDH2 活性缺陷致巨噬细胞极化促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为防治提供新思路及靶点。

J Clin Invest 衣康酸通过激活抗炎反应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揭示了小鼠体内衣康酸通过诱导Nrf2依赖性巨噬细胞抗炎反应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该途径的激活可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中国青年学者一作,最新Nature:DNA 感应炎症小体引起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中风

通过脱氧核糖核酸酶治疗或抑制炎性体激活来中和游离DNA可降低中风复发率。作者的研究结果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缺血性事件后的高复发率提供了解释。

Int Immunopharmacol:清热活血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生物信息学、机器学习和实验验证的综合方法

验证清热活血方(QRHXF)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揭示其潜在的药理机制。

Eur Heart J 南京医科大学陈宏山/季勇(南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陈绍良揭示衰老能量-染色质重塑介导动脉粥样硬化

揭示了TRAP1-HDAC3-H4K12乳酸化新型修饰轴,其通过调节代谢重编程,诱导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基因染色质微环境及表观遗传重塑,促进VSMCs衰老和AS的作用及机制。

不仅减重、降糖,还可治心衰!《柳叶刀》:司美格鲁肽可降低心血管和死亡风险

表明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和超重/肥胖的患者,无论心衰分型如何,2.4 mg的司美格鲁肽均可降低伴或不伴有临床心衰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以及复合心衰风险。

降脂近50%!JACC:siRNA长效疗法,打四针,疗效维持近1年

olpasiran可持久降低Lp(a)水平。接受每12周一次≥75 mg剂量的参与者在末次给药后近一年内,Lp(a)水平仍显著降低约40%-50%。

Eur Heart J-Card Img:影像学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和特征的性别差异

65岁女性的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成像检测率高于年轻10-14岁男性。在广泛的多变量调整后,这种关联仍然存在。

华东理工大学王琪、朱志荣团队/中山医院王利新团队《Biomaterials》:活性氧响应型荧光和光声双模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

华东理工大学王琪、朱志荣团队与中山医院王利新团队合作开发了ROS响应型的NIR FL/PA双模态成像探针TPA-QO-B。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