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Cell:能量代谢与免疫逃逸的双重挑战:YTHDF2如何塑造肿瘤生存策略?

2024-12-19 生物探索 生物探索 发表于陕西省

文章介绍 B 细胞恶性肿瘤治疗现状与问题,阐述 YTHDF2 在其中的双重作用机制(促进 ATP 合成和免疫逃逸),展示相关证据,介绍 YTHDF2 抑制剂 CCI - 38,展望 RNA 修饰研究对

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B细胞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ALL 和B细胞淋巴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这些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B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导致癌细胞快速生长并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尽管近年来免疫疗法(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和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抗体BiTE)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治疗的长期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约5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复发,其中抗原逃逸(Antigen Escape)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B细胞恶性肿瘤的快速生长对能量供应提出了极高的需求,然而,这一过程中癌细胞如何维持高效的ATP合成与供能仍然是一个尚未完全揭示的关键科学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12月17日Cell的研究报道“YTHDF2 promotes ATP synthesis and immune evasion in B cell malignancies”,聚焦于YTHDF2这一重要的RNA修饰识别蛋白(Reader)。YTHDF2作为mRNA的m6A(N6-甲基腺嘌呤)和m5C(5-甲基胞嘧啶)双重识别因子,扮演着调控基因表达的关键角色。该研究发现,YTHDF2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呈现异常高表达,并通过双重机制促进癌细胞的生存与免疫逃逸。一方面,YTHDF2通过识别m5C修饰的F型ATP合成酶亚基mRNAs,稳定其表达,显著提高ATP的合成效率,从而为癌细胞的快速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另一方面,YTHDF2还能识别m6A修饰的CD19和MHC-II类分子mRNAs,促进其降解,削弱癌细胞对免疫系统的可见性,进而逃避免疫疗法的杀伤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小分子化合物,发现了YTHDF2的抑制剂CCI-38,该药物能够显著抑制ATP合成,恢复CD19和MHC-II分子的表达,从而增强CAR-T细胞和BiTE疗法对肿瘤的杀伤效果。这一发现为B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药物选择。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YTHDF2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能量供给和免疫逃逸的双重作用机制,阐明了RNA修饰在肿瘤发生与免疫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B细胞恶性肿瘤的认知。YTHDF2抑制剂的成功应用不仅有望改善当前免疫疗法的疗效,也为未来肿瘤的精准治疗开辟了新方向。

图片

B细胞恶性肿瘤:隐匿的“能量怪兽”

在血液系统肿瘤中,B细胞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和B细胞淋巴瘤,是一类具有高度侵袭性且难以治愈的疾病。这些肿瘤起源于B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导致体内大量恶性B细胞积聚,不仅破坏正常免疫功能,还迅速扩散至骨髓、淋巴结等关键部位,威胁患者的生命。更令人棘手的是,B细胞恶性肿瘤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它们能够在免疫系统的压力下进化出逃避机制,特别是在接受免疫疗法后,部分癌细胞通过“抗原逃逸”机制隐藏自己,成为医生们难以消灭的“能量怪兽”。

近年来,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和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抗体(BiTE)为代表的免疫疗法为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例如,CAR-T疗法通过改造T细胞,使其能够精准识别B细胞表面的CD19抗原并对癌细胞进行杀伤。然而,临床数据却显示,约50%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其中主要原因是癌细胞降低了CD19分子的表达,躲过了CAR-T的“追踪”,这一现象被称为抗原逃逸。

与此同时,B细胞恶性肿瘤的快速增殖对能量供应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研究发现,虽然恶性B细胞的线粒体数量较少,但它们却能够维持极高效的ATP合成,确保细胞迅速分裂和扩散。这种看似“违背生物常识”的现象表明,癌细胞必然存在一套独特的能量代谢机制,支撑其快速生长的“贪婪本性”。

因此,研究人员面临两大关键问题:第一,如何解决免疫疗法中癌细胞的抗原逃逸问题?第二,癌细胞是如何在有限的线粒体条件下维持高效的能量供应?揭开这些谜团,不仅能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B细胞恶性肿瘤的生存策略,还将为新的治疗手段提供突破口。

RNA修饰与YTHDF2:肿瘤细胞的“幕后推手”

