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

2024-11-07 小药说药 小药说药 发表于上海

本文介绍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作用、人和小鼠的表型及发育、迁移、先天免疫感受器及反应调节等,指出其生物学特性仍有未解之谜,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

前言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是一种独特的树突状细胞亚群,其通过Toll样受体(TLR)7和TLR9识别病毒或自身核酸后产生I型干扰素(IFN-α、IFN-β)。此外,pDCs还可以分泌其他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包括IL-6、IL-12、CXCL8、CXCL10、CCL3和CCL4,MHC II类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使pDCs能够向CD4+T细胞呈递抗原。因此,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图片

pDCs促进抗病毒免疫反应,并与以IIFN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此外,pDCs也可以诱导耐受性免疫反应。因此,pDCs在抗病毒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pDCs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并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人和小鼠pDC的表型和发育

人pDCs缺乏谱系相关标记CD3、CD19、CD14、CD16和CD11c的表达,并选择性表达C型凝集素BDCA2(也称为CLEC4C)和Ig超家族受体ILT7,人pDCs也表达CD4、CD68、ILT3和IL-3受体(也称为CD123)。最常用于鉴定小鼠pDCs的标记物是CD11c、B220、Ly6C、骨髓基质抗原2(BST2)和SIGLEC-H,与CD11c−的人类pDCs相比,小鼠pDCs表达中等水平的CD11c。

图片

在骨髓中发现了一种常见的DC祖细胞(CDP),它既能产生pDCs,也能产生经典DC(cDCs),但不能产生其他细胞谱系。CDP向pDCs的发育受特定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调节:FLT3L-STAT3信号传导促进E2-2的表达,E2-2是pDC发育所需的主要转录因子。成熟pDCs中E2-2的缺乏将导致pDCs的丧失或定向分化为cDC样细胞。相比之下,GM-CSF-STAT5信号传导通过诱导E2-2拮抗剂ID2的表达来阻断DC发育过程中pDC的分化。转录辅因子MTG16通过抑制ID2促进pDC分化,限制cDC发育。

此外,SPIBBCL11AIRF8pDC分化和/或存活所必需的,而RUNX2通过趋化因子受体CCR2CCR5的表达控制pDC稳态,并允许从骨髓中排出。CIITA促进MHC II类表达,BDCA2ILT7SIGLEC-H是人或小鼠pDCs选择性表达的标志物,参与调节IIFN的产生。TLR7TLR9PACSIN1使pDC能够识别核酸和病原体,从而导致IIFN分泌和促炎细胞因子产生。

pDC的迁移

研究表明,pDC的迁移与cDCs的迁移有很大不同。在骨髓中发育后,pDCs在血液中循环,主要通过高内皮微静脉(HEV)到达淋巴结的T细胞区域,而不是通过传入淋巴管。除了次级淋巴器官,pDCs也从血液迁移到外周组织。

图片

pDCs主要通过CXCR4CCR7CCR2等趋化因子受体以及CD62LPSGL1β1/β2整合素等粘附分子在体内进行迁移,主要定位于淋巴组织、肠道和肿瘤微环境。CXCR4对于pDCs在骨髓基质生态位中的保留及其发育是必需的,CXCR4CCR7介导pDCs迁移到脾白髓中,CXCR4还促进pDC向产生CXCL12的肿瘤募集;在炎症期间,CXCR3CCR5驱动pDC迁移到炎症组织中;CCR2驱动pDCs向皮肤募集; pDC向胸腺和小肠的募集需要CCR9, MAdCAM-1和β7整合素最近被证明可以促进pDC运输到肠上皮内室。

pDC的先天免疫感受器

pDCs对病毒或自身核酸的识别主要由位于内体区室的TLR7TLR9介导。pDCs中这些受体的激活通过MyD88-IRF7途径分泌IIFN,并通过MyD88-NF-κB途径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TLR7检测RNA病毒、内源性RNA和合成寡核苷酸,而TLR9检测含有非甲基化富含CpGDNA序列、内源性DNA和合成CpG寡核苷酸的DNA病毒。

图片

TLR7或TLR9的结合是否导致I型IFN或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取决于这些TLR与其配体相遇的隔室类型。A型CpG在早期内体中聚集,在那里它们激活诱导I型IFN的MyD88-IRF7通路。相比之下,B型CpG被转移到内溶酶体室,在那里它激活MyD88 NF-κB通路,从而触发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将TLR9运输到亚细胞室以产生I型IFN依赖于衔接蛋白3(AP3),以及BLOC1和BLOC2蛋白,是pDCs中TLR9信号传导所需的关键成分。

