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疗十大趋势!(上)
2016-10-16 医学界智库 “医学界”微信号
看到近十余年来,民营医院的诊疗人次增长较快,从2005年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4.80%提高到了2014年的10.92%。数据来源:《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可以说民营医院已经在国内医疗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加上政策层面的放开和支持,我们可以预期民营医院在中国医疗行业中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那么未来中国医院的格局会是什么样呢?一种很有可能的情况是:公立医院做综合,私立医院做专科。公立医院
慢病高发,健康管理渐成趋势
建国以来,中国主要疾病谱变化显著,死亡率高发的疾病由以传染病为主过渡到慢性病为主。而中国传统的以治疗为主的诊疗模式也将会随着国家疾病谱变化而改变,未来以预防为主的诊疗模式可能更加贴合国情民情。
死亡率(1/10万) 来源: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从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可以看出,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的死亡率基本上逐年上升;而呼吸系疾病的死亡率则下降较为明显;至于脑血管病和损伤中毒的死亡率基本保持不变。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死亡率高一方面跟国民饮食结构调整,环境变化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跟民众对肿瘤认识不足,就诊时已经处于晚期有关。目前针对公众的慢性病科普教育,健康管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中国的医疗模式可能会更侧重疾病预防,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在相关基础学科继续投入,还需要在全民科普方面加大投入。同时,民众也会逐步向着健康的生活方式过度,目前朋友圈“晒跑”就是例证,这也会吸引资本技术人才向“健康管理”概念行业聚集。未来,以预防为主的医疗模式,生活方式会更加普及。
养老产业待开发
我们先来看以下中国近30年人口构成数据。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数据表明: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口数量,即65岁以上人口数量快速增加,2014年,老年人数量占比已经超过10%。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很明显目前中国已经符合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而且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会加剧。而另一方面,青少年人口数量,即1-14岁人口快速下降,从1982年的3.4亿降到2014年的2.2亿。我们知道青少年人口数量决定了未来国家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由于前期人口政策的控制和生活成本的上升,导致目前青少年人口数量减少加快,未来人口平均年龄增大,老龄化趋势也会加剧。联合国曾作出预测,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那么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在未来一定会加强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以及养老问题的关注。目前国家养老产业供需矛盾突出,供给端资源配置畸形,需求端转化率低。现状与趋势如下:
首先目前养老机构不仅床位数不足,而且利用率也不足。根据民政部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目前国内各类养老床位数577.8万张,而2014年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3815万人,对应每千名65岁以上老年人床位数是41.8张,作为比较,美国40张左右,英国35张。因此养老机构床位数并不低,但是床位利用率不够。根据民政部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国内各类养老床位数577.8万张,而对应入住的老年人口318.4万人,入住率只有55.11%,空床率达到44.89%。因此,如何提供更人性化的养老服务,合理高效的满足社会养老需求,提高床位转化率是未来养老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精准的定位,较高的服务质量会是养老机构需要注重的地方。
其次,老年护理人员的数量和服务质量也存在不足。按照护理人员与老年人比例3:1来推算,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公布,中国在2010年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数量已经达到3300万,这意味着至少需要1000万的护理人员。而目前中国护理从业人员不足百万,缺口达900万之多。而其中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仅2万人,同时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关于养老院职工虐待老人的案例层出不穷。因此,护理人员缺口极大,资质有待提高,未来护理人员教育培训机构数量会增加,市场规模会扩大。
除了物质层面的对医疗养老机构的要求之外,在精神层面,未来中国养老行业也会发生新的变化。目前中国空巢老人数量大,情感需求迫切需要满足。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报告显示中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总数10%,仅与配偶居住的占41.9%。因此未来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活动中心将会大量出现,包括托老所,养老院,护理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同时,针对老年人的电视频道,报刊等文化传媒业务需求量也会增大;文化旅游业等都会是有前景的老年消费产业。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影响
年份 | 1982 | 1990 | 2000 | 2013 | 2014 |
老龄人口抚养比 | 8% | 8% | 10% | 13% | 14% |
未成年人抚养比 | 55% | 41% | 33% | 22% | 22% |