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RNA分子曾被认为只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者”,负责将DNA编码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揭示,RNA分子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它们的功能受到一系列化学修饰的精细调控。这些修饰,就像分子世界的“隐形墨水”,决定了RNA的稳定性、翻译效率以及在细胞内的去向。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修饰分别是m6A(N6-甲基腺嘌呤)和m5C(5-甲基胞嘧啶)。

m6A修饰是RNA分子上最常见的内部修饰之一,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mRNA中。它通过被“写入酶”(Writer)标记、被“擦除酶”(Eraser)去除,最终由“识别蛋白”(Reader)读取,调控RNA的降解和翻译。相比之下,m5C修饰虽然不如m6A普遍,但它同样影响mRNA的稳定性,尤其是在代谢调控等关键生物过程中发挥作用。

在这场RNA修饰的博弈中,YTHDF2成为了肿瘤细胞的“幕后推手”。YTHDF2是一种特殊的RNA修饰识别蛋白,能够同时识别m6A和m5C两种修饰,成为癌细胞快速增殖和免疫逃逸的核心工具。一方面,YTHDF2通过识别m5C修饰的F型ATP合成酶mRNAs,稳定其表达,促进ATP的高效合成,为癌细胞的快速分裂提供能量支持。另一方面,YTHDF2也能识别m6A修饰的CD19和MHC-II类分子mRNAs,促进它们的降解,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

研究数据显示,YTHDF2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异常高表达,其水平显著高于正常B细胞。这种表达的增加,使YTHDF2成为推动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耐受的关键分子,就像一个隐藏在幕后却操控全局的“指挥官”。

正是YTHDF2对m6A和m5C“双重修饰”的精准读取,赋予了癌细胞强大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因此,靶向YTHDF2不仅有望切断癌细胞的“能量供给”,还能打破其“隐身术”,让肿瘤细胞再次暴露于免疫系统的火力之下。

图片

YTHDF2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扮演促癌作用的证据(Credit: Cell

(A) 热图分析(Heatmap)

通过对 B-ALL 患者的 RNA-seq 数据集分析,展示了与 m6A 修饰相关基因在肿瘤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YTHDF2 在 B-ALL 患者中表达显著升高,并且在所有 m6A 机制基因中最显著。

(B) YTHDF2 表达水平

与 (A) 中的热图一致,分析了 YTHDF2 在患者中的丰度,进一步确认其在 B-ALL 患者中高度表达。

(C) 依赖性评分(DepMap 数据库)

通过 CRISPR-Cas9 基因敲除筛选数据,显示了 YTHDF2 对于 B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的生存至关重要(依赖性评分显著降低),而对其他类型癌症的依赖性较低。这表明 YTHDF2 是 B 细胞恶性肿瘤中特异的关键基因。

(D) YTHDF2 mRNA 在 DLBCL 患者与健康对照中的丰度

RNA-seq 数据显示,YTHDF2 在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进一步证实其在恶性 B 细胞中的高表达。

(E) 正常与恶性 B 细胞中 YTHDF2 的实时 qPCR 结果

实时定量 PCR 显示,YTHDF2 在多种恶性 B 细胞类型中的 mRNA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 B 细胞,数据支持其促癌基因的特性。

(F) 生存分析

基于不同 YTHDF2 表达水平,将 B-ALL、DLBCL 和 MCL(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分组进行生存分析。高表达 YTHDF2 的患者表现出较短的总体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或无事件生存期(EFS),说明其高表达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G) 白血病与健康细胞中的 YTHDF2 蛋白表达

利用统计分析比较,显示YTHDF2 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健康细胞,进一步支持其作为促癌因子的作用。

(H) 正常与恶性 B 细胞中的 YTHDF2 蛋白表达

进一步验证了YTHDF2 蛋白在恶性 B 细胞中显著高于正常 B 细胞,结果与 RNA 水平一致。

(I–K) YTHDF2 敲低对恶性 B 细胞竞争力的影响

通过在不同 B 细胞恶性肿瘤模型中敲低 YTHDF2(使用 mCherry+-shRNA 或 RFP+-sgRNA 标记),发现 YTHDF2 敲低显著降低了肿瘤细胞的竞争能力,说明其在维持肿瘤细胞生存中的重要作用。

