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小伤口,大隐患,这份猫抓病鉴别诊断清单请收好

2025-04-11 感染前沿 感染前沿 发表于重庆

近日,我院接诊了一名26岁的青年男性,他因右侧腋窝及肘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就诊于我院,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后,最终确诊为猫抓病。

在日常生活中,与猫咪亲密接触早已成为许多人的日常。然而,一次看似轻微的抓咬伤,可能隐藏着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

近日,我院接诊了一名26岁的青年男性,他因右侧腋窝及肘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就诊于我院,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后,最终确诊为猫抓病。

GRTJL

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26岁,因“右侧腋窝及右肘淋巴结肿大3天”入住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

现病史

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腋窝、右肘部淋巴结肿大,伴有疼痛、皮肤发红,2天前出现发热,热峰38.3℃,伴头痛,无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咳嗽咳痰、晕厥黑矇、腹痛腹泻等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病程中,患者无消瘦、盗汗,食纳睡眠一般,大小便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37.6℃,P:98次/分,R:20次/分,BP:137/94mmHg。

神志清,精神可,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侧腋窝可触及4×4cm肿大淋巴结,右肘部扪及约3×2cm肿大淋巴结,皮肤稍红,有触痛,质软,活动度可,皮肤表面无窦道,球结膜无水肿,唇无紫绀,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墨菲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

GRTJL

诊疗经过

初步诊断

淋巴结肿大待查

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1. 感染性淋巴结炎

①细菌性淋巴结炎:是指淋巴结受到细菌感染后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常表现为局部淋巴结的红、肿、热、痛,有时可伴化脓、破溃,严重时可能形成淋巴结脓肿或引发败血症,起病较急,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

②病毒性淋巴结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结免疫反应性增生,表现为多区域或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多数为自限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在儿童和青壮年中,起病为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结中等质韧,压痛轻或无压痛,活动度良好,通常皮肤无红肿热痛,无波动感,不化脓,可伴有发热、咽痛、乏力、肌痛、皮疹等感染性症状。

③结核性淋巴结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起病缓慢,病程多为数周至数月,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其次为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质地初期质韧,逐渐肿大,可融合成团,后期可发生干酪样坏死、破溃形成瘘管,多数无明显疼痛,晚期破溃时可伴轻度痛感,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结核中毒症状,可合并肺结核表现。

④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由亨氏巴尔通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通过被猫抓伤、咬伤或舔舐破损皮肤传播。其最常见表现就是局限性、亚急性淋巴结炎,发生于抓伤/咬伤引流区域的淋巴结,单侧为主,质地中等偏韧,压痛明显,淋巴结可融合、化脓、形成波动感,皮肤可能发红或变薄,少数可破溃流脓,可伴有发热(中低热居多)、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2. 肿瘤性淋巴结肿大

①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下降、肝脾肿大等。起病缓慢隐匿,病程逐渐进展,淋巴结肿大早期常为颈部、锁骨上、腋窝,随后可波及全身,质地坚硬,边界清楚,常为无痛性肿大,早期可活动,进展后可固定或融合成团,表皮正常,无红肿热痛。

②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指原发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并形成转移灶的过程,常见于实体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等),表现为与原发癌相关的区域性淋巴结受累,质硬如石,常无痛,边界较清楚,后期可融合、固定,早期可动,晚期固定于基底或皮肤粘连,表皮正常或变薄,有时可破溃(如皮肤转移),可有原发肿瘤相关症状,如乳房肿块、咳嗽、消瘦等。

3. 免疫性淋巴结肿大

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过度或异常反应导致淋巴结内免疫活跃、滤泡增生、浆细胞增多等反应性改变,并引起淋巴结肿大,通常呈现对称性、多发性、无痛性肿大,表面皮肤正常,极少破溃或红肿,可伴有低热、光敏、皮疹、关节肿痛、自身抗体阳性等,多为慢性反复发作,随基础疾病活动加剧。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8.4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3.10%,淋巴细胞百分比33.60%,单核细胞百分比8.2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60%,血红蛋白146 g/L,血小板186×109/L。

超敏C反应蛋白: 14.57 mg/L。

降钙素原: 0.06 ng/ml。

白介素6: 36.20 pg/ml。

生化:谷丙转氨酶38 U/L,谷草转氨酶22 U/L,谷氨酰转肽酶43 U/L,白蛋白47.7 g/L,总胆红素3.4 μmol/L,肌酐93.6 μmol/L,尿酸335 μmol/L,乳酸1.4 mmol/L。

