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 (11.1): 社恐还是社牛?竟是由你的肠道菌群决定的!
接受社恐患者微生物群的小鼠表现出对社交恐惧的高度敏感性,更容易出现社恐,而这一原因可能与大脑终纹床核(BNST)中的外周免疫激活和神经元催产素受损有关,可见微生物群-肠道-脑轴在社恐中的重要性。
网络 - 2024-02-08
Science Advances:杨雄里院士团队揭示短暂白光暴露激活感光神经节细胞促进焦虑
光照条件可影响焦虑水平:成年小鼠在幼年时夜间暴露在昏暗的光线下会导致类似焦虑的行为;连续2周白光暴露时间减少也会引起焦虑样行为。
“神经周K”公众号 - 焦虑,感光神经 - 2023-03-24
Science:大脑调控进食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徐富强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大脑如何调控进食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了小鼠下丘脑结节核(Tuberal Nucleus, TN)的GABA能somatostatin
中国生物技术网 - 大脑,调控进食,神经环路机制,研究进展 - 2018-07-12
Adv Sci:浙江大学李晓明/陈家东合作研究确定后基底外侧杏仁核是颞叶癫痫的关键杏仁核区域
本研究发现后基底外侧杏仁核是颞叶癫痫关键区域,其神经元投射及与其他区域的联系影响癫痫发作,为颞叶癫痫研究提供新方向。
iNature - 颞叶癫痫,杏仁核 - 2024-11-03
Mol Psychiatry:孕期病毒感染抑制母爱行为的环路机制
已有研究表明mPOA区域甘丙肽能神经元投射到下丘脑室旁核、NAc、VTA、终纹床核等脑区。光激活mPOA投射到VTA区域神经元后可增强其与幼崽接触的动机行为。
“ 神经周K”公众号 - 病毒感染,母爱 - 2022-05-24
激光把老鼠变“杀手”
一只老鼠和它的幼崽在分享一只蚱蜢。图片来源:Jean-Louis Klein & Marie-Luce Hubert曾几何时,一只老鼠漫不经心地与一只蟋蟀待在笼子里;但是转瞬之间,这只啮齿动物便跳到了这只昆虫的身上并把后者的脑袋撕了下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科学家转换了一个开关。这是第一次,研究人员潜入了负责动物狩猎行为的一部分大脑,利用激光处理了特定的神经细胞。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这
生物谷 - 激光 - 2017-01-16
Cell Metabolis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伟等团队合作发现暴饮暴食的潜在原因
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是导致OD小鼠和神经性贪食症(BN)患者过量摄入美味食物的原因。
iNature - 暴饮暴食 - 2023-11-08
6 种常见脑梗死定位及影像特点
脉络膜前动脉(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AchA )为颈内动脉的分支,通常起自颈内动脉后侧壁床突上段。
神经病学医学网 - 脉络膜前动脉梗死,豆纹动脉梗死,回返动脉梗死 - 2023-01-07
Cell:破解百年难题!骆利群院士等团队合作发现雄/男性交配行为的神经回路
该研究揭示了一种分子指定的神经回路,它区分性别,由化学感觉通路支配,执行交配而不是攻击的运动程序,并支配性冲动和奖励。
医药加学习班 - 神经回路,男性交配行为 - 2023-08-29
脑血管的解剖学及其病变时的临床症状【图文详解】
从左心室射出的血液,依次经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无名动脉、右颈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分别经右颈内动脉及右椎动脉进入颅内,供应右侧脑的前部与后部。
神经病学医学网 - 脑血管 - 2023-11-07
Nat Neurosci:中科院揭大脑情绪编码模式
生活中充满了七情六欲,喜乐哀愁。为什么人们高兴时心花怒放,如步云端,痛苦时又五内俱焚,似坠深渊?在这些情绪的背后,大脑中发生了些什么样的变化?大脑如何使人表现欢喜或悲伤,又怎样让人心弦微动或被情绪的风暴席卷而无法自拔? 情绪使生活多姿多彩,帮助人们趋利避害,对生存和生活至关重要。然而,长久以来,大脑如何编码情绪信息却一直是个谜。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胡海岚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带你解锁大脑中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情绪,胡海岚,七情六欲 - 2014-09-29
Science:暴饮暴食的大脑作用机制
60年前,科学家们利用电刺激小鼠大脑区域,诱发这些无论饥饿与否的动物进食。近期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破解了这一关键的分子机制,发现了诱发此种行为的精确细胞连接。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27日的Science杂志上,将有助于解析肥胖的病因,并由此提出针对厌食,神经性贪食,暴饮暴食的新治疗方法。【原文下载】文章的通讯作者,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和生理学副教授Garret Stuber
生物通 - 暴饮暴食,神经 - 2013-09-27
研究发现父亲肥胖基因会遗传下一代
研究发现,肥胖的公老鼠的后代也较容易变胖。 日前,美国俄亥俄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公老鼠过去被喂以高脂肪食物变胖后,下一代继续成为“肥”鼠的机率也会提高。研究人员认为,基因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这种发生在动物身上的结果,也同样会发生在人类身上。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专门喂食公老鼠高脂肪食物,13周后再让它们与过去专吃低脂肪食物的母老鼠交配,等到幼鼠出生后,分别在20天、6周、6个月及1
生物360 - 肥胖,父亲,基因,遗传 - 2013-06-19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