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如何降低中国未来30年癌症负担?国家癌症中心陈万青团队:关键在于控制“烟、酒、胖”!

2023-09-03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联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重磅发文,系统性地评估了降低中国成人吸烟率、饮酒率、超重/肥胖率对癌症发病率的影响。

癌症是中国人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5.43%。通过癌症一级预防措施降低人群中癌症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环境/职业因素、行为因素、代谢因素等)的暴露,是降低中国癌症负担的重要途径。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中国人群在个体水平可干预的癌症前3位危险因素分别是吸烟、饮酒和高体重指数(BMI)。

近日,中国国家癌症中心联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重磅发文,系统性地评估了降低中国成人吸烟率、饮酒率、超重/肥胖率对癌症发病率的影响。

论文通讯作者为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任建松教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彭绩教授。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特邀任建松教授为我们解读这项研究的最新发现。

图片

截图来源:eClinicalMedicine

任建松教授解读

Q1:通过调节生活习惯,全球约有多少比例的癌症相关病例可以避免?在所有可改变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超重/肥胖具有怎样的地位?

任建松教授:根据GBD2019数据,2019年全球可归因于所有危险因素的癌症死亡数量占癌症死亡人数的44.4%,且可归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即为吸烟、饮酒、超重/肥胖,男性中可归因于吸烟、饮酒、超重/肥胖的癌症死亡分别占36.3%、6.9%和4.2%,女性中可归因于吸烟、饮酒、超重/肥胖的癌症死亡分别占12.3%、2.3%和5.2%。因此控制吸烟、饮酒、超重/肥胖的流行率对于癌症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Q2:这项研究为我们带来哪些最新重要证据?研究本身具有哪些开创性意义?

任建松教授:我们的研究是系统评估了针对中国成年人吸烟、饮酒和超重/肥胖不同的干预方案对癌症发病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消除或降低吸烟、饮酒和超重/肥胖的流行,可以避免大量中国成年人未来癌症病例。

Q3:消除吸烟、饮酒、超重/肥胖这三种关键危险因素可分别避免8%~9%的相关癌症病例,您如何理解这一结果的实际意义?

任建松教授:我们的结果可以用来理解一级预防干预的潜在影响和意义。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吸烟、饮酒、超重/肥胖和癌症风险之间的联系,我们的研究将这一联系直观地展示了出来。此外,我们的结果可为公共卫生规划者和普通民众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其采取有效行动,降低吸烟、饮酒和超重/肥胖的流行率。

研究论文介绍

当前这项研究旨在中国人群中量化与吸烟、饮酒、超重/肥胖这三大关键危险因素相关的癌症负担,并评估不同程度的癌症预防干预措施所能带来的潜在效果。

研究采用宏观模拟方法(基于Prevent模型)预测了未来30年期间(2021~2050年)在下面三种不同的情境下,降低中国成人吸烟率、饮酒率、超重/肥胖率所能减少的癌症患病人数以及比例。

情境1:“消除”吸烟、饮酒、超重/肥胖三种关键危险因素;

情境2:三种关键危险因素控制的进一步目标;

情境3:三种关键危险因素控制的可行性目标(基于中国国家政策或全球行动计划,至2030年,吸烟率降至20%,有害酒精摄入减少20%,肥胖人口增长率降至0)。

研究中危险因素的流行率数据来自“中国居民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调查研究(CCDRFS)”;癌症发病数据来源于《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危险因素的相对风险数据来自近期多项大规模研究或高质量meta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未来可避免的癌症患病人数与不同程度的癌症预防干预措施有关。总体而言,若能在2030年之前消除三种关键危险因素,则2021~2050年期间,估计可避免9.17%(男性13.50%;女性1.47%;共约1138万)的吸烟相关癌症病例、7.06%(男性11.49%;女性1.00%;共约538万)的饮酒相关癌症病例、8.22%(男性7.91%;女性8.52%;共约587万)的超重/肥胖相关癌症病例。此外,预防干预目标的其他情境也同样与未来中国人群癌症负担显著降低相关。

