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与运动贴扎的应用
2024-09-16 疼痛康复研究 疼痛康复研究 发表于上海
介绍足底筋膜炎常见表现、病因及诊断方法,阐述运动贴扎技术特性及治疗足底筋膜炎的可能机制和贴扎方法,为治疗提供新途径。
足底筋膜炎是临床常见慢性病,是引起足跟痛的最常见原因,占所有足跟疼痛综合征的80%。
临床主要表现晨起下地或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次走路时足跟部疼痛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症状缓解,但是剧烈活动或负重增加后疼痛会再次发生。
一、解剖
足底筋膜是位于足底脂肪层深面的带状结缔组织,也叫跖筋膜,被两条浅沟分为三部分:中央带、外侧带、内侧带。
其中内侧带较薄,外侧带较厚,中间带最厚,坚韧致密,也称为足底腱膜。
足底筋膜呈长三角形,尖向后附着于跟骨结节,底向前分裂为五束,止于各趾的趾腱鞘,但彼此借横纤维相连,附着于跖趾关节囊和趾腱鞘。
虽然我们用 “筋膜炎”来表示炎症,但研究发现,足底筋膜其实没有“炎”;
而是局部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比如:
-
胶原退变
-
胶原纤维排列紊乱
-
粘液基质紊乱
-
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
-
钙化等病理现象
跖筋膜是覆盖足底结构的深入皮下组织与足跟脂肪垫的筋膜。
其中央部起自跟骨结节内侧突远端,远端与屈肌腱鞘混合。外侧束附着于跟骨结节外侧突近端。
当我们行走负重期间,足底筋膜会变紧。在足底筋膜产生的张力增加了负重足的稳定性,最大限度的减少肌肉活动。
二、病因
1. 慢性劳损或炎症
跖筋膜在足跟内侧粗隆附着处反复受到牵拉,筋膜出现劳损或慢性炎症。
2. 神经卡压
支配屈小趾肌的神经受到卡压而引起疼痛。
3. 滑膜炎
跟骨下滑膜炎引起肿痛。
4. 退行性病变
如足底脂肪垫萎缩,承重缓冲力减弱;约 50% 跖筋膜炎患者有跟骨刺,但与疼痛无直接关系。
三、危险因素
-
过度训练(尤其是中、长跑突然加量)
-
跑步鞋不合脚
-
在坚硬的表面上跑步
-
平足(扁平足或踝关节旋前)
-
踝关节背屈受限(如,由于跟腱缩短)
-
高弓足
-
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在坚硬的表面上
-
肥胖
异常的部位通常在跟骨结节内侧突的足底筋膜起点附近。
从足底筋炎患者手术中获取的足底筋膜标本表现为,从纤维组织变性到成纤维细胞增生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伴或不伴慢性炎症表现)。
四、诊断
1. 病史
基础:有早晨或静止一段时间后起步时加重的足跟痛病史
疼痛通常会随着活动量的逐渐增加而减轻,但一天活动结束时会加重。
同时还可能出现足跟前内侧压痛或跛行。
2. 查体
① 查体可见跟骨跳跃征,原因:
-
可能由足底内侧跟骨结节上的压痛点所引起;
-
也可能是从跟骨沿着足底筋膜向前的压痛点。
② 脚趾背屈会拉紧足底筋膜,然后从脚跟沿着足底筋膜触摸到足尖,会加重疼痛。
3. X线、MRI检查和同位素骨扫描
怀疑是足底筋膜炎引起疼痛的患者需要进行X线和MRI检查,以排除隐匿性骨性病变和肿瘤。
足底筋膜炎在X线上无明显改变。
同位素骨扫描可以发现足底筋膜在内侧跟骨结节附着处摄取量增加,并可排除X线上难以显示的应力性骨折。
五、治疗
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注射、物理治疗、矫形器、体外冲击波、运动贴扎技术、手术治疗等,但部分疗效欠佳、治疗周期长、费用较高,且有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运动贴扎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等领域,对预防急慢性损伤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运动贴扎技术是一种将有弹性的胶布贴于体表以达到保护骨骼肌肉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