此外,尽管TLR已被确定为参与pDC激活的主要先天受体,但细胞质核酸传感器对pDC产生I型IFN或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探索。A型CpG选择性结合DExD/H-box解旋酶36(DHX36),这与IRF7的核转位和pDCs中I型IFN的产生有关。相比之下,B型CpG与DHX9结合,这导致NF-κB活化和pDCs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

pDC中TLR7/TLR9反应的调节

人和小鼠pDCs表达细胞表面受体,其控制I型IFN产生的幅度和pDC激活状态,以响应TLR7或TLR9配体。这些受体中的许多要么含有细胞内基于酪氨酸的抑制基序(ITIM),要么通过相关的接头传递细胞内信号,通常是DNAX激活蛋白12(DAP12)或FcγR,后者具有细胞内基于酪氨酸的激活基序(ITAM)。与人类pDCs相关的调节受体包括BDCA2、ILT7、NKp44、CD300A/C、DCIR(也称为CLEC4A)、CD32、BST21和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已被证明调节小鼠pDCs中TLR7和TLR9驱动反应的受体包括SIGLEC-H、BST2、PDC-TREM、Ly49Q、PIR-B和EBI2。

microRNAs和激素也会影响TLR7TLR9信号传导和pDC功能。配体与TLR7TLR9结合后,miR-146a的表达被诱导,这抑制了pDCsNF-κB的激活和TLR介导的信号传导,miR-146apDC的严格调控有助于控制pDC过度激活对自身的损害。此外,研究表明,TLR7介导的pDCs信号传导被雌激素增强。值得注意的是,这为观察到的女性pDCs比男性pDCsHIV的反应产生更多的IIFN提供了理论基础。

小结

尽管目前已经描述了pDCs的许多免疫功能,但pDCs的生物学特性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阐明它们在免疫系统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在人类疾病中的角色。未来的研究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阐明pDCs感知病原体和内源性核酸的分子机制;研究pDCs在人类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开发针对pDCs的治疗方法,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

参考文献:

1.The multifaceted biology of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Nat Rev Immunol.2015 Aug;15(8):471-8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5712, encodeId=62072235e127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88f693018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生物学#</a> <a href='/topic/show?id=a02a65439b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5439, encryptionId=a02a65439bf, topicName=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TopicDto(id=69301, encryptionId=e88f6930185, topicName=生物学)],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Nov 07 15:52:16 CST 2024, time=2024-11-07,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Nature: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及治疗里程碑

近二十年来,由于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肿瘤进展机制及早期检测和多学科治疗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因此其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显着进展。当然,其总体治愈率和生存率方面仍不容乐观,因此仍需加大相关研究力度。有鉴于此,耶鲁大学医学院Herbst等人在《Nature》发表了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及治疗相关综述,希望可以在总结已有信息的情况下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Lancet Psychiat:失眠新分型——以生物学特点和生活史分为5个亚型

国人每3人就有1人失眠。失眠,让人苦恼,很多人吃了药也不见得有效。近日Lancet子刊上,荷兰学者将失眠分为5种新亚型,以便更好地个体化对付失眠。研究者指出,之前对失眠亚型多集中在睡眠相关的特征,这种分型方法可靠性较差,多被弃用。而应用数据驱动,基于情感、人格及生活史特质等非睡眠特征建立多维稳定的失眠分型或更为清晰。所分的5种新亚型,与睡眠疾病多无关,以生物学特点和生活史来进行区分。具体见下:1型

Acta Neuropathologica: 松果体实质肿瘤的临床和分子异质性:一项共识性研究

松果体实质肿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包括一系列具有不同组织学表现和临床表型的实体。松果体实质性肿瘤占所有CNS肿瘤的< 1%。

Cancer Cell:生物学家发现了阻止癌症的新策略

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种帮助脑肿瘤称为胶质母细胞瘤积极发展的基本机制。 在小鼠中阻断这种机制后,研究人员能够阻止肿瘤生长。

10张美艳动图里的生物学知识,有颜也有料!

显微镜就是科研者的另一双眼睛,可以看到很多人类目光所不能及的地方,发现生物界许多不为人知且惊艳十足的图片。下面十张令人叹为观止的动图为我们开启了一段奇妙的视觉之旅!胚胎发育及细胞分裂增殖

eLife:研究发现癌细胞之间“互相残杀”的现象,为抗癌方法提出新见解!

在一个多世纪以来,肿瘤样本中的细胞同类相食已被观察到,但这种不寻常的行为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剑桥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领导的新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机制,推动细胞同类相食,为癌症生物学提供惊人的见解。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