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千亿市场背后,还有一堆棘手问题有待解决
2016-04-28 佚名 不详
2015年,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带火了基因测序;2016年,在海外相关新药、新股等刺激及我国利好政策的催化下,精准医疗再度异军突起。 从诊断到治疗,运用精准医疗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效率,降低药物副作用,还将大大节约医疗费用,因此精准医疗受到了海内外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精准医疗领域蕴藏的数百亿美元的机会,也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医药巨头和风投机构争抢着布局。
2015年,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带火了基因测序;2016年,在海外相关新药、新股等刺激及我国利好政策的催化下,精准医疗再度异军突起。
从诊断到治疗,运用精准医疗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效率,降低药物副作用,还将大大节约医疗费用,因此精准医疗受到了海内外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精准医疗领域蕴藏的数百亿美元的机会,也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医药巨头和风投机构争抢着布局。
知名风投澳银资本董事总经理刘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市场未来的空间可能达到上万亿元,目前中国市场规模尚不足百亿,但相关公司的估值总和已接近千亿元。不过,对于好的项目,我们愿意给予更高的容忍度。”
最近,美国精准医疗新星——Celator制药有限公司,其股价创下18天暴涨8倍的财富神话,震撼了纳斯达克市场。历来跟随美股重大新题材进行主题炒作的A股,最近精准医疗板块也出现异动,安科生物、北陆药业、千山药机等个股悉数上涨。已经火了几年的A股相关板块是否还有进一步掘金的机会?千亿市场背后,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6年后市场将达880亿美元
精准医疗是一种基于病人“定制”的医疗模式,借助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技术,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交叉应用,实现比传统方式更加精准的治疗。
传统的经验医学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和医疗效果欠佳。据统计,美国医疗系统每年因不必要的治疗和没有效果的治疗造成的浪费高达7500亿美元,相当于医疗总开支的30%。新药开发业著名专家、前美国食药监局(FDA)资深新药审评员龚兆龙博士近日在一个医药会议上公开表示,在肿瘤药群体中,一个肿瘤药平均只对25%的人有效。而精准医疗能够打破这种局面,针对每个人的情况,个性化精准用药,包括药的种类和剂量。“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精准医疗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是在生物分子基础上的、因人因病而异的个体化医疗,为病人量身打造最佳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记者注意到,尽管精准医疗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但这种概念已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医疗健康领域多年。
为进一步了解精准医疗市场的机会,记者查阅了市场调研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去年末发布的《全球精准医疗市场(2015~2022)报告》。报告称,到2022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880亿美元,2015~2022年,预计该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2.6%,北美和欧洲将成为精准医疗市场的领头羊。
报告还指出,目前精准医疗产业的大多数突破来自于癌症医疗技术的进步。2004年,被诊断出癌症的病患获得正确治疗的几率是10%,而目前这一几率已经达到70%~80%。
美国精准医疗短期主攻癌症领域
精准医疗市场逐步走向成熟,除受到个性化治疗需求日益增长外,技术性创新和进步(包括基于生物标记物的测试、下一代基因测序及精准影像技术)推动外,政府的支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5年初,美国就启动了精准医疗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根据白宫官网发布的精准医疗计划相关细节显示:
2016年,美国财政预算拨付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食药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国家医疗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ONC)等机构共2.15亿美元,用于资助精准医疗领域的科学研究、创新发展。其中,资助NIH1.3亿美元,用于百万人群规模的医疗研究,以促进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同时为形成数据共享机制打下基础;资助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7000万美元用于肿瘤基因组学研究,开发更加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生物谷Bioon.com)
现阶段,NIH正在利用这笔资金建立国家级的大规模研究群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每投入人类基因组计划1美元,产生的回报将达到140美元。
记者从NIH官网获悉,针对不同阶段,美国精准医疗计划设立了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内,将集中火力攻克癌症领域,目标是扩大精准医疗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希望通过不断积累的遗传学和生物学疾病知识,发现针对各类癌症的新型及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目标则是将精准医疗推广到大规模的卫生和医疗保健领域。就目前看,精准医疗在日常医疗保健中发挥的作用还相对有限。
