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最新IBD生物制剂临床规范化使用流程发布,八大临床实操要点一文掌握!

2023-02-21 消化界 消化界 发表于安徽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慢性复发进展性肠道免疫类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已逐渐成为我国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慢性复发进展性肠道免疫类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已逐渐成为我国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预计至2025年我国IBD患者数高达150万[1]。目前IBD治疗已进入生物制剂时代,随着多种作用机制的生物制剂陆续应用于IBD临床治疗并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极大提高了患者用药可及性。为更贴近临床应用,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建设专家委员会(IBDQCC)于近期在官网发布了维得利珠单抗、阿达木单抗和乌司奴单抗等三种生物制剂治疗IBD患者“临床规范化使用流程(SOP)”,对于在临床中使用相关的常见问题做了详细介绍,以提高基层医生使用新药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其中阿达木单抗和乌司奴单抗分别为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类药物和抗白介素-12/23(IL-12/23)类药物。维得利珠单抗(VDZ)作为肠道选择性抗淋巴细胞迁移类(GSALT)生物制剂,自2020年获批用于我国IBD临床实践以来,疗效确认且安全性良好。本文以《维得利珠单抗治疗IBD患者临床规范化使用流程》(以下简称VDZ SOP)为例,整理了其中的重要内容[2],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关键信息吧!

维得利珠单抗SOP中有哪些要点值得关注?

此次IBDQCC官网最新发布的VDZSOP[2],从用药前筛查、使用方法和管理、在特殊人群中使用三大版块全面介绍了维得利珠单抗在IBD患者中的规范化管理流程。

一、维得利珠单抗用药前筛查

1. 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图1  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筛查

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

图2  HBV感染筛查

3. 合并其他机会感染:

图3 合并其他机会感染筛查

4. 肿瘤:

治疗前应常规排查全身肿瘤。原发于胃肠道的淋巴瘤需要慎用,其他肿瘤患者都可以使用VDZ。

二、维得利珠单抗使用方法和管理

1. 维持和诱导环节的剂量:

建议剂量为300 mg,静脉输注给药,在第0、2和6周以及随后每8周给药一次;如果第14周仍未观察到治疗获益,则应停止治疗。

2. 输液反应及应对措施:

图4  输液反应及应对措施

3. 用药随访及优化治疗:

1) 疗效监测

疗效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疾病活动度、血清或粪便炎症指标、内镜以及影像学指标。每次输注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CRP、ESR、粪钙卫蛋白等指标,评估生命体征和疾病活动度。

2) 安全性监测

图5  安全性监测

3) 优化治疗

  • 联用免疫抑制剂:VDZ的免疫原性低,通常无需与免疫抑制剂联用来降低免疫原性。

  • 强化治疗

4) 停药建议

目前尚无充分研究证据显示维持治疗的合理疗程。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反应和药物的可及性,由主诊医师与患者共同决策。

三、维得利珠单抗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

Part.1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

Part.2

未成年人:VDZ在未成年人(<18岁)中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验证。

Part.3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中应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年轻患者相当。

Part.4

肿瘤患者:除原发于胃肠道的淋巴瘤需要慎用外,其他起源的淋巴瘤、皮肤恶性肿瘤和实体瘤患者都可以考虑继续使用VDZ。

Part.5

围手术期患者:CD患者围手术期使用VDZ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术前无需停药。尚无相关临床证据指导术后给药的时机。建议术后评估无并发症、需预防复发的患者在2周后给药。

Part.6

疫苗接种:VDZ因为独特的肠道选择性不影响静脉和肌内注射灭活疫苗的疗效,有可能降低口服灭活疫苗的疗效。现有病例报道显示其治疗期间接受活疫苗未发现不良反应,但鉴于证据非常有限,需慎重评估获益和风险。

综合国内外循证证据,验证维得利珠单抗治疗IB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

既往国内外已累积了维得利珠单抗丰富的循证证据,诸多研究显示,维得利珠单抗治疗IBD疗效和安全性良好,且在未使用TNF-α的人群中疗效更佳。

在UC方面,VARSITY研究是首个不同生物制剂治疗UC的“头对头”临床试验[3],头对头比较了维得利珠单抗与TNF-α抑制剂阿达木单抗的临床差异。结果显示,第52周时维得利珠单抗组的临床缓解率(31.3% vs. 22.5%,P=0.006)和黏膜愈合率(39.7 % vs. 27.7%,P<0.01)显著高于阿达木单抗组,且在之前未使用过抗-TNF药物的患者中疗效更优。

在CD方面,VERSIFY研究显示[4],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第26周时,未接受过抗TNF-α治疗患者中的内镜缓解、内镜应答和完全黏膜愈合率高于抗TNF-α治疗失败的患者。此外,VICTORY真实世界研究也验证了维得利珠单抗维持治疗CD的黏膜愈合率显著高于抗-TNF药物[5]。

此外,近期发表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也验证了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我国IBD患者的短期疗效良好,可有效促进IBD患者黏膜愈合,且安全性良好[6]。

图6 维得利珠单抗治疗22周时,CD与UC患者的临床及内镜改善情况

总 结

随着IBD患者不断增加,寻找合适的生物制剂治疗方案是当务之急。在IBDQCC官网最新发布的VDZ SOP,从用药前后的筛查、监测、随访管理等方面全面提供了临床实践下的规范化指导意见,期待未来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多中国人群的循证依据,使得更多IBD患者真正获益!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Euro Radio:如何利用CT机器学习进行炎症性肠病的鉴别诊断?

放射组学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工具,通过提取医疗图像中加密的高通量特征来发现组织病理生理学的信息。

TAG: 反复艰难梭菌住院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纵向结局的影响

艰难梭菌一般指艰难梭状芽胞杆菌。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对氧极为敏感,分离培养较困难.故命名为艰难梭菌。

JCC: 回结肠切除术后腹腔内化脓性并发症会增加内镜和手术后克罗恩病复发的风险

炎性肠病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上,患者会表现为反复的腹痛、腹泻、粘液血便,甚至出现各种全身并发症如视物模糊、关节疼痛、皮疹等。

JGH: 肾上腺髓质素治疗生物耐药性克罗恩病的疗效分析

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多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本病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

JGH: 乌司奴单抗在克罗恩病患者中的长期疗效与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相当

本项研究证实抗TNF药物和UST的有效性在未使用生物制剂的CD患者中表现相似。也就是说,抗TNF组和UST组之间的住院率、手术率或累积缓解率没有差异。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