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位于胸腔正中间,两边由肺脏包绕,分为上、前、中、后纵隔。纵隔内器官较多、解剖关系复杂;纵隔肿瘤位置不同,类型多变。
常见纵隔肿瘤
常见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
纵隔肿瘤一般很难靠X线平片来确诊,CT特别是增强CT及磁共振(MRI)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以下总结6种常见纵隔肿瘤的诊断要点。
1、胸腺瘤
胸腺
胸腺瘤是前纵隔肿瘤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50%。
部位:前纵隔中部偏上。 形状:圆形或分叶状实性肿块。 密度:多均匀,可有坏死、钙化。 边缘:良性清楚,病变周围脂肪间隙存在;恶性不清,病变周围脂肪间隙,消失,胸腔及心包可有积液。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中等强化,坏死区不强化。 组织学分型:A型和AB型为良性肿瘤,B1型为低度恶性,B2型为中度恶性,B3型与胸腺癌均为高度恶性,侵袭性强。
图1胸腺瘤A;图2胸腺瘤AB;图3胸腺瘤B;图4胸腺癌
2、胸内甲状腺肿
甲状腺解剖结构
前纵隔上部多发,颈胸征; 气管等周围结构受压移位; 可随吞咽移动; 平扫CT值较高,强化明显、时间长;可有钙化及囊变; 可有内分泌异常症状。
甲状腺肿瘤影像学表现
3、畸胎瘤
部位:前纵隔实性肿物; 密度:不均,可有脂肪、钙化、牙齿及骨骼影;皮样囊肿为液性密度,可见蛋壳样钙化; 形状: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良性多;恶性者呈边缘不清,可坏死,周围脂肪间隙消失; CT、MRI多数可明确诊断。
畸胎瘤影像学表现
4、淋巴瘤
发生于淋巴结或节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何杰金氏病(Hodgkin disease,又称霍奇金淋巴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disease,又称非霍奇金淋巴瘤)。好发于前、中纵隔,多同时侵及多个淋巴结。
纵隔肺门多个淋巴结增大可融合成肿块,呈分叶状,向纵隔双侧突出,有时一侧明显,但很少为单侧。气管受压移位、变窄。可向肺内及胸膜、心包浸润,引起积液。中等强化。
淋巴瘤影像学表现 侵袭性胸腺瘤与恶性淋巴瘤鉴别要点
5、后纵隔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为后纵隔肿瘤中最常见者。
部位:好发于后上纵隔,侧位片上与脊柱重叠; 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清楚锐利; 密度:均匀略低。 发生于椎间孔者,可压迫椎间孔使之扩大,并可压迫肋骨头及脊椎,产生边缘光滑的压迹,肿块呈哑铃状,一端在椎管内,另一端在纵隔内。可以产生神经压迫症状。恶性肿瘤呈分叶状,侵蚀邻近骨骼而发生破坏;神经母细胞瘤内可发生钙化;中度强化。
后纵隔肿瘤影像学表现
6、囊肿
包括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心包囊肿、囊状淋巴管瘤、胃肠源性囊肿、神经肠源性囊肿、胸导管囊肿(罕见)、脂肪瘤、纤维瘤、黄色瘤等。
各类囊肿都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如支气管囊肿多位于隆突下支气管旁与气管旁,心包囊肿多位于心膈角区,胸腺囊肿多位于前上纵隔胸腺部位,食管囊肿、神经肠源性囊肿与胸导管囊肿等多位于后纵隔。
支气管囊肿影像学表现
心包囊肿影像学表现
纵隔肿瘤与纵隔旁肺癌鉴别要点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