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发病不可忽视的因素:肠道菌群紊乱
2023-06-23 腾康 疼痛康复研究 发表于上海
如果带状疱疹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则能通过对肠道菌群紊乱的干预来预防或治疗带状疱疹。
一、概述
带状疱疹(HZ)是一种影响神经和皮肤的感染性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 (VZV)病毒引起。
病毒潜伏于神经系统,当病人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再次被激活,便会对神经造成损伤,并在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疼痛及皮疹。
带状疱疹可以发生于大部分年龄段,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也相应增高,尤其 60 岁以上的病人发生率更高。
有研究表明,任何因素导致的免疫功能抑制均会增大 HZ 的发生风险,HZ 的高危人群有:
-
肿瘤病人
-
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
器官移植患者等
而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是多数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因子的所在地,可以说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密不可分。
一旦肠道菌群出现紊乱可能就会导致免疫功能的低下,而带状疱疹的发病与免疫低下直接相关。
二、带状疱疹的发病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因儿童对此病毒无免疫力,被感染后会出现水痘,也有部分病人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出现症状。
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免疫力低下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 。
带状疱疹可发生于约 20% 的健康成人和 50% 的免疫低下人群。
免疫系统健全的儿童和成年人 HZ 愈合后常无并发症,但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中容易并发系统受累,常见肺炎、肝炎、脑脊髓炎和血管病变等。
若早期处理不及时,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这将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三、肠道菌群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肠道菌群是机体肠道内的大量复杂微生物,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机体的超级器官。
研究发现,人体的肠道内有超过 5600 个菌落,这些菌落的数目大概为机体细胞总量的10倍,主要由硬壁菌、拟杆菌、放线菌和变形杆菌构成 。
复杂多样的肠道菌群在多方面发挥作用,比如:
-
抵抗病原入侵
-
建立机体免疫
-
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
机体生长代谢
-
免疫抗肿瘤等
此外,它还能和肠道上皮细胞、其他器官及整个机体相互作用。
肠道组织中存在大量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在肠道黏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人在出生以前,肠道处于无菌状态,全身的免疫器官和组织尚未发育。
胎儿出生与环境接触后,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在肠道内定植,可以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并逐渐成熟 。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多数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因子的所在地,可以说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是密不可分。
首先,全身70%~80% 的免疫细胞分布在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
有文献报道,菌群缺陷时可以影响肠内免疫,表现为固有层淋巴细胞减少;当菌群重新建立时,固有层淋巴细胞恢复正常,同时,肠道菌群也对肠外免疫有作用。
虽然肠道菌群分布于消化道中,但是它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着重要影响,在脑-肠-菌轴(BGMA)理论中各部分,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相互协调作用形成复杂的反馈性网络。
四、肠道菌群的紊乱与带状疱疹发病的相关性
肠道菌群与机体复杂的联系暗示着肠道菌群和大量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目前报道已经阐明了肠道细菌在 II 型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肥胖等多种疾病中的功能。
有资料表示,在炎症性肠病(一种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的疾病)中,发现带状疱疹的发病率比非炎症性肠病要高。
如果带状疱疹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则能通过对肠道菌群紊乱的干预来预防或治疗带状疱疹。
甚至可以利用对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的分析,使其作为带状疱疹的一种靶向无创标志物的工具。
参考文献
廖宇良,肖礼祖.肠道菌群紊乱与带状疱疹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9(3):4.
廖宇良.带状疱疹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D]. 广东医科大学.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