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文撤稿反思科研评价体系
2015年,多起中国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被撤稿事件,让中国学术圈陷入了又一轮深刻的省思之中。不久前,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卫计委、中科院、工程院、基金委共同研究制定并发布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五不准”包括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不准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不准违反论文署名规范。然而,对于屡见不鲜的撤稿事
科学网 - 论文,撤稿,SCI,评价体系 - 2016-01-21
从屠呦呦获诺奖看我国科研评价体系
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屠呦呦,引起社会对国内科研评价体系的广泛讨论。屠呦呦获奖折射出我国现行科研评价体系的哪些不足?我们该如何建立起适合中国现状的科研评价体系?青年学
中国青年报 - 诺奖,科研,评价,屠呦呦 - 2015-10-29
人民日报: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促生“短平快”行为
我国现行的科技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导致很多科研人员心浮气躁,不能踏踏实实工作,难以发扬工匠精神。评价体系重数量、轻质量。在评价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时,过于强调数量,包括科研项目的数量以及经费体量、论文发表的数量、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等,这种不合理的导向成为科研人员心态
人民日报 - 科研评价体系 - 2016-05-10
火热的全球排名和科研评估,使大学深处危机!
科研圈总结了本次发布会的四大看点。看点一申请稳步增多竞争更趋激烈截至8月16日,基金委共接收依托单位提交的各类项目申请177551项,创历史新高。
光明日报 - 科研评估,全球排名 - 2016-08-25
庞国明代表:建议制定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科研评价体系
澎湃新闻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中医院院长庞国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关于制定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科研评价体系的建议》,希望解决中医药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一个瓶颈。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中医药科研作为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其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澎湃新闻 - 中医,科研评价,发展规律 - 2019-03-12
《自然》总编辑:改变科研评估规则,现在是时候了
《自然》(Nature)签署了《旧金山科研评估宣言》,倡导科研评估不要再过度依赖基于期刊的指标,科技日报也及时推出报道《终结影响因子“暴政”,是时候了》,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自然》一直反对单纯以影响因子来评判科研成果,为更好地表达这一观点并回应质疑,《自然》暨自然科研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Sir Philip Campbell)爵士专门撰写了署名文章,希望借助科技日报这一有影响力的平台
科技日报 - 科研评估,自然 - 2017-05-25
科研评价以论文“论英雄” 为何改不动?
回顾几年来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某国家级研究所科研处处长王宏宇十分感慨。“抛弃原有的‘论文数数’,设计新的方案就用了半年多时间,真要实施了还要做大量说服、解释工作,嘴皮子都磨破了。”王宏宇
生物谷 - 科研评价 - 2016-09-13
人民日报:让科研评价跳出“自循环”
压减不必要的科技奖项,是让科研活动跳出“自循环”必须迈出的一步,关键是要有重返正途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 这两年,山东改革科技奖励制度,压减科技奖项,省级科技奖项数量从2013年的近500项压减到这项改革,触及了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位看过被取消奖项名单的同志说,原来奖项又多又杂,几乎是普惠性质的,一看就是为奖而奖,早就该取消了。 当前的科研评价,
人民日报 - 科研评价 - 2016-12-19
施一公:技术、问题与体系是科研三要素
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施一公认为, 技术、问题与体系,是做好科学研究的三大要素。技术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对刚入门的科研人员尤其重要,也是取得研究突破的必备基础,“但其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中国科学报 - 施一公,实验,医学,科研 - 2016-01-05
科研评估体系研讨会:如何判断科研成果的价值?
科学研究能推动社会进步,可是科研也是要花钱的。要决定把钱花在哪里,就得知道哪些科研价值高,哪些价值低。但是科研成果的价值,要如何判断呢?
科学人 - 科研成果,科研评估体系 - 2014-10-27
国内科研评价体系或导致优秀论文外流
MedSci认为,国内期刊本身也有很大的责任。国内期刊发稿慢,人情稿,关系稿过多,使得原本一些比较优秀稿件,因为没有人情或关系,难以得到发表;而国外的SCI期刊相对公正公平。导致有些医生认为发一篇中华牌刊物还不如发表SCI文章。
MedSci原创 - 科研 - 2013-07-08
郑兰荪院士:科研评价体系改革是根本 SCI值得推荐
科研评价体系改革是根本——访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郑兰荪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指出,人民政协常委会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大对基础研究和新型研发组织支持力度
中国科学报 - 医改,两会,郑兰荪 - 2014-03-07
多国科学家共同把脉:科研评估要给年轻人好土壤
李晓轩(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中国最大的“特点”就是科研人员特别忙碌 库尔特·维特里希(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特聘教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国现有的科研评估体系,对已有的结果强调太多,这使很多已有过一些成就的科研人员垄断了研究的大资金,而且科学家们也会一味地追求大项目、大资金,从而忽略了科学研究本身的意义--
文汇报 - 科学家,科研评估 - 2014-12-04
TEE:科研评价看论文数量还是质量?
2012年9月期的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发表了一篇挺有意思的文章,题目是“学术界沉迷于数量”。法国生态学家Joern Fischer及其同事在文章中提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都是排名的年代,大学得排名,期刊得排名,研究人员也得排名。在这样的年代里头,研究者的价值被发表论文的数量、引用次数、经费数额来衡量。”他们提到,
科学网 - 科研评价,数量,质量 - 2012-09-17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