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Nature子刊:肠道细菌在人体内自动“酿酒”,从而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2022-10-25 王聪 “生物世界”公众号

循环微生物乙醇的高水平被认为是肝脏胰岛素依赖性乙醇脱氢酶(ADH)功能障碍的结果。在NAFLD中明显的微生物产生乙醇本身也是一种假设。

一些肠道微生物群具有代谢产生酒精(乙醇)的能力,这可能有助于人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影响了大约四分之一的人群,导致一系列临床和组织病理学异常。而NAFLD和酒精性肝病(ALD)患者在组织学和病理学上具有共同特征。

循环微生物乙醇的高水平被认为是肝脏胰岛素依赖性乙醇脱氢酶(ADH)功能障碍的结果。在NAFLD中明显的微生物产生乙醇本身也是一种假设。如果这些微生物能够以一定的量长期产生乙醇,就有可能改变脂质和葡萄糖代谢,从而诱导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

然而,外周血中微生物来源的乙醇的浓度通常非常低,因此,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机制中的临床相关性受到质疑。

近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Microbiome-derived ethanol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人类肠道微生物能够产生大量乙醇,并首次证实了首关效应掩盖了这种内源性乙醇水平,这些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乙醇可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有关。

肝脏通过乙醇脱氢酶(ADH)和细胞色素P450 2E1酶(CYP2E1)途径代谢乙醇的能力很强,约为3.5mg/kg/天。这可能会导致显著的首关效应,导致循环系统中的低乙醇水平。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指一些药物通过胃肠道给药,在尚未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之前,在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液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的现象。

但这也有例外,例如患有自动酿酒综合征(Auto-Brewery Syndrome)的患者,他们的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乙醇超过了肝脏清除乙醇的能力,导致血液循环中出现高水平的乙醇,在不喝酒的情况下,也会呈现醉酒症状。

除了这些例外,我们对肠道微生物产生乙醇的了解一直停滞不前。门静脉血液中富含微生物代谢物,而且没有受到首关效应的影响,但门静脉血液在人体中难以获取。因此,微生物产生的乙醇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尚未得到明确证明。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克服了方法上的挑战,进行了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和一项干预研究,检测评估了有和没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个体的肠道微生物产生乙醇的情况。

在146个人的空腹和混合餐试验(MMT)后120分钟测量乙醇水平。在一个37人的子集和一个外部验证队列中,测量了门静脉血液中的乙醇水平。

在干预研究中,10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和10名超重但健康的对照组,在混合餐试验(MMT)前注射了选择性乙醇脱氢酶(ADH)抑制剂(4-甲基吡唑)。与空腹外周血相比,门静脉血液乙醇浓度中位数是空腹外周血的187倍。

随着疾病进展,门静脉血液乙醇浓度逐渐增加,具体来说,无脂肪变性个体的门静脉血液乙醇浓度为2.1mM/L,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为8.0mM/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为21.0mM/L。

抑制乙醇脱氢酶(ADH)后,可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外周血浓度增加15倍,而这种结果可以被抗生素治疗(清除肠道微生物群)所抵消。

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乳酸菌(Lactobacillus)与餐后外周血乙醇浓度呈强正相关性。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人类肠道微生物能够产生大量乙醇,并首次证实了首关效应掩盖了这种内源性乙醇水平,这些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乙醇可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有关。

研究团队还表示,肠道微生物群持续持续产生的内源性乙醇在多大程度上与NAFLD的高度复杂的发病机制(环境因素、遗传变异、肥胖和脂质内稳态紊乱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仍有待阐明。但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进一步关注肠道微生物群以减少它们的乙醇产生,从而降低NAFLD的额外风险是有道理的。

 

原始出处:

Meijnikman, A.S., Davids, M., Herrema, H. et al. Microbiome-derived ethanol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t Med 28, 2100–2106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2-02016-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肠道菌群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上优于宫颈粘液菌群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雌激素依赖的女性常见病,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种植生长,盆腹腔是其最常见的发病部位。EM可致痛经、不孕、盆腔粘连,甚至恶变。由于病因不明。

Nature子刊:浙大团队揭示肠道细菌调控表观转录组修饰促进结直肠癌转移机制

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测序等研究手段的不断进展,人们发现肠道菌群能广泛影响宿主细胞的生理和病理功能,并揭示了多种微环境细菌能够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Nature:肠道细菌是如何促进癌症治疗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对远端肿瘤进展、癌症治疗的副作用、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的能力有着或好或坏的影响。

Nature:北大姜长涛团队发现降解尼古丁的肠道细菌,可缓解吸烟相关肝脏疾病

这一发现提高了肠道微生物降解尼古丁的潜力,对预防和治疗吸烟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吸烟相关肝脏疾病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Nature Metabolism:肠道细菌通过代谢物甲酸盐促进结直肠癌进展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了一些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反应有关,但这些研究大多是描述性的,肠道微生物具体通过怎样的分子机制对结直肠癌发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Cell子刊:肠道细菌代谢物,竟然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研究小组发现,肠道中细菌产生的一种代谢物会促进神经细胞死亡,导致小鼠认知能力下降。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