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生物合成途径研究取得新进展
12月18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黄璐琦院士带领的功能基因研究团队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赵宗保研究员带领的生物质高效转化研究团队合作, 在植物源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在线发表于New Phytologist。 植物源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依赖于植物体的传统生产方式是目前推广应用的瓶颈之一,而依赖于生物合成途径解析的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是改变这一
中国中医科学院 - 丹参酮,生物合成 - 2016-01-04
Front Pharmacol:丹参酮IIA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减轻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确定丹参酮IIA (TIIA)是否可以通过增强胞葬作用来减少脂质积累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
MedSci原创 - 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脂质代谢,丹参酮IIA,胞葬作用 - 2023-10-28
J Ethnopharmacol:丹参酮IIA通过SIRT1/Sestrin2/HO-1信号通路减轻脓毒症诱导的肝损伤
确证丹参酮IIA对脓毒症/LPS诱导炎症引起的肝损伤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MedSci原创 - 脓毒症,sirt1,肝损伤,丹参酮IIA,Sestrin2 - 2024-12-17
Small Methods:浙大范骁辉课题组揭示丹参酮IIA干预心肌梗死后单细胞水平动态修复机制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活血祛瘀等功效。现代研究发现丹参可调节免疫系统,其主要活性成分丹参酮IIA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调控巨噬细胞的表型,并缓解心梗后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但其机制尚待阐明。
细胞 - 心肌梗死,丹参酮IIA - 2022-01-20
Oncotarget:丹参根中的天然化合物“隐丹参酮”对肾细胞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是泌尿系统中恶性度较高的肿瘤,也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
MedSci原创 - 肾细胞癌,隐丹参酮,STAT3 - 2017-08-23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心肺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为指导临床医师更好地掌握STS在心肺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由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国医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 2022-05-18
Adv Sci:香港中文大学邵鹏柱团队研究首次报道游离胆固醇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损伤的机制和使用二氢丹参酮I的治疗干预
该研究发现首次报道了FC在NAFLD中的有害作用,这可能导致通过利用DhT和PPARα途径的治疗潜力来开发新的NAFLD治疗策略。
iNature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游离胆固醇 - 2024-11-23
Br J Cancer:新型植物化学混合物TriCurin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
尽管目前对于宫颈癌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人乳头瘤病毒(HPV)仍导致大量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18年全球有570,000例宫颈癌病例和311,000例死亡病例。一旦发生子宫颈癌前病变,外科手术和
MedSci原创 - 宫颈癌,TriCurin,植物化学混合物,丹参酮IIA - 2020-12-09
复方丹参滴丸与复方丹参片,能互相替代吗 ?
复方丹参滴丸和复方丹参片都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均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血管微循环,及心肌缺血保护作用,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症也完全相同。1.主要有效成分不同 丹参的有效成分包括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两大类。丹参素是主要的水溶性成分,丹参酮是主要的脂溶性成分。 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是丹参
药评中心 - 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 - 2016-03-17
J Ethnopharmacol:参黄丹汤通过抑制GSDMD介导的肺焦亡来减轻脓毒症所致肺损伤
探讨参黄丹(SHD)汤对脓毒症所致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MedSci原创 - 脓毒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细胞焦亡,参黄丹汤 - 2023-08-17
EUR J PHARMACOL:丹参素通过抑制TGF-β-smad3相关通路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来预防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以前发现中草药丹参中的丹参酮IIA是一种脂溶性成分,通过抑制肺动脉重构改善了缺氧性肺动脉高压。Ning Zhang团队研究探讨了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将大鼠暴露于低压低氧4周,使用丹参素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测量血流动力学和肺动脉重构指数以及丹参素对原代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转化生长因子-β-smad3通路的影响。丹参素明显降低低
MedSci原创 - 丹参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 2017-12-28
BMC Complement Med Ther: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杞黄颗粒及其主要成分调节老年性黄斑病变的潜在药理机制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丹参(SM)/枸杞子(FL)和杞黄颗粒(QHG)通过调节铁死亡途径对老年性黄斑病变(AMD)具有保护作用的复杂机制。
MedSci原创 - 氧化应激,网络药理学,铁死亡,中药配方,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MD) - 2023-11-23
Int J Mol Med:无远端同源框5是人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的主要调节因子
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化成多个谱系并且是临床使用的有希望的细胞来源。以前,我们发现基因远端的同源框5(DLX5)在具有成骨潜能的MSC中特异性表达。了解成骨机制对于使用MSC成功进行骨再生是必要的。本研究旨在检查DLX5基因在骨生成(骨发育)过程中在MSCs中的功能。我们分析了DLX5表达与从骨髓和脐带血分离的不同细胞中的成骨,软骨形成和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表达之间可能的关联。通过观察形态变化,监测
MedSci原创 - 2019-02-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摘要范例(5)
更多自然科学基金摘要可以在此查询://m.capotfarm.com/sci/nsfc_ab_list.do 项目编号 30800343 项目名称 骨髓源性小胶质细胞脑内定向趋化对Aβ清除作用的机制研究 项目类型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申报学科1 (C090301) 研究性质 资助金额 20.00万元 开始日期 2009年1月1日 完成日期 2011年12月31日 项目摘要脑内广
MedSci原创 - 基金,NSFC,摘要 - 2013-03-31
新靶点助力心源性猝死防治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杨宝峰院士领衔完成的“心源性猝死防治新靶点及其药物干预”研究近日获得2013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研究成果阐明了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多靶点理论,为临床进行心源性猝死干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心源性猝死一直是临床防治的难点和瓶颈,我国每年大约有55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过去的理论认为,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通过干预特
光明网 - 心源性猝死,杨宝峰,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2014-01-21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