总抚养比 | 63% | 49% | 43% | 35% | 36% |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抚养比是非劳动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例,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比例越大,居民生活压力越大。从上图可以看到,未成年人抚养比从1982年的55%骤降到2014年的22%,这表明了中国目前未成年人数量不足,未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数量将会严重不足,数量的不足也会传导到人力成本的提升。为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健康的人口结果非常关键。因此今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也做出了“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决定。
但是目前儿童医生数量缺口较大,根据2010年中国医师协会调查结果,中国每1000名儿童中仅拥有0.26名儿科医生,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每千名儿童的儿科医生数也仅为1名,而美国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生数量为1.46名,是中国平均数量的5.6倍。
受到生活成本,教育成本,心态转变等因素的影响,放开二胎政策效果有待观察,但是短期内,放开二胎政策一定会刺激潜在需求的释放。关于妇幼相关医疗服务及产业会借机飞速发展。首先,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相关医疗服务机构会相应增加。其次,母婴服务产业需求会增大,例如孕期保健、胎教、产后护理、早教等。再次,幼儿教育机构及教务人员数量也会顺势增加以满足增量需求。最后,母婴产品行业也会受益,奶粉行业,母婴产品、玩具、儿童服饰等销量可能会增加。
社会资本参与度提高
从卫计委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截止到2015年5月,民营医院的数量“突飞猛进”,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增长了1487家。目前,从医院数量的角度看,民营医院已经和公立医院“平起平坐”。
数据来源:卫计委网站
然而民营医疗数量的快速增长并不代表着其在中国医疗服务业中扮演了更大的角色。虽然民营医院数量上同比增加了12.7%。然而,实际上,根据卫计委近期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1-4月,民营医院诊疗人数占总量的10.42%,同比增加了0.39%,而公立医院同比增加了5.4%。因此不管是从民营医院诊疗人数占比,还是增长量,都不尽如人意。因此,民营医疗机构数量的增长并不代表民营医院目前生存状况良好。
来源:卫计委网站
但是,未来非公立医疗机构一定会在中国医疗服务市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原因如下:
首先,从政策变化可以看出,国家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是逐步放开的。例如2013年《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健康产业发展“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之后同年国家发改委又宣布民营医院针对医疗服务价格可以自主定价。连续的政策调整降低了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门槛。同时,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也指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所购买的药品价值中民族企业占80%以上,耗材和器械价值中民族企业占50%以上。
其次,从医疗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资本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能起到推动作用。民营医疗机构的成立对中国医疗“供给端”起到补充作用,这有利于更好的满足社会医疗需求。同时,按照目前趋势来看,大多民营医疗机构多是进入高端专科医院领域,能够提供与公立医院差异化的服务和产品,这对现有医疗服务结构起到优化补充作用。
因此,目前社会各界都对医疗行业非常关注,“大健康”产业成为众多投资机构和企业家,创业者眼中的“香窝窝”,从保险机构到BAT,都已经在大健康产业布局。例如平安保险推出的“平安好医生”,聚焦移动医疗业务,阿里巴巴联合嘀嘀出行推出的“嘀嘀医生”业务。还有其旗下的天猫医药馆等,腾讯也投资多家移动医疗企业,如挂号网等。因此可以预期,未来医疗行业会迎来更多更强的社会资本进入。
但是未来社会资本在医疗行业的发展模式和市场定位可能会比较特殊。拿民营医院做例子,未来民营医疗机构跟公立医疗机构很可能不会进行“拼刺刀”式的竞争,因为公立医院不论是从品牌、医师,还是从技术的角度看,都有较大的优势。差异化的定位可能才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出路,高端和专科民营医院未来可能会更普遍的出现,这也符合我国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需求的国情。
医疗资源集中化分布
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4年,常住人口流入排名靠前的城市除了熟悉的“北上广“三大城市群之外,还有郑州,成都,重庆,厦门和武汉上榜,分别达到了185万,156万,132万,129万和123万人。未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人口会进一步向“三大城市圈“和”五大枢纽城市“聚集。
同时,流出的人口再回归的可能性也在降低。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大,年龄小,落户意愿强烈。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达2.36亿,其中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8岁,并且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超过七成希望落户大城市。同时2012年流动人口家庭上一年出生的孩子数量约占全国同期出生数量的1/3,已孕妇女选择在居住地分娩的比例接近70%。
朝此趋势发展,未来中国人口会进一步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聚集,这就会进一步促使中国医疗资源不均等分布。大城市的医疗资源更多更优,进一步加强对其他城市的比较优势,进而再次推动了中国人口向核心城市聚集。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未来医疗#
97
作为预防界的,真心希望大家能重视防病于未然
105
没什么新鲜内容
88
了解了解!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