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医患沟通的那些尴尬事儿

2015-09-06 佚名 健康时报

相关阅读:医患沟通必备的心理学理论一位门诊病人一再询问医生为何给她开钙片。医生耐心解释:体内激素分布改变导致钙流失。病人皱着眉头,似懂非懂。看后面还有一长串病号等待诊治,医生着急,直接说:“奶奶,不怪您不懂,医学生学三年才能彻底弄懂这些,您就甭管了,回家吃钙片就是了!”病人干脆也直说了:“医生,电视上专家都说了,不能瞎补钙啊!”医生出现三分钟的无语,然后一个箭步冲到护士站捧回一盆葱兰:“您看看


一位门诊病人一再询问医生为何给她开钙片。医生耐心解释:体内激素分布改变导致钙流失。病人皱着眉头,似懂非懂。

看后面还有一长串病号等待诊治,医生着急,直接说:“奶奶,不怪您不懂,医学生学三年才能彻底弄懂这些,您就甭管了,回家吃钙片就是了!”

病人干脆也直说了:“医生,电视上专家都说了,不能瞎补钙啊!”

医生出现三分钟的无语,然后一个箭步冲到护士站捧回一盆葱兰:“您看看这花草,可能浇水浇死,也可能干旱旱死,现在您身体的花草因为缺水枯干了,您觉得该浇水还是不浇?”一盆花草让病人醍醐灌顶,高高兴兴地买药去了。

这个段子出自最近被热传的《神一样的医患沟通》。


同样被热传的还有篇名为《急诊七大奇葩问题如何回答?》的“奇文”。作者是一名眼科大夫,他让很多读者懂得了医者有许多苦衷、认知有许多偏差、看病有许多意想不到……可谓是一次相当成功的医患沟通。

这两天,“医闹正式入刑,最高可判7年”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在医患关系颇为纠结的当下,“医患沟通”那点事,正随着媒体环境的巨变,浸润在医院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成为医疗机构、医护员工不可回避的事。

一知半解的患者往往最麻烦

急诊室里,得了急性喉梗阻的患者正在被抢救。医生判断,患者的气管需要立即被切开,因为急性喉梗阻一旦发生,气管被堵塞哪怕只有短短5分钟就会造成窒息。

但是抢救室外的患者家属却迟迟不肯在手术书上签字。“为啥刚被送到抢救室,就要切开气管?”家属提出质疑。

情况紧急,领导听说后赶紧出面与家属沟通。另一边,抢救室里的医生已开始了气管切开的术前准备。医生们决定,哪怕最终家属不同意,也得下手术刀了。“病人命悬一线,不下,命就没了,出了风险我们医院来承担。”

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家属同意了,此时距离病人发生喉梗阻已有十分钟的时间。在家属签字落笔的那一刻,医生的手术刀也下去了,病人最终抢救成功。

这是今年发生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真实案例。生命就在瞬间,有时候不信任医生可能就会失去一个机会。

可惜的是,正处于转型期的当下,社会诚信度在降低,医患之间也是如此。有的患者在就诊时会隐瞒以往的病历,以此来考验医生的水平。甚至更有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随身携带录音机或摄像设备,对医生诊疗过程进行记录,时刻防范医生。这种不信任,除了激发医患矛盾,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类似的情况还有医患双方对疾病认知的沟通。有时候,一知半解更可怕,比不懂还麻烦。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我母亲患有强直性脊椎炎,治疗时需要使用止痛剂。但她的药物使用依从性很差,听隔壁说止痛剂不能吃很久,就擅自停药。她没有掌握准确的核心信息,不知道止痛剂可以长期使用,这样的一知半解,让她对治疗方案产生抵触。

再有就是医患风险共担的沟通。每台手术前或者要使用某种特殊治疗方案时,患者或家属都要签知情同意书,有人就会认为医生交代这些风险是在推卸责任。

告知不是敌对,这些风险确实有可能发生,但医生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告知,而是要告诉患者和家属:这是难度系数大的手术,可能引发的问题很多,医生在努力,我们一起承担。这时候的医患沟通尤其需要讲究方法,可能说错一句话就会让人觉得是在推卸责任了。

舆论哗然失去了沟通的黄金时间

还有一个典型案例,是曾经引发全国媒体聚焦的湖南湘潭妇幼保健院产妇死亡事件。

这名产妇在剖腹产途中因羊水栓塞不幸死亡,家属认为医生在抢救方面存在问题,随后媒体“医生护士全体失踪”的报道,使得该院医护人员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值得关注的是,从2014年8月10日事件发生到8月12日被网络热炒,其中原本有48小时的沟通时间,但是当时的院方并没有重视。

回溯看电视镜头,院方的回应很简单,“我们正在处理这个问题”,并没有把事件中的核心信息进行陈述,比如这个产妇本身就是情况特别危急的羊水栓塞。而且医院当时已经调动了很多力量,全力急救,但是这个也没有告诉媒体。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落点的报道已经是有倾向性的了,后来越来越偏,都在谴责医院和医生。直到真相出来,产妇死亡与医方的医疗行为无因果关系。调查组指出,事件中医方与患者家属信息沟通不够,引起患者家属不满和质疑。

