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循环衰竭(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如严重脓毒症病死率30%,而合并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患者病死率可达50%。但目前我国尚无关于急性循环衰竭的共识或指南,而且临床诊断标准不够清晰。近年国际上陆续发表了数篇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相关的文献、共识和指南以便于规范其诊断和治疗,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在2014年发表的欧洲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共识,该共识提出了急性循环衰竭(休克)诊断的新观点。为促进我国急诊急
2024-10-28
目前认为,血液与生物相容性较差的体外循环管路等人工材料接触、血流动力学改变、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病理生理学改变诱发的宿主免疫防御反应是其主要病理学机制。
2021-10-06
尿素循环又称鸟氨酸循环,主要是氨与二氧化碳通过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生成尿素的过程。在饥饿、疲劳、发热等应激状态下,部分蛋白质加速分解,各种氨基酸在转氨基、脱氨基、再氨基化等反应中产生氨。
2019-04-14
尿素循环障碍(UCDs)可引起新生儿高血氨,迟发性疾病可导致智力障碍或死亡。本文为第1版尿素循环障碍的诊断和管理指南,主要针对尿素循环障碍的诊断和管理的相关内容提出指导建议。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肾衰竭、失明、截肢和心脑血管事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于预防、延缓、治疗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临床工作中,对于微循环障碍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的认识尚不充分,相关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欠规范。鉴于此,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
2016-08-30
急性循环衰竭( 休克) 是以微循环功能障碍为基础组织低灌注、多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病情危重。需要提高早期识别和诊断能力,早期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综合干预措施,以改善组织灌注和氧供为中心稳定生命体征,保护器官功能,去除病因和诱发因素,并通过血流动力学检测,进行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估。《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的发布,有助于提高我国急诊科对急性循环衰竭( 休克) 的早期识别、
循环肿瘤DNA (ctDNA)已成为多种临床应用的有前途的工具,包括早期诊断、治疗靶点识别、治疗反应监测、预后评估和最小残留疾病检测。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ctDNA检测的临床应用提供建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以下称体外循环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基于当前临床研究证据和业内广泛接受的体外循环技术及我国体外循环专家共识,制定中国体外循
2020-09-30
经皮机械循环辅助(pMCS)是体外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指导临床应用pMCS,本委员会基于国内外相关指南与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共识,将就pMCS的常用装置、工作原理、临床应用、装
2018年2月,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发布了重症患者舌下微循环的评估共识,本文描述了关于微循环影像的获取和解释的25条声明,用于指导危重病人微循环评估,内容涉及相关定义,设备和推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