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放疗知多少?
2022-12-22 放疗前沿 放疗前沿 发表于上海
对于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舌癌、下咽癌、喉癌、上颌窦癌、腮腺癌、口腔癌等来说,放疗是一种可能取得治愈效果的重要治疗手段。
解读头颈部放疗
头颈部放疗指哪些疾病的照射治疗?
●对于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头颈部肿瘤舌癌、下咽癌、喉癌、上颌窦癌、腮腺癌、口腔癌等来说,放疗是一种可能取得治愈效果的重要治疗手段。同时放疗也可与化疗联用,作为保留器官功能的根治性方法,或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由于头颈部肿瘤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放疗中的副作用常影响患者的形象、进食、语言及整体舒适感[1]。对于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副反应,请您不必过度担心,大部分通过预防和积极治疗都是可以恢复的[2]。
放疗副反应及其应对
口腔及咽喉部黏膜炎
口腔,口咽黏膜反应表现为咽喉干燥、咽痛、口腔黏膜出血以及白膜形成。多数患者于放疗10次左右开始发生,随着治疗次数增多从而逐渐加重
二.口干原因及防治
受到高剂量的放疗射线影响后,有时会引起正常腺体如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的腺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唾液,唾液变得少而粘稠,故患者会觉得口干。
防治措施:
●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少量多次饮水,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和水果,如蔬菜、梨、西瓜、草莓等;避免过度清淡饮食,适度进食稍咸食物,加强营养,治疗期间需避免体重减少10%以上。
● 少吃辛辣食品、补药(如人参等)、忌烟酒
● 注意口腔卫生,多漱口
三.皮肤反应
● 放射区域周围皮肤反应,照射野区域皮肤因照射时所给的剂量,随时间的改变会有不同的反应,一般在放疗7-14次后,开始有红、肿、热、微痒等反应,类似太阳下暴晒的皮肤。继续治疗时,皮肤可能会脱皮、变黑甚至破溃等,具体请找放疗科专业的医护团队处理。
防治措施:
● 穿大圆领棉质衣服
● 避免暴晒、摩擦、抓挠以及用刺激性沐浴露、肥皂擦洗颈部皮肤
● 禁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消毒
● 建议使用皮肤辐射保护剂,如伯格曼等
治疗所致的皮肤色素沉着,会随时间自然消退。
放疗与牙
放疗前必须处理好您牙齿!
● 拔除龋齿和残根,摘除金属牙套,在拔牙后两周或积极消炎的同时方可进行放疗
● 在放疗中放疗后保持良好口腔习惯,用双氟牙膏刷牙,可以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层以保护牙冠。
why?
放疗使唾液腺受损,分泌的唾液量减少,口腔酸度增加,便于细菌繁殖,同时放疗对齿槽骨及供血血管的直接损伤,可导致放射性龋齿,如果金属牙套不摘除,在放疗重可因金属物质形成次级电子,使相邻的颊粘膜、舌头、牙根受量增加,出现溃疡而不易愈合
口腔保护工具
口含器
舌癌,硬颚癌等使用口含器进行放疗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组织,例如舌癌如果不张口进行照射,舌面与上方的硬颚紧密贴合,因此照射时硬颚无法避开,而口含器将其分开,可以避免硬颚受到照射,从而显著降低病人的放疗反应。[3]
利用该个体化口含器可根据头颈部不同部位肿瘤,将上腭、舌活动部及口底固定在射野之外,尽可能远离高剂量区,减少其表面粘膜、味蕾以及小唾液腺的照射体积,以期避免或降低口腔黏膜炎、口干、味觉障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并联头颈肩热成型面网固定患者体位,进一步提高唇、舌及下颌的固定精度和重复性。
在调强放疗中对剂量学的研究得出,使用口含器可在不影响靶区剂量分布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舌的受照剂量,同时对中耳、腮腺、下颌骨的都有保护作用。[4]放疗定位
随访及功能锻炼
定期随访!
治疗结束第1年:每1-3个月随访一次
治疗结束第2年:每2-6个月随访一次
治疗结束第3-5年:每4-6个月随访一次
治疗结束大于5年:每12个月随访一次
定期到口腔门诊检查口腔卫生及有无龋齿与病变
治疗结束后1至3年内应尽量避免拔牙,若非拔不可,需经专科医师慎重检查后再做决定。
张口训练
VS
转颈训练
防止放射性颞颌关节和咀嚼肌纤维化引起的张口困难需进行张口锻炼:迅速张开闭合,幅度以能耐受为限,张到最大程度。
防止因照射引起颈部肌肉纤维化转头运动可进行转颈训练:双脚与肩同宽,头先慢慢向左转,停留3秒,幅度可稍大,自觉微感酸痛为宜;随后向右侧做同样活动。如有皮肤破溃时,请暂缓进行转颈运动。
最后,希望您保持乐观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定期向您的放疗主管医师汇报治疗进度及健康状况变化,坚持完成放疗及相关治疗、后续随访及功能训练。
参考文献:
[1]卢佳美, 李维, 廖金莲,等. 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8):942-949.
[2]殷利, 吕俭霞, 程平,等. 鼻咽癌患者放化疗3年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J]. 广东医学, 2022(043-006).
[3]冯振兴. 头颈部肿瘤放疗个体化口含器制作及临床应用[D]. 天津医科大学, 2013.
[4]陈培培, 段诗苗, 张雷,等. 口含器与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的相关性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046(011):1538-1540,1545.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