(L–O) 敲低 YTHDF2 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通过对 B-ALL、淋巴瘤细胞和患者衍生的异种移植(PDX)模型细胞敲低 YTHDF2,发现这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能力显著下降。特别是在小鼠模型中,使用 Ythdf2 条件性敲除(cKO)也表现出类似的抑制效果。

(P–S) YTHDF2 过表达对恶性 B 细胞的促进作用

通过在转染了空载体-GFP 或 Ythdf2-GFP 的 B-ALL 细胞中进行竞争力和增殖实验,发现过表达 YTHDF2 可显著增强恶性 B 细胞的竞争力和增殖能力,进一步证明其作为促癌基因的功能。

YTHDF2如何助力癌细胞“充能”:揭开ATP高效合成的秘密

癌细胞的快速生长和增殖,就像一座永不停歇的“工厂”,需要源源不断的能量作为支撑。而这种能量的核心来源,正是细胞线粒体中通过氧化磷酸化(OXPHOS)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然而,B细胞恶性肿瘤面临一个天然的“能量瓶颈”:它们分裂速度极快,但线粒体数量却远低于其他类型的癌细胞。这让研究人员不禁好奇,它们是如何在“缺乏燃料仓库”的情况下,实现高效能量供应的呢?答案的关键,就隐藏在YTHDF2和RNA修饰的巧妙配合中。

研究发现,YTHDF2能够识别并结合m5C修饰的特定mRNAs,尤其是负责ATP合成的F型ATP合成酶亚基(ATP5PB、ATP5MF和ATP5MG)mRNAs通过这一结合,YTHDF2能够稳定这些mRNAs,防止它们被降解,从而提高ATP合成酶亚基的蛋白质表达水平。ATP合成酶作为线粒体中“能量制造”的核心机器,加速了ATP的生成,为癌细胞提供了充足的能量供应。

实验数据显示,当YTHDF2被敲低时,癌细胞的氧气消耗率(OCR)和ATP合成显著下降,细胞增殖也随之受阻。这一现象在多种B细胞恶性肿瘤中得到验证,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相反,过表达YTHDF2或其m6A结合突变体(m6A-MUT)时,ATP合成效率迅速提升,癌细胞的能量供应得到极大保障,推动其快速增殖和扩散。

更令人惊讶的是,YTHDF2的这一功能完全依赖于其对m5C修饰的特异识别,而非m6A修饰。这揭示了YTHDF2在癌细胞中的一种全新机制:通过稳定m5C修饰的ATP合成酶亚基mRNAs,它巧妙地维持了癌细胞的“能量充足状态”,让这些肿瘤细胞在能量短缺的逆境中仍能高速运转,肆意扩张。

“隐身术”揭秘:YTHDF2如何帮助癌细胞逃避免疫打击

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之间的斗争,就像一场持续不断的“猫鼠游戏”。免疫疗法,如CAR-T细胞疗法,通过精准识别癌细胞表面的CD19抗原,发挥强大的杀伤作用。然而,令人沮丧的是,部分癌细胞似乎掌握了“隐身术”,在接受治疗后,表面CD19分子的表达逐渐消失,导致免疫疗法失效。这一现象背后的“幕后黑手”,正是YTHDF2。

研究发现,YTHDF2能够识别m6A修饰的mRNAs,并通过促进其降解,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YTHDF2直接作用于CD19和MHC-II类分子(如HLA-DMA和HLA-DMB)的mRNAs,导致它们快速降解,显著降低了这些关键抗原分子的表达水平。CD19是CAR-T疗法的主要靶点,而MHC-II类分子则在抗原呈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的减少使癌细胞有效“隐藏”在免疫系统的视野之外,从而实现免疫逃逸。

实验数据显示,敲低YTHDF2后,CD19和MHC-II类分子的mRNA稳定性显著增强,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癌细胞表面的抗原呈递能力恢复,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大幅提升。相反,过表达YTHDF2会进一步降低CD19和MHC-II分子的表达,使肿瘤细胞更难被免疫系统识别。这一机制在CAR-T细胞与双特异性抗体(BiTE)疗法中尤为关键,因为CD19的丢失正是导致治疗失败和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更有趣的是,YTHDF2识别m6A修饰的CD19和HLA-DMA/B mRNAs,不依赖于其m5C修饰结合能力,表明YTHDF2在能量代谢与免疫逃逸之间发挥“双重作用”,为肿瘤细胞提供了“生存武器”。这一特性让YTHDF2成为B细胞肿瘤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也是目前治疗耐药与复发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突破困境:YTHDF2抑制剂CCI-38的横空出世

