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未来十年中国心血管病发病率仍攀升,死亡率则在2024年后趋于平稳!阜外医院李希等 China HEART 研究新分析预测

2024-12-09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发表于陕西省

China HEART研究新分析采用ABM模型预测中国心血管疾病趋势,发现发病率未来十年稳步上升,死亡率2024年后趋稳,综合干预生活方式因素等可减轻负担,强调应优先实施多方面干预并加强医疗基础设施。

心血管疾病在中国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希等发表的China HEART研究新分析采用ABM模型预测,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预计在未来十年稳步上升,而死亡率在2024年后趋于平稳。

研究还发现,严格管理生活方式因素和代谢风险,并采取措施提高医疗保健的可及性和质量,可有效减轻心血管疾病的负担。

研究共纳入106 259名中国成年人。采用ABM模型模拟2021~2030年心血管疾病年发病率和死亡率。

预计到2030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从2021年的0.74%上升至0.97%,年龄标准化和性别标准化的发病率将从0.71%上升至0.96%。

2021~2030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都有所增加。男性(从0.87%增1.17%)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从0.56%增0.70%)。而城市和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及其增加趋势相似。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0.39%上升至2024年的0.46%,之后到2030年将稳定在0.44%。

2021~2030年,男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从0.38%上升到0.44%)高于女性,对于女性来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正在趋于平缓。城市和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增加趋势相似。

该研究发现实施全民综合危险因素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和质量可能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

针对吸烟、血压和血脂的综合干预较单个危险因素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预测发病率效果更优

此外,实施社区筛查和干预的效果最为显著,到2030年,能够将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2.4%。

同样,针对吸烟、血压和血脂的综合干预也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当危重患者的急症治疗率升高时,效果最为明显,危重患者住院率每年增加5%的6年干预可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15.1%。

研究者指出,以往预测心血管疾病趋势的研究主要分析历史数据,而不考虑人群中个体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ABM已越来越多地用于预测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ABM模型不仅模拟个体风险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还考虑了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真实地预测心血管疾病的趋势。传统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不足以调查这些复杂的关系变化对疾病的影响。

研究者表示,应优先考虑针对生活方式风险因素的多方面干预措施,并加强医疗基础设施,以减轻心血管疾病负担。

此外,中国77.1%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发生在家中,1.1%发生在前往医院的途中。中国在提高急性和重症监护治疗的可及性和质量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来源:

[1]Forecas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nd burden in China from 2020 to 2030: a simulation study based on a nationwide cohort. Heart. 2024 Dec 5.

[2]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7): 625-660.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4.07.00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2692, encodeId=a3e122426921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7f2518304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血管疾病#</a> <a href='/topic/show?id=3f5e1e583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BM#</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758, encryptionId=3f5e1e5836, topicName=ABM), TopicDto(id=51830, encryptionId=07f25183043, topicName=心血管疾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Dec 15 22:07:59 CST 2024, time=2024-12-15,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4-12-15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人工心脏瓣膜的科学进化:综述

本文旨在回顾心脏瓣膜植入的演变,本文的目的是赞扬科学家和医生的贡献。文章强调了在寻找更耐用材料方面的研究差距,以及在创造可普遍用于改善患者预后的心脏瓣膜方面的进一步研究范围。

迷走神经刺激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解剖与原理

本文介绍迷走神经刺激(VNS),涵盖其解剖结构、发展历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原理(如自主神经调节平衡、抗炎抗凋亡等)及在不同心血管疾病里的具体作用,展望应用前景。

Schizophrenia:我国学者解开心脑轴的谜团: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共享遗传机制

TRIM27、CENPM和MYH7B等基因在两者的共享遗传变异中起着重要作用。分析还揭示了与免疫反应、代谢因素和神经发育相关的多个生物学通路,为未来的治疗干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Nat Commu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彦教授团队在非接触心脏活动感知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心血管疾病危害大,现有心脏监测技术有局限,中科大陈彦教授团队利用 “拍频效应” 等物理现象,借毫米波雷达实现高精度非接触监测,经多场景验证,为疾病早预防等提供创新方案。

JACC-CardioOncology:癌症幸存者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变化

这些发现强调了保持身体活动对癌症幸存者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并表明诊断前的身体活动可能对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功能障碍提供持久的保护。

Nat Commun 张敏/王擎/李辉团队合作揭示精神压力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

研究首次明确了RNA结合蛋白RBM24的S181位点磷酸化在精神压力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重要桥梁作用。

Hypertension:直立和站立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

与直立性收缩压升高不同,站立收缩压≥140 mmHg与心血管疾病结局和死亡密切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这些差异引起了人们对直立性收缩压升高和站立收缩压≥140mmHg合并为直立性高血压的共识定义的关注。

Cardiovasc Diabetol:华西医院揭示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中内脏脂肪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提示,IR(TyG指数)和内脏脂肪积累(CVAI)之间的相互作用在CVD风险中起着复杂的作用,高TyG和高CVAI对CVD事件有潜在的拮抗作用。

抑郁共病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及药物选择

本文阐述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复杂双向关系及相关机制,包括炎症、神经内分泌等方面,介绍共病患者治疗建议如药物选择(SSRIs 首选等)及非药物方法,提及相关研究及参考资料。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