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种不种是个问题
评论家指责副作用论文是“伪科学”
接种HPV疫苗的日本妇女称出现了副作用。图片来源:《读卖新闻》
近日,两个研究团队要求《科学报告》撤回一篇有关人乳头瘤病毒(HPV)副作用的论文。他们称这项研究在实验设计上不合理,并呼吁人们警惕那些可能带来“毁灭性”健康影响的“伪科学”。
2016年11月11日,日本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发表论文称,在小鼠身上注射HPV疫苗和百日咳毒素后,小鼠出现了明显的行动不便、脑损伤等问题。但批评者认为,该研究无法模拟疫苗在人体内的作用。而且,支持HPV疫苗的科学家认为这篇论文是“伪科学”,会给HPV疫苗的推广带来不利影响,可能削减人们对HPV疫苗的信心。
“可以说这是一篇完全无用的论文,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动物。”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芭芭拉·安卡马纳司癌症中心外科肿瘤学家David Gorski说。
但在回复《科学》杂志的采访邮件中,该论文通讯作者、东京医科大学医学部教授Toshihiro Nakajima为其研究进行了辩护。“在经过评审专家和杂志编辑的密集同行评议后,我们的手稿才正式发表。”而《科学报告》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期刊正在仔细调查,会采取恰当措施。
HPV病毒感染是宫颈癌的致病源。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52.8万宫颈癌患者,死亡病例高达26.6万。对此,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HPV疫苗用于宫颈癌的一级预防。在丹麦,2000年出生的女孩超过90%接种了至少一次剂量的HPV疫苗。
《科学》杂志报道称,2013年春天,据日本媒体报道,多位日本女性在接种HPV疫苗后出现浑身疼痛、行走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等副作用。日本政府随后称,报道的不良症状与HPV疫苗有关。
在展开调查后,欧洲药品管理局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也得出类似结论。后续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的身体反应在接种和未接种HPV疫苗的女孩身上有着相同的概率。尽管如此,反对HPV疫苗的呼声越发高涨。
显然,Nakajima的研究激化了针对HPV疫苗副作用的争议。该团队为小鼠注射了大剂量HPV疫苗和百日咳毒素——达到人类疫苗接种剂量的1000倍。之所以注射百日咳毒素是为了让HPV疫苗能渗透进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结果发现小鼠尾部活动和运动能力受损。尸检显示,小鼠出现了细胞死亡等结构损伤,脑部也受到伤害。
在两封呼吁撤回该论文的信件中,一封是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HPV预防控制委员会20位成员的联名信。他们指出,Nakajima的研究在小鼠身上使用的剂量为人类疫苗接种剂量的1000倍,并通过注射百日咳毒素渗透血—脑屏障,这在剂量和机制上都不符合人体的实际情况。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病毒学家David Hawkes和同事指出,该论文在实验偏差、实验数据和结论的一致性上缺少明确的方法和严格的控制。
但Nakajima表示,使用1000倍高剂量“是(我们在这项研究中的)第一篇论文,剂量问题会成为将来研究中的一个因素”。目前,他们正在准备一篇针对批评者的详细回应文章。
无论如何,人们反对HPV疫苗的势头不断扩大,接种率的下降似乎成为一种趋势。英国伦敦大学卫生暨热带医学院疫苗信心项目主任Heidi Larson对此表示了担忧,并认为应该对这个趋势加以警觉。“在卫生基础设施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HPV疫苗可能是妇女预防宫颈癌的唯一希望。”Larson说。
日本或许可以称得上对HPV疫苗副作用争议最为明显的国家。2013年,日本政府将HPV疫苗纳入推荐列表,并免费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据2015年发表在《柳叶刀》期刊的统计数据,1994年至1998年出生的日本女孩完成3次接种的比例高达70%。
副作用爆出后,日本政府决定中止对HPV疫苗的“主动推荐”,转而在告知接种HPV疫苗的利弊后,由女性自由选择是否接种,接种费用仍由政府承担。随后,2000年出生的日本女性的一次接种率跌至10%以下,呈断崖式下降。
“更糟糕的是,日本暂停主动推荐尤其鼓励了其他国家的反HPV疫苗群体。”Larson说。
据悉,HPV疫苗被认为是目前预防宫颈癌最有效的方式。从2006年被批准上市以来,HPV疫苗已经在超过120个国家被允许使用。通用的HPV疫苗有二价、四价、九价,对应覆盖不同范围的HPV病毒,分2次或3次接种,适龄年龄一般认为是9岁至26岁。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