面对YTHDF2这一癌细胞“能量供给”和“免疫逃逸”的核心帮凶,研究人员开始通过高通量化合物筛选,寻找能够特异性抑制YTHDF2的小分子药物。

通过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技术,从79种潜在候选化合物中锁定了CCI-38,并进一步通过药物亲和性反应目标稳定性试验(DARTS)和荧光蛋白热稳定性实验(FTSA)确认其对YTHDF2的高特异性。CCI-38能够与YTHDF2的RNA结合口袋相互作用,阻断YTHDF2与m6A或m5C修饰mRNAs的结合。这一机制使得CCI-38在分子层面有效瓦解了YTHDF2的功能。

在功能实验中,CCI-38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双重抑制效果:一方面,它抑制了YTHDF2对m5C修饰ATP合成酶亚基mRNAs的稳定作用,显著降低ATP合成,直接削弱了癌细胞的“能量供应链”;另一方面,CCI-38阻断了YTHDF2对m6A修饰的CD19和MHC-II分子mRNAs的降解作用,恢复了肿瘤细胞的抗原表达,使其重新暴露于免疫系统的攻击之下。

此外,CCI-38不仅在实验室细胞系中表现出强大的抑瘤作用,还在动物模型中展现了极佳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CCI-38能够显著减少肿瘤负荷,延长移植小鼠的生存期;与CAR-T细胞疗法联合使用时,更是表现出强大的协同作用,大幅提高了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

实验室到临床:CCI-38如何帮助CAR-T疗法“重振旗鼓”

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CCI-38不仅能够单独抑制肿瘤进展,还能与CAR-T疗法协同作用,显著提升免疫疗法的效果。在动物模型中,研究人员将CCI-38应用于移植了复发性B细胞恶性肿瘤的小鼠(这些肿瘤对CAR-T疗法表现出耐受性)。结果显示,CCI-38能够有效恢复CD19和MHC-II分子的表达,使癌细胞重新暴露在CAR-T细胞的杀伤范围内。相比仅使用CAR-T疗法的对照组,联合CCI-38的小鼠群体肿瘤负荷明显减少,生存期显著延长。

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团队利用从患者样本中提取的肿瘤细胞,进一步验证了CCI-38的临床潜力。他们从一位因抗原逃逸复发的B-ALL患者身上分离出CD19低表达的肿瘤细胞,并将其用于体外实验。结果表明,CCI-38治疗能够将CD19表达恢复至初诊时的水平(甚至更高),显著增强了CAR-T细胞对这些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这种恢复效果在其他患者样本中也得到了验证,显示出CCI-38的广泛适用性。

更令人鼓舞的是,联合治疗不仅增强了CAR-T的杀伤效果,还显示出强大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在CAR-T细胞无法完全清除肿瘤的情况下,CCI-38通过减少癌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免疫逃逸,为CAR-T疗法争取了“第二次机会”。这种双重机制的发挥,极大地提高了免疫疗法的总体成功率。

图片

模式图(Credit: Cell

RNA修饰研究如何改变肿瘤治疗格局?

癌症的研究历史已经证明,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往往来自对看似普通现象的深入挖掘。而RNA修饰,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颗新星,正逐渐揭开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神秘面纱。以YTHDF2为代表的RNA修饰识别蛋白,已经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这些分子不仅帮助我们重新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还为未来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靶点。

该研究展示了YTHDF2如何通过识别m6A和m5C修饰,为B细胞恶性肿瘤提供“双重助力”:一方面,YTHDF2稳定m5C修饰的ATP合成酶亚基mRNAs,维持肿瘤的高效能量供应;另一方面,它促进m6A修饰的CD19和MHC-II分子的降解,帮助癌细胞实现免疫逃逸。这种“双面角色”使YTHDF2成为B细胞肿瘤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也为靶向YTHDF2的药物开发提供了明确方向。通过该研究开发的CCI-38抑制剂,研究人员成功抑制了YTHDF2的功能,不仅切断了癌细胞的“能量生命线”,还恢复了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能力。

