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老药胺碘酮可能抑制肝癌的发生和生长
2015-10-18 MedSci MedSci原创
台湾成功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揭开乙型肝炎引发肝癌癌化之谜,更经动物实验,找出心律失常老药胺碘酮(Amiodarone)可抑制约50%的肝肿瘤生长;此药1颗仅8元且毒性不高,未来可望成为晚期肝癌病人在已无其他治疗选项时的另一新契机。老药新用的新发现,起于成大医学院微生物及免疫学研究所特聘教授刘校生带领团队,针对46位罹患乙肝的肝癌病人,研究其体内“自噬小体”与致癌的“微小RNA-224”两个细胞因子,
台湾成功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揭开乙型肝炎引发肝癌癌化之谜,更经动物实验,找出心律失常老药胺碘酮(Amiodarone)可抑制约50%的肝肿瘤生长;此药1颗仅8元且毒性不高,未来可望成为晚期肝癌病人在已无其他治疗选项时的另一新契机。
老药新用的新发现,起于成大医学院微生物及免疫学研究所特聘教授刘校生带领团队,针对46位罹患乙肝的肝癌病人,研究其体内“自噬小体”与致癌的“微小RNA-224”两个细胞因子,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关联。
刘校生指出,境外已有研究发现,临床肝癌病人体内的自噬反应低落、微小RNA-224异常过量,且自噬反应缺失的转殖小鼠,特别容易在肝脏中形成肿瘤,但文献皆尚未找出两者的关联性。
成大研究团队找出93位罹患乙肝或丙肝的肝癌病人,发现其中46位乙肝患者细胞中自噬反应与微小RNA-224大量表现,两者有显著关联,且两因子同时缺失的肝癌病人,术后4年内存活率由80%降到50%以下;丙肝的肝癌病人则无显著关联。
研究进一步以乙肝病毒的基因转殖老鼠,印证乙肝癌化成肝癌的过程中,确实有细胞自噬能力下降与微小RNA-224大量表现,也揭开了乙肝癌化的机制。
刘校生解释,自噬反应主要由细胞内的双层膜胞器“自噬小体”主导,它像清道夫一样,能选择性清除细胞内的垃圾;当微小RNA-224过度生长、累积,会产生致癌因子,也成为自噬小体的清除对象,自噬小体会利用它的双层膜,将微小RNA-224包裹起来,并将之分解。
团队根据以往研究,从3584种小分子药物中,找出心律失常用药Amiodarone可有效增强大鼠细胞的自噬反应,同时分解致癌微小RNA-224,抑制约50%肝肿瘤生长。
刘校生指出,一般治疗肝癌末期患者的标靶药物,1个月至少花费5至10余万新台币不等,Amiodarone 1颗仅8元,且动物实验用量低、用药时间短(约1个月内),未来可望使用于已无其他治疗选择的晚期肝癌病人。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胺碘酮#
56
赞一个~
103
谢谢分享~
160
为了积分我也是拼了~
69
这个评论比较不错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