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B族链球菌可致死,为何国内没建议孕妇做常规筛查
2017-06-26 段涛/妇产科专家、教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前院长 澎湃新闻
GBS学名无乳链球菌,也称B族链球菌,正常寄居于阴道和直肠,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一般正常健康人群感染GBS并不致病。根据研究,大约10%~30%的孕妇有GBS阴道寄居,其中40%~70%在分娩过程中会传递给新生儿。如果新生儿带了GBS,大约有1%~3%会出现早期侵入性感染,其中有5%会导致死亡。GBS感染诱发产妇多种疾病孕妇感染表现为菌血症、泌尿系统感染、胎膜感染、子宫内膜感染等。GBS感染是胎膜
GBS学名无乳链球菌,也称B族链球菌,正常寄居于阴道和直肠,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一般正常健康人群感染GBS并不致病。根据研究,大约10%~30%的孕妇有GBS阴道寄居,其中40%~70%在分娩过程中会传递给新生儿。如果新生儿带了GBS,大约有1%~3%会出现早期侵入性感染,其中有5%会导致死亡。
GBS感染诱发产妇多种疾病
孕妇感染表现为菌血症、泌尿系统感染、胎膜感染、子宫内膜感染等。
GBS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
GBS对绒毛膜有较强吸附能力和穿透能力,接种2小时内即可吸附于母体组织,继而侵入绒毛膜,通过炎症细胞的吞噬作用及细菌产生的蛋白水解酶的直接侵袭,使胎膜局部张力减低,从而导致胎膜早破。
GBS感染极易引起羊膜腔感染
据研究报道GBS阳性的孕妇中有21%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和产后子宫内膜炎,分析表明GBS阳性是引起绒毛膜羊膜炎的重要危险因素。
GBS感染诱发早产率最高达60%
有研究表明,GBS阳性孕妇早产合并低出生体重儿、极低体重儿的可能性增加20%-60%。
GBS是产褥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反应。产褥感染发病率为1%~7.2%,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GBS是造成产褥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新生儿感染GBS诱发多种疾病甚至死亡
GBS传播的主要途径为垂直传播,且与分娩有关,如果孕妇感染GBS,新生儿就可能在出生时吸入感染的羊水或通过产道时感染GBS。剖宫产不能避免新生儿感染GBS。
新生儿感染GBS主要表现为早期侵入性感染,早期侵入性感染以新生儿败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会导致新生儿败血症、肺炎和脑膜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也可能遗留长期病理状态如耳聋、视力受损、发育障碍以及脑瘫等。
欧美国家是如何做的?
新生儿GBS感染存在明显的国家与地区差异,未实施抗生素预防策略之前,美国及欧洲国家的新生儿GBS感染率为0.5/1000—4.0/1000活产新生儿,孕期GBS筛查及产时抗生素预防后,新生儿GBS感染发病率已降至0.36/1000活产新生儿。
1996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针对围产期GBS的预防和处理制订了规范化的方案,2002年和2010年又进一步修订。随着预防和治疗措施的不断改善和提高,美国新生儿GBS感染以及所导致的新生儿死亡有了明显的下降。
CDC的指南于2010 年再次修订,最新指南建议:
(1)对所有妊娠35~37周的孕妇分别采集阴道下1/3和直肠(通过直肠括约肌)拭子进行细菌培养,任何一个部位阳性即可认为存在GBS 的定植。阳性者在分娩发动或胎膜破裂时给予产程中预防性使用抗菌素(IAP);在临产或破膜前选择剖宫产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2)孕期有GBS 菌尿症以及前一胎感染GBS的孕妇,不必做细菌培养,直接在产程开始或胎膜破裂时给予IAP;
(3)分娩时无培养结果或培养结果未知者,对存在任一危险因素(分娩胎龄<37 周、胎膜破裂≥ 18 h、产前体温≥ 38℃)的孕妇给予IAP;对没有任何危险因素的孕妇,可在阴道和直肠取样进行核酸扩增,作为快速检测方法。
除了美国以外,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比利时国家均建议采用普遍筛查方案。
为什么中国没有常规推荐进行GBS筛查?
1.我国尚缺少GBS感染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关于中国人孕期GBS带菌率,新生儿GBS感染率的情况,国内也有相关的研究,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单中心小样本的研究,且试验方法及诊断标准不统一,并存在区域差异,不同研究的研究报道的GBS带菌率,新生儿GBS感染率差异很大,无法得出可靠的结论。
2.缺少卫生经济学的评估支持
任何一项常规推荐的疾病筛查项目都应该有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证据所支持的卫生经济学评估,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GBS在正常人群中的定植率大于一定比例时开展筛查才有价值,目前尚无中国人群GBS 感染的大样本多中心证据,无法进行可靠的卫生经济评估。
3.我国GBS 阳性的新生儿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相对高,但预后良好。其原因与我国小儿血清中抗CPS抗体的水平高于国外、存在种族及基因方面的差异、国内预防性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等有关。
4.因此,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中将B族链球菌筛查作为一个备查项目,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开展,不是常规。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B族链球菌#
84
#链球菌#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