运动贴扎技术的特性
运动贴扎技术的材料不含任何药物成分,具有内聚性、防水透气、低过敏性等特点,可直接应用于皮肤、受影响的肌肉和关节周围。
不同于传统白贴,运动贴扎技术具有止痛、促进循环、增加感觉输入、改善水肿等作用。
目前临床上常常为了更好的贴合肌肉走行、关节形状,将贴布裁剪成I 型、O型、Y型、扇型、X型、灯笼型等不同形状。
运动贴扎技术的贴扎方向指贴扎完毕,持续“尾(延展端)”朝向“锚(起始固定端)”的回缩方向,贴扎时主要考虑肌肉收缩方向、淋巴流向、筋膜方向等综合因素。
不同贴扎方式对皮肤和筋膜会产生不同方向的作用力,由肌肉的起点向止点贴扎时,会产生作用在皮肤与肌肉收缩方向相同的拉力,产生促进肌肉收缩的效果。
相反,由肌肉的止点向起点贴扎时,则会产生相反的拉力,达到预防肌肉挛缩、促进伸展的效果。
学习链接,请点击:【干货】肌内效贴布怎么用 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
虽然目前运动贴扎技术对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中远期效果的研究甚少,但短期内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平衡功能,改善关节。
其治疗足底筋膜炎的可能机制有:
1.促进淋巴与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肿胀
运动贴扎技术可以增大皮肤和皮下软组织之间的间隙,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提高组织的愈合率。
2.刺激皮肤与肌肉,缓解疼痛
理论1:运动贴扎技术的镇痛效果可能与门控理论有关,通过轻触皮肤刺激传入受体,激活脊髓中的胶质细胞,疼痛的传递将在脊髓层面被抑制,不再传递到皮层。
理论2:运动贴扎技术可以增加皮肤与肌肉距离,减少皮下痛觉感受器的压力,活化内在的止痛系统,提高痛阈,进而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3.纠正生物力学,提高关节稳定性
运动损伤多是生物力学改变所引发的肌肉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
运动贴扎技术则通过贴扎于关节、肌肉起止点,使肌肉功能正常化,改善关节活动度,矫正生物力学,增强受损关节的稳定性。
4.增强肌肉收缩能力,缓解肌肉疲劳及痉挛
运动贴扎技术通过不同的贴扎方式对贴扎部位产生不同的作用力,从而刺激皮肤感觉输入引起神经反射,达到预防肌肉挛缩、缓解疲劳、促进伸展的效果。
5.增加本体感觉输入,调控神经和骨骼肌活动
运动贴扎技术贴扎时对皮肤产生压力和拉伸,可以刺激皮肤的机械感受器,进而反复传导关节位置和运动的信息,从而提高本体感觉。
贴扎方法
支持足底筋膜贴扎
贴布准备
1.支持足底筋膜贴扎贴布形状:四爪散形,留1格不剪开。贴布宽度:5cm(原宽度)。贴布长度:约 4-4.5格。
2.支撑中足肌效贴布形状:I 形。贴布宽度:5cm(原宽度)。贴布长度:约 3-3.5格。
步骤1:测量从脚趾根部到脚跟的长度。
步骤2:脚跟尽量翘起,散形贴布的固定端不拉张力贴在脚跟处。
步骤3:贴布分支以中度张力往脚趾方向顺贴,末端不拉张力贴在脚趾根部。
支撑中足贴扎
步骤1:测量自足背外侧绕过足底至足背内侧的长度。
步骤2:脚跟尽量翘起,将贴布中段用极大张力固定于足弓处。
其余贴布以自然张力向两侧往足背顺贴上。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足底筋膜炎# #运动贴扎#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