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Sci Adv 陆瑶/徐清波教授团队发现内皮RIPK1调控搭桥动脉重构的重要机制

2023-09-01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首次发现抑制内皮-平滑肌细胞激活的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可能是预防搭桥动脉粥样硬化及再狭窄的新方法,为靶向预防和改善血管重构提供了全新见解。

搭桥动脉粥样硬化及再狭窄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后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制约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措施改善或延缓搭桥血管狭窄的形成,进而减少缺血事件的再发生。寻找直接靶向内皮细胞死亡和炎症的调控因子,有望在内皮功能损伤早期进行干预,突破当前动脉搭桥慢性血管重构防治的瓶颈。

2023830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陆瑶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徐清波教授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题为Endothelial RIPK1 Protects Artery Bypass Graft Against Arteriosclerosis by Regulating SMC Growth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内皮RIPK1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通过Ser26位点磷酸化EEF1AKMT3 (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3)并调节Sonic hedgehog信号蛋白N-Shh合成分泌,继而通过内皮-平滑肌细胞通讯调控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和搭桥血管重构。该研究首次发现抑制内皮-平滑肌细胞激活的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可能是预防搭桥动脉粥样硬化及再狭窄的新方法,为靶向预防和改善血管重构提供了全新见解。

图片

在本研究中,作者首次揭示了小鼠自体动脉搭桥过程中的病理改变图谱,并利用内皮细胞特异性RIPK1敲除小鼠,证实内皮细胞RIPK1在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搭桥动脉病理重构中起重要作用。

图片

机制上,作者利用Co-IP、质谱等实验发现,RIPK1直接结合并磷酸化EEF1AKMT3 (Ser26位点),从而抑制翻译相关蛋白EEF1AK165甲基化,由此抑制核糖体蛋白的合成和N-Shh分泌以及平滑肌细胞增殖。因此,内皮细胞RIPK1-EEF1AKMT3 S26 - EEF1A K165信号轴通过精细调节核糖体蛋白合成功能,干预N-Shh分泌并参与内皮-平滑肌细胞通讯,共同调控搭桥动脉重构。

图片

综上,本研究鉴定了RIPK1调控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动脉搭桥中相互作用的全新分子生物学机制,靶向RIPK1介导的Hedgehog信号通路激活有望改善搭桥动脉重构,为CABG干预提供新策略。

图片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陆瑶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徐清波教授、湘雅医院翁良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陆瑶教授团队冷一铭博士为并列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h893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CI:RIPK1的激酶依赖性功能调节肝细胞存活和肝癌发生

免疫失调和/或感染的肝损伤可导致急性肝衰竭或慢性肝病。慢性肝细胞死亡伴随代偿性肝细胞增殖,大大增加了肿瘤发生的风险。实际上,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通常发生在慢性肝损伤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或HCV感染,酒精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黄曲霉毒素介导的毒性引起的炎症的背景下发生。HCC是最常见且难以治疗的癌症之一,构成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

Blood:Ripk1介导的骨髓坏死增强导致骨髓发育不良和骨髓衰竭

中心点:无限制的骨髓坏死可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破坏HSPC功能。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促凋亡蛋白的新功能将造血坏死与骨髓衰竭联系起来。摘要:造血是需要平衡细胞分裂、分化和死亡的动态系统。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两种主要模式——凋亡和坏死,具有相同的分子机制,但结果不同,对微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凋亡细胞通过免疫沉默过程被清除,而坏死细胞内容物外泄,可引发炎症。考虑到细胞因子对造血细胞存活和分化的重要

Cancer Cell:肝脏“保护神” 让慢性肝炎和肝癌快走开

本文研究亮点:   与消除NEMO的作用不同,抑制肝实质细胞中的NF-kB不会引起自发性肝细胞癌   在特异性敲除肝实质细胞内NEMO的小鼠中,IKK2/NF-kB组成型激活能够防止肝损伤以及肝细胞癌发生   RIPK1激酶介导的肝细胞凋亡会驱动NEMO特异性敲除小鼠发生肝细胞癌   NEMO能够阻止RIPK1/FADD/Casp8复合体的

Mol Cell:MK2介导的IPK1磷酸化可预防TNF诱导的细胞死亡

TNF是一种炎性细胞因子,当与其受体TNFR1结合时可以驱动细胞因子产生、细胞存活或细胞死亡。TNFR1刺激引起NF-κB、p38α及其下游效应激酶MK2的激活,从而促进靶基因的转录、mRNA稳定和翻译。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TNF诱导的MK2的激活导致全部RIPK1磷酸化。MK2在残基S321处直接磷酸化RIPK1,抑制其与FADD/caspase-8的结合能力,并诱导RIPK1激酶依赖性细胞

Immunity:RIPK1与RIPK3介导细胞炎症反应机制

RIPK1与RIPK3是同源的两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它们是介导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关键元件。此外,一系列天然免疫受体,例如TNFR1、IFNR以及TLR等等的激活也会引起RIPK1与RIPK3的激活。有研究表明这些刺激能够在体外条件下引起细胞的坏死性凋亡,而caspase 8,细胞凋亡的关键分子,能够抑制这一过程的发生。大量研究证明TNF-a的刺激能够引发细胞坏死性凋亡,其中RIPK3的激活具有关键

Cell Death Differ:扑米酮Primidone有效抑制RIPK1驱动的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

RIPK1(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是调节细胞死亡和炎症的关键介质。RIPK1的脚手架功能和激酶功能之间的过渡受(去)泛素化和(去)磷酸化过程的调控。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