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早产对个体出生至成年期死亡风险的影响
2024-11-27 liangying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早产个体从出生至成年期(23至36岁)的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且死亡风险与胎龄呈负相关。
早产(出生时胎龄小于37周)是全球范围内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所有活产的约10%。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早产对新生儿期及儿童早期死亡的影响,而对早产个体在成年期的长期死亡风险的了解较为有限。特别是在北美地区,相关数据不足。早产对多个器官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产生影响,使个体在整个生命阶段面临各种短期和长期的疾病风险,包括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早产与出生至23至36岁期间全因及特定原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评估不同胎龄(24至27周、28至31周、32至33周、34至36周)的死亡风险差异,以为早产个体的长期健康管理提供证据支持。
本研究为基于加拿大1983年至1996年期间出生记录的回顾性匹配队列研究,纳入了4,998,560名活产个体,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最长随访时间为36年。研究数据来自加拿大统计局的出生与死亡登记数据库。研究排除了出生记录不完整、胎龄小于24周或超过41周的个体。早产定义为胎龄小于37周,并分为极早产(24-27周)、非常早产(28-31周)、中度早产(32-33周)和晚期早产(34-36周)。全因死亡和特定原因死亡(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先天畸形及围产期相关疾病等)为研究主要结局指标。
采用粗化精确匹配法,将早产个体与足月出生个体(37-41周)按照性别、出生年份、父母年龄、婚姻状况及出生地等基线特征进行匹配,以平衡潜在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在匹配队列中,使用对数二项回归模型计算早产对各年龄段死亡风险的相对危险度(RR)和风险差异(RD),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特定原因死亡的风险。
在研究的4,998,560名参与者中,6.9%为早产个体(0.3%为24-27周,0.6%为28-31周,0.8%为32-33周,5.1%为34-36周)。经过最长36年的随访,共记录72,662例死亡,其中早产个体14,312例,占总死亡的19.7%。与足月出生个体相比,早产个体在各年龄段的死亡风险均显著增加,且风险随胎龄的减少而升高。尤其是在出生后首年(0-11个月),早产个体的死亡风险最高,风险差异为2.29%(95%CI: 2.23%-2.35%),相对风险为11.61(95%CI: 11.09-12.15)。在1-5岁儿童早期阶段,死亡风险差异为0.34%(95%CI: 0.31%-0.36%),相对风险为2.79(95%CI: 2.61-2.98)。
进一步分析表明,胎龄较低的极早产个体(24-27周)死亡风险最高,至36岁时,约4.7%的极早产个体死亡,而足月出生个体死亡率仅为1.1%。特定原因分析显示,早产与呼吸系统疾病(HR=3.27,95%CI: 2.97-3.61)、循环系统疾病(HR=2.64,95%CI: 2.32-3.00)及围产期相关疾病(HR=37.50,95%CI: 29.80-47.20)相关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但外部原因死亡(如意外伤害)无显著关联。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随访年份增加,早产相关死亡风险逐渐下降。
匹配队列中1岁至36岁早产与死因特异性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揭示了早产个体从出生至成年期(23至36岁)的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且死亡风险与胎龄呈负相关。尤其是在出生后首年及儿童早期,死亡风险尤为显著。这些发现表明早产不仅是新生儿期死亡的重要风险因素,其影响可持续至成年期。研究强调早产个体的长期随访和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早期干预和疾病筛查,以降低长期死亡风险。未来需进一步研究早产相关死亡的潜在机制及有效干预措施,同时评估现代围产期护理进步对长期死亡风险的影响。
原始出处:
Short-Term and Long-Term Mortality Risk After Preterm Birth. JAMA Netw Open. 2024;7(11):e2445871.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45871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早产# #死亡风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