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Cell Reports Medicine:毋需生酮,这种饮食模式也能有效减脂!且避免生酮带来的健康损害

2024-09-17 梅斯学术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在12周内,限制游离糖或碳水化合物摄入(生酮饮食)都能减少体脂。其中,限制糖摄入对代谢或肠道菌群的影响相对较小;而生酮饮食会增加脂蛋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水平,降低葡萄糖耐量,并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

肠道菌群是指定植在人体肠道内并长期与人体相互依存的微生物群,因其细胞数量是人体自身细胞的10倍,所编码的基因有100万个以上,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

肠道菌群不仅会影响食物消化吸收为身体供能,还有着调节免疫功能参与机体代谢的作用,影响机体内分泌功能(调节能量、血糖、炎症反应等)。在2023年批准的国自然项目中,有197个项目与肠道菌群有关,位居国自然热点前列,值得研究人员的长期关注。

糖脂代谢是能量代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相关高分文献如井喷般涌现,已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新晋的热点研究领域!脂质代谢失衡常常会导致一些相关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肝、肿瘤、心血管和代谢疾病、肥胖等。

那么,国自然热点常客肠道菌群携手新晋热点糖脂代谢,两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近日,来自英国的研究员们在Cell出版集团旗下刊物《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了题为“Ketogenic diet but not free-sugar restriction alters glucose tolerance, lipid metabolism, peripheral tissue phenotype, and gut microbiome: RCT”的研究论文发现:在12周内,限制游离糖或碳水化合物摄入(生酮饮食)都能减少体脂。其中,限制糖摄入对代谢或肠道菌群的影响相对较小;而生酮饮食会增加脂蛋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水平,降低葡萄糖耐量,并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

换句话说,低糖饮食和生酮饮食都能减脂,但后者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对于减脂人来说,更推荐低糖饮食。

图片

一、研究背景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了游离糖(freesugars)的概念,它包括人为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但不包括天然存在于牛奶、水果和蔬菜的糖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们减少游离糖的摄入,最理想的情况是5%以下(21g-50g)。但目前没有研究直接检测应对长期限制糖摄入的身体活动能量消耗(PAEE)或能量摄入;同时,限制游离糖对身体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

生酮饮食,是指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通过适量摄入蛋白质及相对较高含量的脂肪,来诱导身体产生酮体供能,从而不再依赖碳水化合物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的饮食模式。但生酮饮食对能量平衡和代谢的具体影响尚不完全清楚,尤其是对PAEE和心脏代谢健康长期影响的研究尚未阐明。

二、研究过程与结论

结论1:饮食干预有效控制营养摄入,并引发酮症。限制糖和碳水化合物都未改变PAEE或其他能量消耗,但减少了能量摄入,从而改变了身体成分。

研究过程:研究员将60名健康成人受试者被随机分为3组:MODSUG(对照饮食,n=18)、LOWSUG(限制饮食中的游离糖,n=17)和LOWCHO(生酮饮食,n=18)饮食。12周干预期间,LOWCHO组尿液中乙酰乙酸浓度升高,餐后和运动时的呼吸交换率(RER)降低,而LOWSUG组未有显著改变。

在第4周和第12周比较了限制糖或碳水化合物摄入时对PAEE和体重的影响,发现无论是限制糖还是碳水化合物,在PAEE上均未观察到与MODSUG的显著差异以及对静息代谢率(RMR)的显著影响。

然而,限制糖和碳水化合物摄入均能显著降低体重。限制糖摄入引发的体重减少主要是因为脂肪量(FM)减少,而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引发的体重减少在初期因为脂肪和去脂体重(FFM)减少,但长期还是因为FM减少驱动。也就是说,糖和碳水化合物限制在减重方面是有效的,但对能量消耗和RMR的影响较小。

图片

图片

结论2: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可降低血糖,但抑制餐后乳酸水平,并改变了氨基酸、脂蛋白等水平

研究过程:接下来,研究员发现生酮饮食在第4周时,显著降低了空腹血糖值,但在第12周时效果减弱。并且生酮饮食显著降低了餐后乳酸水平,上调了空腹β-羟基丁酸(bOHB)浓度,表明酮体的生成量增加。相比之下,限制游离糖摄入并未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值,也未显著改变代谢指标。

研究员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了LOWCHO对空腹血浆代谢物和脂蛋白的影响,发现在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4周后,丙氨酸、谷氨酰胺等浓度下降,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空腹TAG(三酰甘油)等浓度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质含量增加,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减少。相比之下,限制游离糖摄入4周后,对总胆固醇、空腹TAG和游离脂肪酸(NEFA)无明显影响,在第12周由于LDL-C(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降低了胆固醇总浓度。

图片

图片

结论3:生酮饮食可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代谢表型,但未改变肠道通透性标志物和SCFA浓度