第一时间沟通尤其重要。我曾在医院做过调查,发现很多医院管理者遇到这种事情都存在沟通的障碍。他们会觉得:抢救是应该的,但媒体沟通不是分内的事。哪怕遇到医闹,内部解决就可以了,对社会外部的交代并不那么重要。

可实际上,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以及与媒体沟通本也应是医护人员的职责之一,除了治病救人,也要满足社会的知情权。但现在很多医院管理者害怕,在结论出来之前不敢说话,导致谣言满天飞。

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医院内部的舆情沟通机制有问题,有些医院在管理上脱节,在一些医疗纠纷和紧急事件的处置中,更多是管理业务的领导在处理临床情况,而负责对外宣传的领导却不知情,这就导致舆论已经哗然,公共沟通却迟迟不启动。

我一直从事医疗媒介事件的研究,做了一些样本调查,发现很多医院缺少院内沟通机制。舆情开始前是有潜伏期的,一些医疗纠纷事件从刚开始出现苗头,到爆发为舆情事件,这个阶段是沟通的黄金时间。比如去年温岭伤医事件,起因是患者术后常常鼻子不舒服,多次投诉没有解决,逐渐演变成恶性伤医事件。患者对医疗服务不满意,在网络上投诉不满,这时候就应该关注患者的需求并疏导患者的不满。

舆情监测要前置,这是需要普及的理念,尤其是新媒体时代。以前的理念要么是爆发后再处置,要么是了解舆情是为了封堵舆情。但是在新媒介环境之下,舆情一旦爆发,燃点可以很低,但是燃爆的速度却很快,瞬间消息就可能遍布全国各地。等到舆情爆发后再应对,就已经很被动了。

别再往医患关系上添油加火了

今年6月3日,山东德州市人民医院发生伤医事件,2名医护人员和4名就医者受伤。事件发生后,人们很自然地将它归结于医患矛盾。但我仔细看了事发现场的视频,发现这起事件跟医患纠纷并没有关系,起因其实是一个酒鬼失控,打砸了抢救室,属于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

很多时候,在我们医护人员内部也会渲染这种负面情绪,比如某医院发生医患冲突,隔壁科室的医护人员听说后,就把它发到微博上“哎!又一起伤医事件!”但这件事的真实情况其实他也不知道,这种本身就有疑问的信息更需要谨慎,不能捕风捉影。

很多人还记得去年微信上广为流传的“李芊火车上救人非法行医”事件。该帖子称,北医三院医生李芊在火车上帮助产妇生下孩子,但产妇因为羊水吸入性肺炎发生意外,李芊被判“非法行医”。但事后证实,这是医务人员随便在朋友圈编造的一个段子,却引起了网络舆论巨澜。

新媒体给了医护人员话语权,尤其是精英话语权,本来这是很好的机会和平台,对自己的知名度、健康知识普及都有积极作用。但话语权要理性使用。很多时候,在医生群体队伍中有一种过度的负面情绪,而这种负面情绪并不能解决问题。

我在医院工作二十多年了,绝大多数的医护人员都承认,医患关系总体是良好的,但是整个网络空间负面情绪太多了。我们的发言要多讲一些事实,少带一点情绪。一些对抗的、埋怨的情绪并不能改善,反而只会加剧医患矛盾。

医患话题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关注度也高,每个人谈论时,都会带着自己的体验,很多都是不好的体验和刻板印象,这种情况下,接收到关于医院的负面信息,就会接收、传播,然后加深强化负面印象。

事实上,越来越肤浅的、碎片化的东西和医疗的复杂性是严重冲突的。新媒体环境下,这个冲突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加大了。信息传播的碎片化让很多核心信息被忽略掉。这带给我们的挑战就是,在沟通时,任何一个故事都要尽量传递核心信息。有时候媒体把握不准核心信息,但医生知道,这时候医生就要沟通给媒体和受众听。

医生要会看病也要会看病人

很多时候,为什么沟通了,效果还是不好?

医生经过了长期规范的医学专业训练,他们的表达更多是医学术语,而医学术语并不具有传播力,这与媒体的大众传播属性是天然冲突的。媒体需要的是故事化的语言,但医学不是这样的。有时候医生花了很多时间去跟患者、媒体沟通,但是他们最后还是听不懂。

这些年医疗技术提升很快,但是一些人文的技能,包括沟通技能没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这种不平衡带来的后果很严重,很多大的医患纠纷事件都是从一开始的沟通不畅开始的。

这时候就要改变医生的叙事法则。以前有的医学院校会专门开设一些医患沟通课程。它不讲病症,讲的是疾病之外的人文因素,教的是医患之间的沟通方式。

叙事医学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让病人参与其中,主角不再只是医生;二是治病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最终达到尊重病人,医患一体,共同面对疾病的完美结局:医生和患者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疾病。医生在倾听中想象病人的痛苦、境遇,反思对于病人的影响,尊重病人和家属的选择,最后做出最佳的伦理决定,改进和平衡医患关系。

