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据:腹型肥胖与中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2016-12-18 赛诺菲医学部 菲糖新动微信号
导语:2016年10月27日,Diabetes杂志发表了一项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进行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探讨腹型肥胖与2型糖尿病(T2DM)之间的关系,并评估这种关系的存在是否独立于肥胖状态。尽管以往研究证实,内脏脂肪可独立于体重指数(BMI)和其它危险因素来预测T2DM风险,但是有关中国人群腹型肥胖与T2DM相关性的流行病学数据很少。且虽东亚人群整体肥胖程度较低,但是内脏脂肪堆积相
导语:2016年10月27日,Diabetes杂志发表了一项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进行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探讨腹型肥胖与2型糖尿病(T2DM)之间的关系,并评估这种关系的存在是否独立于肥胖状态。
尽管以往研究证实,内脏脂肪可独立于体重指数(BMI)和其它危险因素来预测T2DM风险,但是有关中国人群腹型肥胖与T2DM相关性的流行病学数据很少。且虽东亚人群整体肥胖程度较低,但是内脏脂肪堆积相对更严重。因此,研究人员推测,内脏脂肪堆积与中国成人T2DM的相关性是独立于肥胖本身的。
研究纳入中国上海的4,126例40岁及以上的受试者,其中女性2,545例,平均年龄62.5±9.3岁。通过双频生物电阻抗分析评估受试者内脏脂肪面积(VFA)。根据BMI水平和VFA中位值将受试者分为4组:正常体重(BMI<25kg/m2)且VFA低于中位值组,正常体重(BMI<25kg/m2)且VFA高于中位值组,超重/肥胖(BMI≥25kg/m2)且VFA低于中位值组,超重/肥胖(BMI≥25kg/m2)且VFA高于中位值组。
女性受试者VFA与T2DM独立相关,而男性则不相关
对于女性受试者而言,多因素*校正分析显示,在BMI<25kg/m2的人群中,与低VFA相比,高VFA人群T2DM患病率更高(OR=1.88, 95%CI 1.31-2.69);在BMI≥25kg/m2人群中,高VFA人群T2DM患病率也更高(OR=2.10, 95%CI 1.54-2.85)。与之相反,男性受试者VFA与T2DM患病率无显著相关性。
*校正年龄、吸烟和饮酒情况、体力活动、糖尿病家族史、收缩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女性:各BMI分层中,VFA与T2DM患病率的关系
男性:各BMI分层中,VFA与T2DM患病率的关系
女性受试者内脏脂肪与T2DM相关性更强,而男性受试者BMI与T2DM相关性更强
多因素校正后,BMI和VFA都与糖尿病风险独立相关。在女性受试者中,进一步校正BMI后,VFA仍与T2DM显著相关(OR=1.45, 95%CI 1.26-1.67);而校正VFA后,BMI与T2DM的相关性逐渐减弱(OR=1.05, 95%CI 0.92-1.20)。男性受试者则相反,校正BMI后,VFA与T2DM风险无显著关联(OR=1.03, 95%CI 0.89-1.19);而校正VFA后,BMI与T2DM显著相关(OR=1.18, 95%CI 1.02-1.37)。
综上,无论女性的肥胖状况如何,腹型肥胖与T2DM风险增加独立相关。与男性相比,女性内脏脂肪增多与T2DM的相关性更强。
作者见解
本研究证实,在中国人群中,内脏脂肪与T2DM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以往的研究也发现,校正BMI后,女性人群内脏脂肪与T2DM之间的相关性较男性人群更强。最近一项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也表明,女性内脏脂肪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更强。这种性别差异的确切机制尚未可知,可能是由于游离脂肪酸从内脏脂肪组织转移到肝门静脉循环对女性的影响更大。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学习了.谢谢作者分享!
109
#中老年#
73
#腹型肥胖#
69
性别差异
109
嗯 新的研究方向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