为此,NIH计划启动一项针对全美境内至少100万名自愿者的研究。参与者需要提供自身的基因数据、生物样本及其他健康信息,而这些数据会被用于大范围的疾病研究,最终实现更好地预测疾病风险、了解疾病发生原因,并找出改进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海外市场上,目前除美国外,英国和澳大利亚都已在精准医疗市场开展布局。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在2012年就提出了“十万基因组计划”,并于2014年春天正式启动,拟于2017年前完成10万人基因组测序工作。澳大利亚的“十万基因组计划”也于2015年底推出。
在美国,目前精准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才开始不久,成功的公司为数不多。专注美国基因检测隐形医疗的Myriad Genetics(NASDAQ:MYGN)公司依靠乳腺癌的Brac1/Brac2的易感基因检测产品,每年能获得数亿美元的收入。而今年1月递交上市申请的基因编辑技术公司Editas则宣布已经能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眼科疾病治疗,也是CRISPR基因编辑领域首家IPO公司。
知名风投机构澳银资本告诉记者,“基因检测是精准医疗的入口”。刘宇向记者透露,目前已看了很多精准医疗、基因检测方面的项目,“我们的感受是,这里面鱼龙混杂,有很多创业项目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靠谱。”
“富矿”背后:一大堆棘手问题待解决
看上去,精准医疗是个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富矿”,但就现阶段来说,这个行业仍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记者了解到,即便是在精准医疗产业发展较快的美国,目前还有很多医生不具备DNA检测资格,或者说无法准确地向病人解读检测结果。
《纽约客》杂志(The New Yorker)刊登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受访者是波士顿儿童医院的遗传学家大卫·米勒,当时一对夫妇带着他们5岁大的女儿来看病。这个女孩个头很小,看起来协调性也不太好,而且身体很容易受到外部感染。之前的医生给她做过DNA测试,想借此了解她的身体发育迟缓是否和已知的遗传状况有关。这名医生根据DNA检测结果认定,小女孩的染色体22q11区域缺失——这意味着她患上了迪格奥尔格综合征(Di-George)。这种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学习和生长缓慢及心脏畸形,病人后期发展成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也在增加。目前,尚没有已知的治愈方法。
米勒拿到这份检测报告后,对此进行了重审,他发现染色体22缺失的位置,并不是导致迪格奥尔格综合征的相同位置,这很有可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遗传标志。米勒的结论是:这个身材矮小的小女孩其实没有患上迪格奥尔格综合征。这一结果让女孩的父母大舒了一口气。
记者查询美国媒体近几年相关报道后发现,类似的误诊是较为普遍的,而这些错误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了煽动病患或其父母的焦虑情绪。2012年《癌症》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描述了一个接受子宫切除手术女人的案例,这种极端手术背后,是对基因测试结果的误判,但这个女人因此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
尽管发展迅速,精准医疗依然是一个年轻且正在成长中的领域。
目前,推动精准医疗实现既定目标所需的诸多技术尚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甚至还没有被发掘出来。例如,面对全美来自各大医院、诊所的逾100万名自愿者,研究人员需要找到数据收集的标准化方法,也需要找到有效的办法将大量的病患信息存储于数据库。
精准医疗计划也引发了一些道德、社交和法律方面的问题。由于大量健康数据的存在,个人健康信息的保密工作变得至关重要。从受试群体角度说,也需要理解参与研究的利弊,这意味着研究者需要开发出一套严格的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程序。
此外,成本也是一个问题。精准医疗计划本身就会带来数百万美元的成本,随着项目不断推进,未来数年需要源源不断地给予资金支持。类似基因测序这种技术,现阶段价格仍然很昂贵(尽管测序的成本下降很快),而开发用于基因或分子特征靶向治疗的药物也价格不菲。承担这些靶向药物成本的第三方付款人(例如私人保险公司),也很可能面临资金压力。
如果精准医疗将来发展成为日常健康医疗的一部分,那么医生和其他医疗提供商需要具备更深厚的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知识功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愈发频繁地发现,自己不仅需要解释遗传测试结果,还需要了解这些信息如何对应到后期的治疗或前期预防当中,并向病人准确地传达这些信息。
美国上市公司样本
样本1:白血病新药测试获重大突破Celator18天涨8倍
近期,美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生物制药公司,因18个交易日股价暴涨逾8倍,一举成为美股大明星,吸引了包括投资大鳄史蒂夫·科恩在内的大举买入。
白血病新药获突破性进展
据记者了解,这家股价一飞冲天的公司全名是Celator制药公司(NASDAQ:CPXX),于2014年10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据官网介绍,公司主业是开发及生产高级生物制药产品,研发并分销治疗癌症、白血病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服务遍及美国和加拿大。
3月中旬,Celator公司突然公布了一项重大利好:在帮助高危老年白血病患者延长寿命方面,公司大力推进的Vyxeos疗法,比目前针对后期临床试验的标准化护理方案效果更显着。
