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VB: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炎症的意义
2021-02-09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源自功能失调的PVAT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介质可能是人类血管疾病的机制。此外,PVAT在肥胖状态下可能存在有害特性,而肥胖在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人们日益认识到,源自脂肪组织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介质可导致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近日,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归纳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感性相关的血管周脂肪组织(PVAT)表型的区域差异。
研究人员评估了34名接受瓣膜、主动脉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受试者(体重指数为32±6 kg/m2,年龄为59±11岁)胸部PVAT样本,并使用全基因组表达谱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进行转录组特征。研究人员确定了炎症反应明显的PVAT区域,该区域围绕着人主动脉根部,紧邻冠状动脉起始处并累及心外膜脂肪。
在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受试者中,与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左侧内乳动脉相比,主动脉根部周围的PVAT样品中300个基因显著上调(错误发现率Q<0.1)。编码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蛋白的基因在主动脉PVAT中富集,且由与炎症、WNT信号传导、基质重塑、凝血和血管生成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组成。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证实了包括IL1β、CCL2(MCP-1)和IL6在内的几种促动脉粥样硬化转录产物高表达,并在冠心病患者中得到了证实。Gensini评分量化的血管造影冠状动脉疾病负担与PVAT中炎症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此外,与非肥胖者相比,IL1β表达显著上调(约8倍)的肥胖受试者腹主动脉脂肪炎症水平明显更高。
由此可见,源自功能失调的PVAT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介质可能是人类血管疾病的机制。此外,PVAT在肥胖状态下可能存在有害特性,而肥胖在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原始出处:
Celestina Mazzotta.et al.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 Inflammation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ATVB.2021.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ATVBAHA.120.315865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TVB#
104
#缺血性#
56
#缺血性心脏病#
85
#脂肪组织#
70
源自脂肪组织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介质可导致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
0
人类血管疾病与促动脉粥样硬化介质有关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