研究过程:然后研究员分析了限制游离糖或碳水化合物摄入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发现限制糖摄入对菌群整体影响有限,但限制碳水化合物显著改变了菌群的β多样性,尤其在属水平上:双歧杆菌属、动性球菌属等的丰度减少,且代谢途径发生变化。紧接着研究员通过检测血清SCFAs(短链脂肪酸)发现,生酮饮食在第4周降低了丙酸水平,但对其他SCFAs及LBP(人脂多糖结合蛋白)浓度无显著影响。表明生酮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功能具有选择性影响。

随后,研究员通过反转录PCR分析了脂肪组织中19个关键代谢基因的转录水平,通过WB检测了骨骼肌中12种关键代谢蛋白。结果显示,生酮饮食在第4周增加了脂蛋白脂肪酶(LPL)和骨骼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DK4)的含量,降低了脂联素、INSR、AMPK、GLUT4和PLIN等水平,而参与胰岛素信号传导、糖脂质代谢的其他基因未检测出差异。而限制糖摄入引发的变化较少,唯一可检测到的变化是第12周Akt和糖原水平降低。

图片

图片

结论4: 综合分析内分泌变化水平、食物偏好和食欲

研究过程:最后,研究员发现与MODSUG相比,限糖和限碳水化合物摄入均降低了空腹瘦素浓度,但限碳水化合物摄入还导致空腹和餐后的FGF21浓度降低,同时空腹GLP-1浓度升高。两者对GLP-1、FGF21、胃饥饿素(调节食欲)或CRP(C反应蛋白)无显著影响。继而的食物偏好测试显示,在测试期间对各类食物的偏好未变,但长期限糖和限碳水化合物均增加了对甜食的渴望。表明饮食干预影响了与能量平衡和食欲调节的相关激素,但并未改变食物选择偏好,尽管对甜食的渴望有所增加。

图片

三、小结

综上所述,限制游离糖或碳水化合物摄入均能减少脂肪,但两者在代谢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

限糖饮食对全身及组织特异性代谢影响较小,而生酮饮食会引起一系列代谢变化(如增加脂肪氧化、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影响循环代谢物水平等)。虽然生酮饮食减少了体重和脂肪量,但其对心脏代谢健康的益处可能不如预期,甚至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相比之下,限制游离糖摄入可能更适合心脏代谢健康。此外,这两种饮食限制均未有效改变PAEE。因此,在选择饮食干预时,需综合考虑其对不同代谢途径的影响及潜在的健康益处。

图片

参考来源:

https://doi.org/10.1016/j.xcrm.2024.10166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6348, encodeId=4da622263485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ebc81e348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肠道菌群#</a> <a href='/topic/show?id=9d70263101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低糖饮食#</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6310, encryptionId=9d70263101f, topicName=低糖饮食), TopicDto(id=81734, encryptionId=6ebc81e3482, topicName=肠道菌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Sep 18 10:41:00 CST 2024, time=2024-09-1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Phytomedicine:生脉散通过肠道微生物源性胆汁酸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和产热,缓解小鼠高脂饮食所致肥胖

探讨生脉散(SMS)是否可以用于治疗肥胖,并探讨它可能改善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的机制。

Respir Res:肠道菌群与结核病的因果关系研究

观察性研究和临床试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与结核病(TB)有关。然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是否是双向的尚不清楚。

论著|重症肌无力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

本研究用16S rRNA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MG患者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期望为研究MG发病机制寻找新线索。

Microbiol Res 陈烨/陈龙/刘玥合作揭示黄连素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浆TMAO改善高血压血管功能障碍的作用与机制

揭示了黄连素通过抑制CutC/D酶活性和减少其菌属丰度来降低TMAO前体生成,从而改善TMAO诱导的高血压及血管功能障碍,为临床开发以肠道微生态为靶点的药物用于防治高血压血管功能障碍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沈阳药科大学孙进/孙孟驰团队ACS Nano:CRISPR-Cas9口服系统精准治疗炎性肠病

沈阳药科大学团队发表研究,构建口服微纳基因编辑系统治疗炎性肠病,实现精准靶向,评估效果良好,为疾病治疗开辟新道路并调节肠道菌群。

Front Endocrinol:中国学者发表肠道菌群与甲状腺结节的因果关系孟德尔随机研究

新的证据表明,在甲状腺结节(TNs)发展后,肠道微生物群(GM)组成发生了变化,但因果关系尚不清楚。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R),本研究旨在阐明转基因与TNs之间的因果关系。

黄芪多糖竟然能这样拯救化疗后的免疫系统!肠道菌群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大揭秘!

该研究证明APS能够缓解由化疗药物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及小鼠肠黏膜损伤,且APS对化疗小鼠的改善效果可能与其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能力相关。

杨敏团队、龚四堂团队发现糖原贮积病相关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有关

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杨敏教授团队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龚四堂教授团队联合开展研究,探索了GSD相关IBD的潜在机制。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