凝血相、尿常规、粪常规、淋巴细胞亚群、血培养等未见异常。

胸部CT:1.左肺上叶及右肺下叶微小结节,建议随访;2.右侧腋下多发异常软组织密度影,考虑肿大的淋巴结伴周围渗出。

腹部B超:轻度脂肪肝,胆囊壁毛躁,所见胰腺大小形态正常,脾脏大小形态正常,门静脉血流速度正常范围。

心脏彩超:EF 60%,左室壁未见明显节段性活动异常,左室收缩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淋巴结B超:右肘部及右腋下淋巴结肿大,请结合动物致伤史。

图片

诊断思路

患者淋巴结有红肿热痛,无肿瘤、结核、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病史,符合感染性淋巴结炎表现,淋巴结肿大区域为右侧肘部及腋窝,结合超声表现,会不会是猫抓病?

追问病史,患者1月前有野猫咬伤右侧食指史,咬伤1h内规范注射破伤风、狂犬病疫苗。流行病学史明确,结合猫咬伤侧引流区域的淋巴结肿大,符合猫抓病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猫抓病。

诊疗方案

阿奇霉素0.5g qd静滴5d。

转归

经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右腋下及肘部淋巴结明显消退,好转出院。

图片

图1:右腋窝淋巴结肿大(治疗前)

图片

图2:右腋窝淋巴结消退(治疗后)

图片

GRTJL

文献复习

定义

猫抓病,又称良性淋巴网织细胞增多症,是由汉赛巴尔通体经由皮肤途径感染人体引发的,一般由于猫咪抓伤、猫咪舔舐人的皮肤伤口等造成,之后身体出现典型且可能反复发作的亚急性淋巴结炎。

汉赛巴尔通体是一种纤细的小棒状细菌,存在于猫的血液、口咽部,以及短暂存在于猫毛和猫爪等体表部位。主要通过抓伤、咬伤或舔舐破损皮肤传染给人类,也可通过猫蚤叮咬传播。

易感条件

1.自身免疫力低下:月经期女性、感冒患者、过敏患者、妊娠期妇女、免疫力低下患者,更容易感染病原菌。

2.皮肤有破损:皮肤有破损者在与猫亲密接触时,病原菌可能会通过伤口进入体内。

3.猫的卫生状况不好:如没有定期给猫洗澡、驱虫,身上会出现各种寄生虫、跳蚤等,更容易成为病原菌携带者。

临床表现

1. 典型病程分期

(1)局部皮肤病变(初期)

原发皮损:被猫抓/咬后3~10天,伤口处出现红斑性丘疹或脓疱,通常不痛不痒,易被忽略。

后期进展:皮损可发展为结痂,持续1~3周。

(2)局部淋巴结肿大(核心表现)

时间:伤后1~3周(偶延迟至2个月)。

部位:常见于抓伤附近的淋巴结(如腋窝、颈部、腹股沟、耳前淋巴结)。

特点:单侧多见,质地较硬,有触痛,直径1~5cm。部分淋巴结可化脓、形成瘘管。持续2~4个月,少数可持续更久。

(3)全身症状(约1/3患者)

低至中度发热(38~39℃)、乏力、头痛、食欲减退。

少数出现关节痛、肌痛或体重下降。

2. 非典型表现(较少见)

Parinaud眼腺综合征:多发于儿童,结膜炎伴耳前淋巴结肿大,感染途径可能主要是手-眼接触感染。

神经系统:脑膜炎、脊神经根炎、视神经网膜炎、多发性神经炎和脊髓炎等(儿童多见)。

肝脏、脾脏:不明原因发热、腹痛,主要表现为肉芽肿,腹部超声或 CT 扫描肝脾可见多个低回声、低密度区。

播散性感染:免疫抑制者(如HIV患者)可能出现血管增生性病变(如杆菌性血管瘤病)。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抗巴尔通体IgG/IgM抗体阳性(常用诊断方法)。

PCR:检测淋巴结或血液中的巴尔通体DNA。

病理活检:淋巴结显示肉芽肿性炎症,Warthin-Starry银染色可检出病原体。

诊断

1. 与猫或狗频繁接触和/被抓咬伤,或有原发损害。

2. 局部淋巴结肿大,但通过血清学、细菌学或免疫学检查未能发现其他原因。

3. 对猫抓病抗原的皮试结果呈阳性。

4. 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或抗体阳性。

5. 淋巴结活检显示典型的肉芽肿性炎症。在诊断猫抓病时,需要与淋巴瘤、结核、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疾病进行区分。