在针对309名高危(二级)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III期研究中,通过Vyxeos疗法的,即接受新型白血病药物CPX—351的受试者,从试验日开始算起,平均寿命达到9.6个月。而那些获得标准的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组合治疗的受试者,平均寿命为6个月。统计数据显示,这项试验进行两年后,Vyxeos试验组中病患的存活率约为31.1%,而标准治疗组的存活率为12.3%。
据Celator公司报告,两组试验组产生的副作用水平相当。事实上,Vyxeos包含的两种药物,与传统的标准护理方案是一致的,但是却利用了一种创新的剂型和载药技术,在CPX-351中,两种药物的比例为5:1,以尽可能发挥两种药物在循环中所需比例。
对于这个令人欣喜的试验结果,公司表示会向有关方面提交申请,争取今年底拿到美国官方批准,并在2017年第一季度拿到欧洲地区的批准。消息曝光后,Celator股价出现飙升。
大佬科恩日净赚2000万美元
Celator这款新药对抗的AML(acute myeloid leukemia),是一种快速恶化的白血病,年纪越大发生几率越高。在超过60岁的病患中,不超过10%可以存活5年。
3月14日,Celator公司公布了这款新药的突破性进展,随后盘中停牌;次日复牌,开盘旋即暴涨386%,在当天最后半小时的交易中,股价再度飙升,最后以437%的惊人涨幅报收于9.03美元,领涨纳斯达克。要知道,3月14日停牌前,Celator的股价只有1.68美元。截至4月22日,Celator市值为5.72亿美元,从复牌之日算起,该股累计涨幅已达到836.3%。根据美国证交会要求,由于股价异动,在3月15日收市后,持股比例超过5%的投资者需披露持仓情况。在Celator股东名单中惊现美知名对冲基金经理史蒂夫·科恩。披露信息显示,科恩持有8.3%的Celator股权,目前为Celator制药的第一大机构持有人,且上述股份都是在Celator宣布新药测试成功后第一时间买进的。
据商业内幕报道,科恩通过其家族式资产管理公司Point72,获得了大约280万股的Celator股份,买入价在1.5~2.10美元,仅3月15日当天,就净赚2000多万美元。Point72当前资产规模约为110亿美元。
样本2:测序龙头Illumina高调布局液体活检盖茨、贝佐斯跟投
如果说Celator是精准医疗领域的新星,那么基因检测市场的Illumina(NASDAQ:ILMN)则是当仁不让的行业龙头。截至4月22日,公司市值高达211亿美元。以市值计,Illumina目前是美股生物医药板块前20大公司之一。
基因测序界的华尔街宠儿
Illumina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用于对遗传变异和生物学功能进行大规模分析的集成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在序列鉴定、基因型鉴定和基因表达市场为基因组研究中心、制药公司、学术机构及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服务。
Illumina于2000年在纳斯达克市场首次公开发行600万股,当时每股发行价为16美元,后在2006年5月和2008年8月两次增发,增发价分别为25.5美元和87.5美元。
受益行业前景向好和公司作为领头羊业绩的持续攀升,Illumina成为华尔街炙手可热的投资标的,目前股价达136美元。
记者查询彭博终端发现,Illumina前五大股东中不乏明星机构身影,如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贝莱德集团(6.76%)、共同基金巨头美国先锋集团(5.88%)以及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4.87%)等。
2015财年,Illumina全年营收达22.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在国际会计准则(GAAP)下,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收入为4.62亿美元。2015财年,Illumina毛利率为69.8%,略高出2014财年1个百分点。2015年,公司研发费用增加至4.02亿美元,而2014年为3.881亿美元。
据Illumina公司数据显示,全球NGS(二代基因测序)的应用市场规模预计为200亿美元,其中,肿瘤诊断和个性化用药是最有应用前景的领域,市场规模达到120亿美元。
进军液体活检领域
今年1月,Illumina作为主要出资方成立了一家名为Grail(圣杯)的新公司,其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测进行早期癌症筛查。资深谷歌高管Jeff Huber随后被挖,成为Grail公司首席执行官。
Grail公司专注的液体活检领域,被认为可能是改变癌症检测的新方法。其通过抽取血液进行癌症筛查——捕获肿瘤脱落进入血液的肿瘤细胞或DNA,从而替代从肿瘤本身提取组织,为一些病人省去了手术活检和穿刺活检的痛苦,这正是肿瘤诊断与治疗领域的新趋势。
记者注意到,这家医疗领域的新秀还得到了科技界大亨比尔·盖茨和杰夫·贝佐斯(亚马逊创始人)的垂青,纷纷跟投,A轮融资总计达到1亿美元。如果盖茨和贝佐斯押注成功,那么未来迎接他们的将是年均数百亿甚至千亿美元的机会。
Illumina高管杰伊·弗拉特利称:“这(液体活检)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估计其市场价值高达200亿~2000亿美元。”
Grail计划于2019年推出一个能做多种癌症早期检测、定价1000美元以内的产品。
尽管顶尖风投和人才都在涌入这个领域,但业内也不乏质疑声。比如“实现精准的早期血液筛查还需要很长时间,且在技术达标后,还须让医生和保险公司了解到这种检测方式的好处,并成功说服他们采用”。更重要的是,任何有瑕疵的检测手段,都会导致误诊和误治,由此带来的后果更加严重。
甚至连这项技术最狂热的支持者都意识到,他们追求的医疗目标可能无法成为现实。Grail公司董事会成员Richard Klausner就感叹,“让液体活检成为全世界范围内都接受的测试标准,这究竟是一个可实现的梦想,抑或一个白日梦?”作为初出茅庐的新秀,Grail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从股价走势看,Illumina公司今年以来股价波动较大,因HiSeq2500、3000和4000等测序仪销售未达预期,今年一季度的营收低于预估水平,4月19日Illumina股价大幅跳水,暴跌23.16%,创单日最大跌幅纪录。不过投行分析师认为,Illumina业绩下滑只是个例,很大程度上是市场竞争加剧所致,基因测序行业整体前景依然向好。
2016(第二届)精准医学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6.06.24-2016.06.25 会议地点:上海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深度好文,值得关注
105
关注值得,学习。赞!好文探究。
102
#精准#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