在医学发展过程当中,医生治病始终有两种手段,一种是药物,一种是语言。但现在,我们的医生更多时候是看病,不是看病人。

不过,自媒体发展也带来了可喜的现象。有很多可爱的医生,开始借助网络平台,告别了原来一板一眼的谈话方式,就比如《急诊七大奇葩问题如何回答?》这篇医患问答的“奇文”。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改变决不单单是载体的改变,而是互联网精神的改变,平等、共享、换位思考。医患之间也本应如此。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93023, encodeId=40271693023a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55a4e3216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尴尬#</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7321, encryptionId=655a4e32160, topicName=尴尬)],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4b6529322635, createdName=yilong5287552, createdTime=Wed Nov 18 14:28:00 CST 2015, time=2015-11-18,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84610, encodeId=102b1284610a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a9934342b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医患#</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4342, encryptionId=da9934342b5, topicName=医患)],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0e3195, createdName=millore, createdTime=Tue Sep 08 04:28:00 CST 2015, time=2015-09-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93023, encodeId=40271693023a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55a4e3216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尴尬#</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7321, encryptionId=655a4e32160, topicName=尴尬)],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4b6529322635, createdName=yilong5287552, createdTime=Wed Nov 18 14:28:00 CST 2015, time=2015-11-18,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84610, encodeId=102b1284610a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a9934342b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医患#</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4342, encryptionId=da9934342b5, topicName=医患)],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0e3195, createdName=millore, createdTime=Tue Sep 08 04:28:00 CST 2015, time=2015-09-08,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9-08 millore

相关资讯

医患神沟通 在爆笑中思考沟通问题

医生看病,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临床中,医生需要向患者解释疾病,若用专业术语,病人往往会听得一头雾水,但若用以下形象化的比喻,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输液病人投诉说:“在你们这儿挂了三天水不见好,为何到某某医院挂一天水就好了?说明你们医治不当!某医生不紧不慢:“譬如吃饭,当你吃第四碗才饱,那么是不是就要否定前面三碗的功劳?”这第四碗的比喻很贴切,病人心服口服。二、化疗某位血液科医生是军

诊断沟通:医生必须掌握的5P原则

进入正文之前先一起看两个案例。案例一:做检查会被骂有医生向我抱怨,现在的医生不好当!做检查会被骂。前几天急诊科来了一中年男子肚子痛来医院就诊,还伴有恶心、呕吐。医生在体检后,提出要做心电图检查排除心梗可能。陪同的家属一下子就跳起来,“肚子痛,做什么心电图,什么医生,就知道多做检查赚钱!管不管人死活啊!”幸好值班医生坚持要做心电图检查,结果ST段显著压低,后来赶紧转心内科做介入,家属才赔礼道歉。

我没有医德

最近很倒霉,继上次夜班被黑社会威胁殴打之后,昨日夜班又遭遇被“强奸犯”。可怜我清白的名誉。夜班独自来了一位50岁左右大妈,糖尿病、双下肢水肿、右下肢局部红肿热痛。大妈要求皮下注射胰岛素消肿。我告诉她胰岛素只能控制血糖,对于水肿没有什么什么效果,更不会立竿见影,而且右下肢有感染迹象,最好住院治疗。大妈说你凭什么不给打胰岛素,白求恩在中国救了几万人,你们见死不救,没有医德。大妈又语无伦次的说自己的

不信任让沟通变得更复杂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医生,我有时会悲观自问:彼此信任、和睦共处的医患关系,究竟何时才能实现?与我一样悲观的同行不在少数,医生群体普遍生存在两极情绪中,虽内心坚信身为医者的神圣,但糟糕的职业体验又不断消磨着这份坚信。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越来越多中青年医生,不再热爱这份职业,不再有钻研精神。“救死扶伤”,原本重如千斤的四个字,渐渐转化为疲于应付、明哲保身。这不只是行业悲哀,更是全民悲剧。  医生的艰难抉择

影像科的鞠躬故事—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与感动

2015年7月3日上午的一张鞠躬照片,发生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患者李老先生不急不躁地来到医学影像科护士孙艳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护士您好!我有两个问题想问您……”孙艳赶忙搀扶,鞠躬回礼,并认真回答了李老先生的问题。李老师很是满意,又鞠了一躬,孙艳也赶快向李老先生鞠躬回敬,李老先生离开了,孙艳却差点哭出来。 100年多年前,也有这样一张鞠躬照片,发生在杭州:一老一小,双

当律师遭遇医生,看完只有苦笑

某大律师感冒了,一周过去了,时好时坏,只得就医。来到挂号处,护士说:“挂号费两元,病历费十元。”律师不解:“病历费这么贵?不就几张纸嘛。”护士:“是啊,但这纸是法律文书,是你就诊的重要凭据。”律师点点头:“对对,有道理。”看病的医生是位专家,问道:“怎么了?”律师:“感冒了。”医生:“头疼不?”律师:“疼。”医生立即开出一张CT检查单:“去,做一个头部扫描。”律师:“我是感冒,扫描头部干什么?”医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