更重要的是,YTHDF2只是RNA修饰调控网络中的冰山一角。研究表明,其他m6A或m5C相关蛋白同样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意味着,RNA修饰领域蕴藏着无数潜在的治疗靶点,有望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突破性疗法。例如,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RNA修饰如何调控肿瘤微环境,或研究RNA修饰的可逆性在抗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潜力。

此外,该研究还展现了基础科学如何为临床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从RNA修饰的分子机制解析,到CCI-38的开发,再到联合CAR-T疗法的显著效果,他们完成了一次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创新之旅。RNA修饰研究不仅揭示了癌症的复杂性,也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设计抗癌策略的工具箱。

展望未来,随着RNA修饰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更多靶向药物的成功开发,肿瘤的精准治疗将迎来全新格局。RNA修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它的潜力,足以让我们对癌症的治愈充满希望。这一领域的持续探索,或许会成为改变对抗癌症命运的决定性力量。

参考文献

https://www.cell.com/cell/abstract/S0092-8674(24)01324-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3509, encodeId=cca622435091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bcb291830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免疫逃逸#</a> <a href='/topic/show?id=dcc738454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B细胞恶性肿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845, encryptionId=dcc7384545, topicName=B细胞恶性肿瘤), TopicDto(id=29183, encryptionId=bbcb291830a, topicName=免疫逃逸)],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Dec 19 11:55:50 CST 2024, time=2024-12-19,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CMI:王传清团队揭示国内百日咳暴发下年龄变迁、免疫逃逸和高耐药的关键原因

系统研究了2020年前后百日咳鲍特菌的分子演化、耐药和免疫变迁特征,揭示了MT28-ptxP3-MRBP的出现和传播是国内百日咳暴发下年龄变迁、免疫逃逸和高耐药的关键原因。

一图展示XBB碾压性的免疫逃逸到底有多厉害;及XBB是否会造成重复感染的大流行?

XBB.1.5确实很可能引发新一波新冠疫情,但不是近期感染过Omicron突变株后的重复感染所致。

Journal of Immunology:哈兽研基础免疫创新团队研究揭示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逸新机制

目前,在我国流行的部分非洲猪瘟毒株因为其编码CD2v蛋白的EP402R基因发生了缺失或突变,导致ASFV的致病力降低。然而,EP402R基因影响ASFV致病力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国内4地检出XBB!主要攻击脑部和肠道?面对不断变化的流行毒株,我们该如何面对?

BQ.1和XBB毒株是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毒株的国家没有显著增加。

JTIM:肺腺癌特异性三整合素特征通过转移和免疫逃逸途径导致的不良结果

靶向整合素(ITG)的抑制剂作为包括肺癌在内的肿瘤治疗新策略被关注,但其仅对一小群肺癌患者显示出有限的疗效。ITG家族亚基在肺癌中表达和功能的异质性可能部分解释其疗效有限的原因。

Cell Discovery:CD36+癌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分泌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为肝细胞癌提供免疫抑制微环境

CD36抑制剂通过恢复HCC中的抗肿瘤T细胞反应与抗PD-1免疫疗法协同作用。总之,该研究强调了阐明特定CAF亚群功能在理解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CD:复旦大学史颖弘/樊嘉/刘卫仁等合作发现肝细胞癌免疫逃逸的新机理

该研究的发现为了解HCC的免疫耐受提供了分子层面的见解,并对肝癌ICB治疗的患者分层具有潜在的转化价值。

J Hepatol:南京医科大学王学浩团队发现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的新机制

该研究通过泛肿瘤空间分辨单细胞分析揭示了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的串扰。

钇-90凭何脱颖而出?

介绍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肝癌的本地化进程,探讨其在肝癌治疗中与肿瘤异质性和免疫逃逸机制的关系,包括肿瘤微环境、免疫逃避影响等。

读书报告 | 鞘糖脂合成介导 KRAS 驱动癌症的免疫逃逸

脂质构成了一组复杂多样的生物分子,对膜稳态、信号传导和能量产生至关重要。快速增殖的癌细胞需要持续的脂质供应来支持细胞生长和适应环境。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