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重庆大学尹铁英/王亚洲团队Biomaterials:衰老细胞竟是支架植入后血管再狭窄"元凶"!科学家开发双策略清除方案

2025-04-12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重庆

研究发现衰老血管平滑肌细胞(s-VSMCs)是老年患者 BRS 术后再狭窄关键因素,开发的两种涂层支架可促进血管修复,为老年心血管精准治疗提供新策略。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和全球老龄化加剧,老年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显著上升(中国≥75岁人群冠心病患病率为12.2%,较中年群体高2.3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血运重建的主要手段,但老年患者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年轻患者升高40-60%虽然生物可吸收支架(BRS)使总体再狭窄率降至10%以下,但老年患者3年失败率仍高达18.7%,提示其再狭窄可能存在特殊机制。最新研究发现,衰老血管平滑肌细胞(s-VSMCs)通过分泌SASP因子(IL-6、TGF-β等)形成促纤维化微环境(使胶原分泌增加2.5倍),且老年患者局部SASP标志物表达较年轻人升高60-80%。因此,采用老年动物模型植入BRS并结合多组学分析,有望揭示s-VSMCsBRS降解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如乳酸)与力学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其在衰老相关再狭窄中的机制,为老年人群的血管介入治疗提供全新的策略

图片

插图powered by chatgpt)

【核心发现】

重庆大学尹铁英、王亚洲团队在生物材料领域TOP期刊《Bio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揭示衰老血管平滑肌细胞(s-VSMCs)是导致老年患者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BRS)后发生再狭窄的关键因素,并开发两种“抗衰老涂层支架”(ABT-263涂层和年轻血浆外泌体涂层),显著促进血管修复。该研究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全新策略。

【文章要点】

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表明,BRS的主要受众-老年群体术后仍面临较高再狭窄风险;且研究报道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衰老早于血管内皮细胞(VECs),但s-VSMCsBRS术后再狭窄具体作用目前还不清楚。因此,研究通过对比年轻与老年大鼠腹主动脉模型,系统揭示了s-VSMCs参与BRS植入后再狭窄的作用及其机制老年大鼠模型显示,主动脉中膜层衰老标志物β-半乳糖苷酶活性提高70倍)和炎症因子(IL-6升高3.2倍)显著升高。BRS植入1个月后,老年组再狭窄风险显著增加(管腔面积减小42.3%,狭窄率增加18.4%)。免疫荧光证实老年组存在高增殖性、合成表型转换的s-VSMCs亚群。机制上,BRS降解产生的力学刺激(10%拉伸)和PLLA降解产物协同诱导s-VSMCs表型转换(ZO-2上调2.16倍,SM22α下调80%),并通过激活DNA损伤应答(γ-H2AX上调11.42倍)加剧细胞衰老(图1)。

图片

1. s-VSMCs年轻与老年大鼠腹主动脉BRS植入后再狭窄中作用

随后作者基于s-VSMCs和VECs之间的细胞通讯影响血管内膜修复及再狭窄开展研究,发现老年组表现出更显著的内皮覆盖不全,伴随内皮标志物eNOS和CD31表达显著降低。重点探究了s-VSMCs调控ECs的力学生物学机制:1)牵张刺激的s-VSMCs通过外泌体递送miR-107-3p(抑制CCM3)和下调miR-743b-5p(上调α-SMA),分别使ECs增殖能力降低72%和EndMT标志物表达增加2.1倍;2)s-VSMCs介导的血管硬度升高(64 KPa vs 2 KPa)直接导致ECs功能异常,表现为eNOS表达下降65%同时EndMT标志物(波形蛋白和α-SMA)表达升高1.9-2.3倍。这些发现证实s-VSMCs通过外泌体信号和力学微环境协同破坏内皮修复,显著增加再狭窄风险(图2)。

图片

2年轻和衰老大鼠腹主动脉BRS植入后的内膜修复及s-VSMCs调控ECs的潜在机制

为了进一步探讨“清除”s-VSMCs对衰老血管术后的增益,评估了两种靶向清除s-VSMCs的功能化抗衰老涂层BRS(ABT-263和年轻血浆)的治疗效果。实验结果显示:1)两种抗衰老涂层支架均显著改善血管修复指标管腔面积增加,管腔丢失率降低;2)YP-E+BRS组展现出最强的衰老细胞清除能力(P16INK4aγ-H2AX阳性面积减少约20倍);3)抗衰老涂层组显著抑制病理性重塑(α-SMA阳性面积减少,PCNA阳性细胞数下降);4)组织学分析显示抗衰老涂层组胶原/弹性蛋白比例更趋近生理状态。这些结果从分子、细胞和组织三个维度证实,靶向清除s-VSMCs的功能化抗衰老涂层BRS通过,通过协同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病理性重塑和促进功能性修复等方面,为老年患者BRS术后再狭窄防治提供了多靶点干预方案(图3)。 

