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Rxiv:张文宏新作:全面评价奥密克戎逃逸能力!
2022-04-13 “ 生命科学前沿”公众号 “ 生命科学前沿”公众号
迫切需要并排比较所有主要Omicron亚系对现有疫苗引发或单克隆抗体(mAb)介导的中和的敏感性。
当前,SARS-CoV-2 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已在全世界大范围流行,世卫组织从一开始就将其列为受关注的变异株(VOC)。该变异株被划分为四个子谱系,分别命名为:BA.1,BA.1.1,BA.2和BA.3。最初的Omicron(BA.1亚谱系)于2021年11月在博茨瓦纳和南非首次被发现,并与其衍生变异株BA.1.1(含有额外的S蛋白R346K突变)一起在几周内成为全球替代德尔塔(Delta)的主导流行株。但随后,研究者看到BA.2的比例迅速飙升,这个亚谱系迅速成为全球的主要变体。因此,迫切需要并排比较所有主要Omicron亚系对现有疫苗引发或单克隆抗体(mAb)介导的中和的敏感性。
2022年4月7日,张文宏团队在bioRxiv预印本上传了一篇文章:Antibody Resistance of SARS-CoV-2 Omicron BA.1, BA.1.1, BA.2 and BA.3 Sub-lineages。使用基于VSV的假病毒研究发现通过两剂灭活疫苗(BBIBP-CorV)接种疫苗的个体的血清中和Omicron,显示出非常弱或没有中和活性,而同源灭活疫苗加强剂或带有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异源加强剂(ZF2001)显着改善了针对所有Omicron变体的中和滴度。
研究进一步评估了20个单克隆抗体的中和概况,其中包括10个已经授权或批准的。大多数单克隆抗体在Omicron亚系中完全或基本上失去了中和活性,而一些单克隆抗体表现出明显的中和效果。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四个Omicron亚系都威胁到当前疫苗和抗体疗法的有效性,突出了疫苗加强针对抗新出现的SARS-CoV-2变体的重要性。
自去年11月,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在南非发现后便立即引起了全球科研人员和世卫组织的重视,并立即发出了警报。随着新兴的Omicron亚系(如BA.2)的出现,情况似乎变得更糟,据报道,BA.2本质上比BA.1更具传染性。已经发表了许多研究原始Omicron BA.1病毒的研究文章,但对BA.2和其他亚谱系知之甚少。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构建了迄今为止所有主要的Omicron亚谱系病毒 - BA.1,BA.1.1,BA.2和BA.3,并行研究了它们对疫苗和中和抗体的免疫逃逸特性。
研究者之前就报道过对恢复期或BBIBP-CorV疫苗接种血清的BA.1的中和活性显着降低。在这里,研究者显示所有多克隆血清在与其他Omicron亚系的中和活性方面也显着损失,其下降幅度与BA.1相当甚至更大,表明所有这些亚谱系与WT病毒具有非常远的抗原距离。研究者的结果与mRNA疫苗的研究非常相似,显示针对BA.2的中和抗体滴度与BA.1相似或低于BA.1。基于这些,研究者认为BA.2相对于BA.1的选择性优势应该主要归因于其更高的传播性而不是免疫逃避。
另一方面,研究者表明接种同源灭活疫苗加强剂或异源蛋白质亚单位疫苗加强剂可以显着提高BA.1的中和滴度。对于其他Omicron亚系也是如此。最近,已经报道了三种重组谱系(XD,XE和XF),但它们的抗体逃避应该与这里研究的Omicron亚系没有显着差异,因为它们的S蛋白与BA.1或BA.2相同。因此,推广疫苗加强针注射仍然是预防SARS-CoV-2传播的有效手段。
研究还用单克隆抗体(mAbs)研究了Omicron亚系的免疫逃逸能力。与研究者对BA.1的报告类似,大多数mAbs对BA.1.1、BA.2和BA.3的中和活性完全或大幅度丧失。但研究者确实观察到这些亚系中的某些mAbs有一些不同的中和模式,反映了它们不同的变异。例如,S309和5-7,针对RBD或NTD中的一些独特的位点,是两个据报道对BA.1基本保持活性的mAbs,但它们的活性被BA.2进一步逃逸。
相反,一些mAbs如COV2-2130和2-7对BA.1完全失去了活性,但对BA.2又恢复了活性。好消息是LY-CoV1404或bebtelovimab对所有Omicron亚系和其他主要的SARS-CoV-2变体都保持有效的中和活性。该研究的数据与其他关于Omicron亚系和单一突变的mAb中和情况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还添加了对BA.3的免疫逃逸能力研究,并将一些近距离突变结合起来,研究它们的协同作用。
如上图,尽管LY-CoV1404目前仍然是我们对SARS-CoV-2治疗性抗体的希望,但鉴于RNA病毒的易突变特性,如果将其作为单一疗法长期施用,则可能会出现耐药性。因此,研究者也建议开发更有效和广泛的中和抗体作为混合治疗使用,以对抗这种不断变异的病原体。同时,疫苗加强针,无论是同源的还是异源的,都可以引发中和抗体,有助于减少病毒逃逸,应该持续推广加强针接种,并研发新型高效疫苗。
原始出处:
Jingwen Ai, Xun Wang, Xinyi He, et al. Antibody Resistance of SARS-CoV-2 Omicron BA.1, BA.1.1, BA.2 and BA.3 Sub-lineages. bioRxiv 2022.04.07.487489;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2.04.07.487489.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Bio#
71
#评价#
88
为张教授打call
108
中和抗体太难了,不如小分子会更好一些,虽然特异性可能差一点,但是一点点突变,还是能对抗的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