以吸烟为例,在最理想的癌症预防干预措施(即情境1)下,2021~2050年期间,男性和女性分别约有13.50%和1.47%的吸烟相关癌症病例(相当于1072.4万例和65.5万例)可避免。在情境2(2021年~2030年期间吸烟率降至10%)下,男性和女性分别约有8.21%和0.89%的吸烟相关癌症病例(相当于652.4万和39.8万例)可避免。而在在情境3(到2030年,吸烟率降至20%)下,男性和女性分别约有2.92%和0.32%的吸烟相关癌症病例(相当于232.3万和14.2万例)可避免。

分析结果还指出:

  • 降低吸烟率后,肺癌病例的减少数量最多、减少比例也最大。

  • 降低饮酒率后,男性和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喉癌、肝癌减少比例最大;男性食管鳞状细胞癌、肝癌、结直肠癌,以及女性绝经后乳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口腔癌、咽癌的减少数量最多。

  • 降低超重/肥胖率后,男性食管癌(腺癌)、肾癌、肾盂癌和肝癌,以及女性食管癌(腺癌)、子宫体癌、绝经后乳腺癌减少比例最大;男性肝癌、结直肠癌、胃癌,以及女性绝经后乳腺癌、肝癌、子宫体癌的减少数量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成人吸烟率、饮酒率以及超重/肥胖率仍然较高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成人吸烟率为26.2%,这一数据与《“健康中国2030”倡议纲要》中的控烟目标(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仍有较大差距;2018年中国成人的饮酒率为39.8%,比2010年的36.4%要高出3.4%;中国≥18岁人群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而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中国成人超重/肥胖人群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加。

总体而言,当前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降低中国成人吸烟率、饮酒率、超重/肥胖率,可以在未来避免大量的癌症病例的出现。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吸烟、饮酒、超重/肥胖与癌症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对于制定癌症一级预防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1] Song Song et al, Impact of changing the prevalence of smoking,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overweight/obesity on cancer incidence in China from 2021 to 2050: a simulation modelling study. eClinicalMedicine (2023). DOI: 10.1016/j.eclinm.2023.102163.

[2] GBD 2019 Cancer Risk Factors Collaborators. The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risk factors, 201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Lancet (2022). DOI: 10.1016/S0140-6736(22)01438-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Med:基于22种常见癌症NGS数据开发AI模型,可对未知原发性癌症类型进行分类并预测治疗反应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名为OncoNPC的AI模型,并使用来自3家机构的22种常见癌症类型(共包括36,445个肿瘤)的NGS数据对其进行训练。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维生素D、w-3、运动,患癌风险降低60%以上

该研究发现,简单的三种生活方式改变,高剂量维生素D、omega-3和简单的家庭锻炼计划可以将70岁以上老年人患癌风险降低61%。

Cell:基于翻译后修饰的泛癌分析揭示不同癌症类型的蛋白质调控共同模式

研究团队使用来自11项研究的数据生成了一个统一的泛癌症队列,共包括1,110名未接受治疗患者的样本,具有完整的基因组、蛋白质组学和PTM数据。

Cell Reports:大规模并行报告基因分析揭示疾病相关3' UTR突变可影响mRNA稳定性、翻译和癌症进展

研究团队在185个mCRPC患者中鉴定了3' UTR体细胞突变,发现了14,497个富含致癌通路和3' UTR调控元件的单核苷酸突变。

Cell:跨越10种癌症类型!泛癌蛋白质基因组学分析揭示致癌驱动因素与功能状态的关联

该研究扩展了之前以基因组学为中心的泛癌研究,通过识别在RNA、蛋白质和磷蛋白水平上量化的显著顺式效应和远端反式效应,在多个维度揭示了癌症驱动因子的影响。

J Thromb Thrombolysis:癌症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患病率、治疗和预后的影响

癌症合并症与不良预后相关,并且在去世患者中有46%的人死于癌症。未来应进一步评估癌症对CTEPH的影响。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