图片

3. A+BRS或YP-E+BRS促进衰老主动脉支架植入后的血管修复

本研究揭示了s-VSMCs在衰老血管BRS术后再狭窄中的核心作用机制:1)通过合成型表型转换直接促进再狭窄;2)通过分泌力学响应性miRNA和增加血管硬度双重途径抑制VECs功能3)靶向清除s-VSMCs的ABT-263和年轻血浆涂层BRS可显著加速内皮化和血管正性重构。这些发现不仅证实s-VSMCs是衰老血管高再狭窄风险的关键效应细胞,更为开发新型靶向治疗的血管支架提供了理论依据(图4)。 

图片

4. S-VSMcs延缓而清除制可促进BRS植入后的血管修复。

【结论与展望】

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是介入治疗重要的不良事件之一,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上述研究表明,s-VSMCs是衰老个体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潜在关键因素开发针对s-VSMCs的疗法则可降低再狭窄发生风险。此外,这些发现支持了通过涂层支架局部递送抗衰老药物改善老年群体介入术后不良事件策略的可能性。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2500231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0295, encodeId=9ede22602952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2b9692e84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生物可吸收支架#</a> <a href='/topic/show?id=52c5126002e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衰老血管平滑肌细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9278, encryptionId=f2b9692e849, topicName=生物可吸收支架), TopicDto(id=126002, encryptionId=52c5126002ee, topicName=衰老血管平滑肌细胞)],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Apr 13 19:13:03 CST 2025, time=2025-04-13, status=1, ipAttribution=重庆)]

相关资讯

优化生物可吸收支架使用,可预防支架内血栓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作为PCI史上第四次变革,有望克服金属药物洗脱支架诸多不足,但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发现BRS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风险较高。临床上怎么做好预防和处理?

王效增:PSP优化策略应用于复杂病变PCI治疗的新局面

最大难题是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再狭窄的发生,已有研究表明,在BRS植入过程中应用PSP技术,通过充分预扩、选择合适的支架尺寸及充分后扩,可为BRS带来良好的临床疗效。

OCC 2016:钱菊英——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特别提醒:病人选择及规范化操作对于即刻和远期效果的重要性

2016年5月26日~29日,第十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在上海世博园召开,大会云集了中国著名的心脏病学专家。5月27日下午,本届大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钱菊英教授就生物可吸收支架的规范化操作步骤进行了演讲,并介绍了患者和病变类型的选择。详细内容如下如下: 一、PCI发展历程 1977年9月15日,德国医生安德烈亚斯·格林特茨格(Andreas Gruentzig

高润霖TCT公布ABSORB China两年结果:生物可吸收支架证据进一步积累

日,第28届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TCT)大会主会场上,我刊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报告了ABSORB China两年结果。证实生物可吸收支架Absorb BVS带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长期获益,不劣于药物洗脱支架XIENCE V。 两年的随访数据显示,Absorb BVS组的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为10.1%,XIENCE V组为11.4

NEJM:生物可吸收支架在日常PCI中与常规药物洗脱支架对比(AIDA研究)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可吸收血管支架能克服药物洗脱支架的缺点。一般认为,可吸 收支架作用可能更好。为此进行了一项研究者发起的随机试验,以在常规临床实践中比较依维莫司洗脱生物可吸收支架与依维莫司洗脱金属支架。1845例PCI患者随机分为接受依维莫司生物可吸收的血管支架(924例)或依维莫司药物洗脱金属支架(921例)。主要终点是靶血管失败率(Target Vessel Failure,TV

Lancet: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选择依维莫司生物可吸收支架还是金属支架?

依维莫司洗脱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和依维莫司洗脱支架效果的随机比较还没有可用的中期数据。

Engl J Med:生物可吸收支架是否真的不负众望改善患者结局?

生物可吸收支架会随着血管结构和功能恢复而完全吸收,或可改变远期临床结局。但2017年6月,发表在《Engl J Med》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接受依维莫司洗脱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患者与依维莫司洗脱金属支架患者之间的靶血管失败率没有明显差异。

EuroPCR 2023丨李永乐教授:可吸收镁合金支架植入术后的长期疗效——SHERPA-MAGIC研究

SHERPA-MAGIC研究结果证实了RMS在限定人群中的优良性能和安全性。

2022年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展

对于钙化病变的处理,可以采用旋磨或者激光,冠状动脉血管内碎石术也提供了可能。冠状动脉血管内碎石术是基于球囊的血管内声波碎石系统,DISRUPT CAD系列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