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 Oral Investig:不同程度牙周炎患者下颌前牙槽骨特征
2023-10-02 医路坦克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牙周炎程度患者的下颌前牙槽骨的CBCT特征,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牙型的下颌前牙槽骨的差异。本研究有助于临床种植、正畸及牙周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多因素㼿炎性疾病,其特征是牙齿支撑装置的进行性破坏。牙槽骨吸收已被用作诊断牙周炎和评估其严重程度的临床标志。不同程度的牙周炎、年龄、性别和牙齿类型会影响牙周炎。随着牙周美容手术、正畸、种植等治疗的增加,牙槽骨的吸收模式越来越具有临床意义。牙周炎患者存在多部位的牙槽骨吸收,特别是在下颌前牙。下颌前牙因其口腔内最容易发生牙菌斑沉积,牙槽骨较薄,易发生骨吸收、骨开窗、开裂等现象,导致牙龈萎缩和美观问题,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关注。下颌前牙区唇槽骨厚度、牙槽骨高度、牙长轴与牙槽突之间的角度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面部骨的适当厚度和高度对于获得满意的结果和种植体治疗的长期稳定性是必要的。
据报道,种植治疗后,当平均颊骨厚度为1 mm时,平均骨丢失为5.1 mm,而当平均颊骨厚度≥1 mm时,平均骨丢失仅为1.1 mm。植入治疗也需要一个可行的骨高度。牙槽骨的高度由牙槽嵴与牙髓牙釉质交界处(CEJ)之间的垂直距离决定。牙长轴与牙槽突之间的角度可以作为临床即刻种植治疗的参考,以避免骨开窗和开裂。此外,术前评估下颌前牙矢状根位置和牙槽骨形态可以指导临床种植和正畸治疗,使治疗风险最小化,美观效果最大化。许多研究探讨了亚洲健康患者下颌前牙槽骨的形态学特征,但很少有研究比较分析牙周炎程度对下颌前牙槽骨的影响。
由于牙槽骨丢失是牙周病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牙周病可能会加剧骨代谢紊乱和骨骼(特别是颌骨)骨矿物质含量的减少。通过术前牙槽骨密度测量可以预测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牙周炎患者出现相应的牙槽骨密度变化。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密度明显低于健康患者㼿,但尚未有研究探讨牙周炎程度对牙槽骨密度的影响
X光在临床上常用来评估病人的牙齿和牙周状况。最常见的牙周组织X线检查是使用二维成像方式进行的,例如口内成像和口外全景X线片。然而,自从Mozzo等人
1998年开始使用CBCT,可以在较低的有效剂量下获得精确的硬组织三维(3D)图像。研究表明,在测量牙周骨质流失时,CBCT比数字根尖周X线片(PA)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和更小的偏差,CBCT本身似乎是检测和描述垂直牙周骨质流失的准确方法。锥束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常用来评估牙槽骨的形态,包括牙槽骨厚度、牙槽骨吸收、骨高度和骨密度,临床上也用于评估牙周炎患者的骨缺损。
在临床治疗中,下颌前牙槽骨形态对预测种植体后骨吸收、设计种植体治疗方案、设计正畸治疗方案及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在健康人群中对下颌前区牙槽骨进行了很好的研究,但牙周炎患者下颌前区牙槽骨的形态学变化尚不清楚。
