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体的血管系统看成道路,斑块就是造成血管堵塞的元凶,各种心脑血管病中都能看到它作乱的身影。
在全身血管中有3条“高危路段”,一旦堵塞,可能引发致命危险。
高危路段一:下肢血管
下肢离心脏最远,且血液逆流而上,血管内皮损伤风险大,胆固醇容易在下肢血管沉积,堵塞血管。
下肢血管堵塞早期起病隐匿,一般很难引起重视,一旦到中晚期,斑块会“糊住”血管,引起肢体重度缺血,造成患肢剧烈疼痛,甚至坏死。
预警信号
当动脉血管狭窄达50%时,只有25%的动脉血液可以输送到下肢,就会导致下肢无力、麻木和跛行;
当血管堵塞达75%时,会导致严重下肢疼痛、坏疽。
一旦出现行走后腿脚发凉、发麻、疼痛,或腿部肿胀、皮肤颜色苍白、瘙痒、溃疡,要尽早到医院血管外科进行下肢动脉B超检查,看有没有斑块和明显狭窄。
如何防止拥堵发生
严格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若病情加重,可遵医嘱接受动脉搭桥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等治疗。
高危路段二:颈动脉
颈动脉系统是连接心脏与大脑最重要的血管,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颈动脉特别容易发生堵塞,其病变可导致严重的脑血管病。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50%~75%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病变所致。
颈动脉之所以容易堵塞,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血流转向和分支部位。
颈总动脉分叉形成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呈Y字型,分支处血流冲刷剪切力大,易造成动脉内膜机械损伤,导致血流中的胆固醇从损伤处进入血管内膜,形成斑块。
不过,颈动脉较表浅,通过超声检查很容易就能发现斑块。
预警信号
颈动脉发生病变前,会出现如语言障碍、理解能力下降、手脚不协调、突然眼前发黑等,一般数分钟后即可缓解。出现以上情况,要及时就医。
建议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筛查颈动脉疾病:年龄大于75岁、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严重外周动脉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颈动脉杂音。
常见的检查方法为血管超声,可评估是否有斑块及狭窄程度。
如何防止拥堵发生
经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病变高危人群的,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饮食少油少盐,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血压、血糖、血脂水平。
颈动脉已有不稳定斑块或狭窄率超过50%的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用药治疗;若血管狭窄率达到70%,即便没有症状也要积极干预,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
病情较重者可根据医生建议,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恢复颈动脉管腔畅通,改善脑供血。
高危路段三: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如果发生了堵塞、狭窄,心脏供血就会受到限制,缺血严重便会产生胸痛。
持续性胸痛更为危险,这说明冠状动脉已完全堵塞,血流中断,持续15~20分钟以上心肌就会坏死,即心梗。
遗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压力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因素都会让冠状动脉慢慢变堵。
预警信号
当堵塞程度小于50%时,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症状;
若狭窄率超过50%,即可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胸闷、胸痛等稳定型心绞痛症状;
若斑块进一步增加或出现斑块不稳定,患者可能在休息时也会出现心绞痛症状,而且持续时间会增加,症状加重;
如果斑块不稳定破裂,会导致血栓形成,甚至完全堵塞冠状动脉,出现心梗。
生活中一旦出现活动后胸闷、胸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症状,要及时就医,通过心电图、冠脉CTA或冠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如何防止拥堵发生
冠心病虽然是慢性疾病,但可防可控,大家一定要规避危险因素。
1. 尽早戒烟,不吸烟者要尽量避免接触二手烟。
2. 降血脂,年轻人也要每年查一次血脂,日常生活中养成低脂低盐的饮食习惯,坚持锻炼;发现血脂异常的应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药物等加以控制,或接受有针对性的治疗。
3. 积极减重,无论多忙,每周都应抽出时间进行运动,如慢跑、打羽毛球、游泳等,以身体感到舒适为度。
医生提示:
身体中的血管是“一套系统”,当一个地方的血管出现硬化、狭窄或堵塞时,可能意味着其他部位的血管也不太好,建议做全面的血管检查,已经发生狭窄的血管要定期复查。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