治疗与预后

猫抓病为自限性疾病,轻症患者对症治疗,一般2~4个月内自愈。

对于症状重、合并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以及累及不同组织或脏器的重症病例,宜及时采用规范的抗菌治疗。

根据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对CSD的抗菌治疗提出了以下规范化的治疗建议:

1.主要累及淋巴结的患者建议首选阿奇霉素治疗,成人500mg口服1剂,然后每天250mg/d,连服4天;儿童10mg/kg口服1剂,然后每天5mg/kg,连服4天。

2.无症状菌血症患者,多西环素100mg口服或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续治疗15天。

3.CSD累及组织或器官的:

(1)心内膜炎,采用多西环素100mg静脉注射或口服,每天2次,连续用药6周,联合庆大霉素1mg/kg静脉注射,每8小时用药1次,连续用药14天。若庆大霉素出现毒性反应,可换用利福平300mg静脉注射或每天2次口服,替代治疗14天。

(2)杆菌性血管瘤病,红霉素500mg,每天4次,或口服多西环素100mg,每天2次,连续用药3个月以上。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使用药物则为多西环素100mg静脉注射或口服,每天2次,联合利福平300mg口服,每天2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AIDS患者,无论CD4细胞计数多少,3~4个月后停止治疗,观察如果没有复发,无需再行抑菌治疗;如果复发,则应用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3个月,当CD4细胞>200×106/L时,需连续用药6个月以上才可停止治疗。

此外,对于淋巴结肿大1年以上未见缩小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摘除。

CSD为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根据机体基础免疫情况、累及的组织或脏器及时、适当地使用抗菌药物,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如何预防猫抓病

1. 管理传染源。猫、狗等为汉赛巴尔通体的宿主,尤其是1岁以内的幼猫,家有宠物猫的应对猫等宠物进行预防接种,不要让猫舔舐伤口,并记得定期修剪猫的趾甲。

2. 切断传播途径。猫、狗等动物抓、咬、舔后及跳蚤、虱子等节肢动物叮咬后可感染本病,定期清洁动物身体,尤其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在家里避免或减少跳蚤、虱子的寄生。

3. 保护易感人群。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感染此病,生活中记得叮嘱他们不要和猫过分亲热,尤其是在动物发情的季节,要避免与流浪猫、狗近距离接触,以降低感染风险。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478—480.

[2] 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M].46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

[3] 肖科,曹汴川,钟利,等. 猫抓病15例的临床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0,20(2):142-14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0287, encodeId=5f34226028e8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596e0773d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病例分析#</a> <a href='/topic/show?id=b90e682114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猫抓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8211, encryptionId=b90e6821149, topicName=猫抓病), TopicDto(id=70773, encryptionId=2596e0773d9, topicName=病例分析)],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Apr 13 19:12:56 CST 2025, time=2025-04-13, status=1, ipAttribution=重庆)]

相关资讯

病例分享: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一例分析

患者男,68岁,主因:左侧胸痛5个月,呼吸困难半个月入院。

Blood Transfus:贫血、红细胞输血和产科血液制品管理:来自2011-2020年德国600多万例的病例分析

妊娠期贫血患病率较高。输血的妇女贫血、PPH和单一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肺炎、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发生率高于未输血的妇女

登革热病例激增,再上热榜!中年男子疫区旅行后发热,警惕登革热来袭......

51 岁男性患者发热、酸痛伴皮疹,曾赴马来西亚旅游,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登革热,经治疗痊愈,介绍登革热特点、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强调及时诊断和流行病学史重要性。

一道正确率20%的案例,你也可以挑战?

病史 患者女,27岁。因突发的阴道大出血至急诊就诊。 既往史:曾因重度肥胖(BMI 70.8kg/m2)接受胃袖状切除术。最近一次术后随访(1个月前)恢复良好,复查无明显异常。

病例分析:挑战心电图----医生,我又奔马律了!

一名70岁的男性患者,有慢阻肺病史,最近病情恶化了。患者主诉呼吸困难和心悸。他没有心脏病史,但曾经有过短暂的心悸症状,未做相关诊疗。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如下:

病例:一次宫腔镜手术,病人差点丢了性命

导语 大量的冲洗液极容易造成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低体温等严重并发症,应在术前做好预防措施。

问诊分析:这样的肺多发病灶如何解释才接近真相?

临床医生分享 65 岁男性右肺三处病灶病例,探讨肺癌伴转移或多原发肺癌可能,依影像、化验分析,提出手术活检建议,权衡保守与手术利弊,认为值得手术一搏。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