我们的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牙周炎程度患者的下颌前牙槽骨的CBCT特征,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牙型的下颌前牙槽骨的差异。本研究有助于临床种植、正畸及牙周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材料与方法:选择100例牙周炎患者,按牙槽骨吸收程度、年龄、性别、牙型进行分组。研究对象牙齿总数为542颗,平均年龄44.59岁,男女比例为1.02:1。测量下颌前牙的牙槽骨唇厚、牙槽骨吸收程度、牙长轴与牙槽突之间的角度、牙槽骨高度和牙槽骨密度。
表1 不同程度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形态
表2 不同年龄、性别、牙位患者的牙槽骨形态
表3 不同牙周炎程度牙槽骨分类㼿阳离子
表4 不同年龄、性别、牙位患者牙槽骨分类情况
图1 垂直于下颌牙槽嵴的水平视图。b冠状面平行于下前牙的唇槽骨并穿过根尖。矢状面穿过顶点
图2 a 点a、点C、点CEJ分别代表CEJ的尖点、尖点和唇侧。B点是唇牙槽嵴的顶点。A-C线表示牙齿长轴,b - d线垂直于ac。b CEJ1和CEJ2分别为近端和远端CEJ点,B1和B2分别为近端和远端牙槽嵴尖。c将A-D线分成四等分,在㼿5点处向唇侧做垂直线。在㼿5条垂直线上测量唇槽骨厚度W0, W25, W50, W75和W100。d从根尖点A到唇牙槽骨和舌牙槽骨为垂直线A- a1, A- a2。A1-A2的中点是A'E、E1为唇舌牙槽嵴顶的最外点,E-E1中点为E′。牙槽骨嵴的长轴l3与A'和E'相连,牙列的长轴l1相连。l1和l3之间的成角是牙齿长轴与牙槽突之间的成角,当l1位于l3的舌侧时为负,反之为正。e l2线与l1平行并穿过e点。l2线与下颌牙槽骨最低点f点相交。e - f是唇牙槽骨的高度。G1是A-D的中点。G2为A-G1的中点。沿舌侧沿G1、G2、A方向画垂直线,分别于t1、t1′、t2、t2′、t3、t3′与舌骨皮质相交。在t1-t1′中点、t2-t2′中点和t3-t3′中点分别取3个面积为0.5 mm2的正方形区域,测量其灰度值,取这3个区域的灰度值平均值作为皮质牙槽骨密度。AH线沿CA线向根尖方向延伸,AH长度为6mm。将AH线进行三切分,在三切分点处取3个面积为2 mm2的正方形区域测量灰度值,这3个区域的灰度值的平均值即为松质牙槽骨密度
图3 BR代表B-CEJ, BR1代表B1-CEJ1, BR2代表B2-CEJ2
骨吸收分类教育。I型:BR2mm, BR1/BR2≤2mm。II型:BR/BR1/BR22mm, BRBR1/BR2。III型:BR/BR1/BR22mm, BRBR1/BR2。IV型:BR≤2mm, BR1/BR22mm。V型:BR/BR1/BR2≤2mm
图4 矢状根分类㼿位置。a 1型:整个牙根与骨皮质的唇侧接触。b型:根尖1/3位于牙槽窝中部,与唇或舌骨皮质不接触。3型:前牙的全根与下颌骨舌骨皮质接触。4型:下颌前牙三分之二或更多的牙根与唇骨和舌骨皮质接触
图5 骨板分类定位。a型:牙槽骨宽而厚,唇、舌骨板厚度> 0.5 mm。b型:牙槽骨较厚,但单侧骨板凹陷明显,局部骨板≤0.5 mm。c型:牙槽骨很薄,双侧骨板≤0.5 mm
结果:100例牙周炎患者中,轻度牙周炎33例,中度牙周炎30例,重度牙周炎37例。三组间牙槽骨形态有显著㼿差异。与轻度和中度组比较,重度组表现为根冠一半牙槽骨增厚,牙槽骨高度降低,松质牙槽骨密度增加,皮质牙槽骨密度降低。牙槽骨吸收的特点是近端骨吸收大于唇骨吸收,骨质流失增加。不同年龄、性别、牙型患者的牙槽骨特征也存在差异。
结论:下颌前牙的牙槽骨形态随牙周炎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唇牙槽骨厚度、皮质牙槽骨密度与牙周炎程度呈负相关,牙槽骨高度、松质牙槽骨密度与牙周炎程度呈正相关。
文献来源: Yang Q, Fan Z, Tang P,CharaCTeristics of mandibular anterior alveolar bone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periodontit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based on CBCT.Clin Oral Investig 2023 Sep 30;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