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Atg16L1 点击跳转

Science:肠道微生物调节肠炎新机制

Science:肠道微生物调节肠炎新机制

肠道微生物最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以及在炎症性肠炎(IBD)等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同卵双胞胎中该疾病的发病率一致性只有40%-50%,因此遗传-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对该疾病的发病具有重要的影响。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详细地了解人体基因组的信息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组构成,进而发现在肠炎发病患者体内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发生了慢性的变化。 此前的研究发现:人体肠道中的一类叫做"

生物谷 - 肠道微生物 - 2016-05-31

Nature:克罗恩氏病的遗传原因

Nature:克罗恩氏病的遗传原因

自噬基因ATG16L1中的Thr 300-to-Ala (T300A)多态性已被发现是克罗恩氏病(一种慢性肠道炎症,目前正成为工业化国家一个较大的健康问题)的一个显著的易感因子。这项研究显示,Thr 300位于人ATG16L内一个“半胱天冬酶解理点”的P1′位置,在那里它能提高ATG16L1对由“半胱天冬酶-3”介导的解理的敏感性。

Nature中文网 - 克罗恩氏病 - 2014-03-07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 J:克罗恩氏病的遗传机制被发现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 J:克罗恩氏病的遗传机制被发现

ATG16L1 rs2241880 (G等位基因)在高加索队列中是IBD的一致危险因素,并影响临床结局。由于其在非白种人人群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在低报告人群中进行进一步研究。

MedSci原创 - 炎症性肠病,易感基因 - 2023-11-01

Sci Rep:研究发现miR-96或是治疗儿童癫痫持续状态的潜在靶点

Sci Rep:研究发现miR-96或是治疗儿童癫痫持续状态的潜在靶点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评估自噬相关的7(Atg7)和Atg16L1的表达以及SE幼鼠海马自噬体的形成情况。此外,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体内干预探究miR-9

MedSci原创 - 癫痫持续状态,miR-96 - 2017-09-08

Sci Rep:吉非替尼治疗的晚期肺腺癌中自噬核心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

Sci Rep:吉非替尼治疗的晚期肺腺癌中自噬核心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

自噬核心基因变异体在吉非替尼治疗中显示出潜在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在晚期肺腺癌患者中。

MedSci原创 - 肺癌,肺腺癌,吉非替尼,EGFR - 2017-12-25

Blood:小肠类器官成功重现对T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的易感性

Blood:小肠类器官成功重现对T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的易感性

Atg16L1缺陷小鼠中,通过抑制坏死作用可逆转肠内GVHD。 体内外结合类器官和T细胞的平台可以重建对组织损伤的易感性,并可应用于药物测试。

MedSci原创 - 类器官,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Atg16L1,肠移植物抗宿主病,T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 - 2020-04-04

【盘点】2020年6月25日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20年6月25日Blood研究精选

2020年6月25日Blood研究精选

MedSci原创 - Blood杂志 - 2020-06-26

Nature:细胞防御系统,竟是由外泌体充当“诱饵”!

Nature:细胞防御系统,竟是由外泌体充当“诱饵”!

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的科学家在人和动物细胞中发现了一种“诱饵”机制,可以保护它们免受细菌等外来入侵者释放的潜在危险毒素的伤害。暴露于细菌的细胞会释放出微小的、蛋白包裹的囊泡,

MedSci原创 - 外泌体 - 2020-03-19

J EXP MED:抑制自噬可以抑制寨卡病毒垂直传播

J EXP MED:抑制自噬可以抑制寨卡病毒垂直传播

众所周知,怀孕期间,寨卡病毒(Zika)对孕妇的感染也会对胎儿造成破坏性的后果,包括了子宫内生长受限,小头畸形等。为了开发新的寨卡病毒感染的治疗手段,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寨卡病毒母婴传播的机制。

MedSci原创 - 寨卡,自噬 - 2017-07-10

J Invest Dermatol: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的自噬受损:新的治疗靶点?

J Invest Dermatol: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的自噬受损:新的治疗靶点?

自噬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它涉及细胞内质量控制、新陈代谢和细胞存活,使细胞能够在应激条件下回收胞质物质。

MedSci原创 - 自噬,银屑病,TNF-α,特应性皮炎 - 2021-10-25

JCC: IL23R-保护性编码变异会促进没有炎症性肠病的回肠微生物组中的有益细菌的增生

JCC: IL23R-保护性编码变异会促进没有炎症性肠病的回肠微生物组中的有益细菌的增生

本项研究旨在探究回肠克罗恩病[CD]患者和健康人中的粘膜相关微生物群的宿主基因型和炎症状态对于微生物群的影响。

MedSci原创 - IL23R,inflammatory,bowel,disease,Crohn’s,disease - 2019-04-06

韩秀鑫教授组稿|张坤生:单细胞测序技术在骨肉瘤中的应用

韩秀鑫教授组稿|张坤生:单细胞测序技术在骨肉瘤中的应用

本期「专家组稿」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韩秀鑫教授担任执行主编,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博士研究生张坤生共同分享《单细胞测序技术在骨肉瘤中的应用》,为医者和患者提供更多参考。

医悦汇 - 骨肉瘤,单细胞测序技术 - 2024-08-31

DCR:克罗恩氏结肠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临床和遗传因素

DCR:克罗恩氏结肠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临床和遗传因素

结肠切除术是克罗恩病最常见的手术,术后并发症经常发生。回肠结肠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对临床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极少评估。因此,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克罗恩回肠结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遗传和临床因素。

MedSci原创 - Crohn’s,disease,Genetics,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 - 2020-03-01

【盘点】近期肠道微生物重大进展

【盘点】近期肠道微生物重大进展

1】Nature:肠道微生物竟是这样在幕后操纵我们的胖瘦的6月9日,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刊登了耶鲁大学医学院Gerald I Shulman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他们的发现几近完美地解释了「肠道菌群究竟是如何引起肥胖的

MedSci原创 - 肠道微生物 - 2016-09-03

AP&T:对复杂型克罗恩病基因等风险分析可预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复杂型克罗恩病(CD)的预测因素为发生狭窄或穿孔的行为,且手术者大部分来自转诊中心的人群。来自加拿大的J. D. Ryan近日发表论文,该研究在人群队列中研究血清学标志物、易感基因或心理特征与复杂型CD或手术的相关性。研究显示,初次检查时的ASCA IgG与确诊9~10年后发生狭窄/穿孔疾病明显相关。狭窄/穿孔疾病与手术明显相关。在包含血清学的研究模型中,基因型与复杂

cmt - 克罗恩病,风险 - 2013-08-06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