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HO-1hi循环单核细胞可降低镰刀细胞病患者发生血管闭塞的风险
镰状细胞病(SCD)患者常发生与小鼠模型的血管损伤和功能障碍相关的血管内溶性,以及疼痛的血管闭塞危险(VOC),包括镰刀型红细胞黏附增多、激活的淋巴细胞聚集在损伤的血管内皮。在正常情况下,循环中的单核细胞可清除血液循环中受损伤的细胞和碎片,表达较高水平的抗炎血红素氧合酶1(HO-1,血红色降解酶)。现研究人员发现表达HO-1的循环单核细胞可保护SCD血管结构不受持续性溶血损伤和血管闭塞。平均SCD
MedSci原创 - Blood:HO-1hi循环单核细胞可降低镰刀细胞病患者发生血管闭塞的风险 - 2018-02-04
Blood:巡逻单核细胞可清除血管内皮上黏附的镰状RBC
疼痛性血管闭塞危象(VOC)是镰状细胞病(SCD)最常见的并发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阻塞是由镰状红细胞(RBC)与血管内皮的粘附性增加引起的。因此,从微血管系统中清除内皮细胞上黏附的镰状红细胞有望成为SCD患者改善血流和预防VOC的关键。
MedSci原创 - 巡逻单核细胞,SCD,VOC,镰状RBC - 2019-05-15
Cell Metab 林灼锋等发现心-肝交流对话新证据---心梗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变进展
该研究揭示了在存在MASLD的情况下,心肌梗死的发生通过改变系统免疫稳态、上调促纤维化因子的产生,诱导心源性蛋白-骨膜素蛋白(POSTN)加速MASH的进展。
论道心血管 - 心肌梗死,MASLD,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 2024-06-09
成都学者发现,有一种单核细胞可预测冠心病危险程度
近年来,抗炎治疗被证实能给心血管病患者带来获益,这一作用独立于降脂以外,提示抗炎可望在未来成为心血管病二级预防方案之一。单核细胞介导人体固有免疫炎症反应,在炎症致动脉粥样硬化中扮演桥梁的连接作用。最新流式细胞术可根据其表面受体不同将单核细胞分为三型,即经典型(CD14++CD16-)、中间型(IM,CD14++CD16+)、非经典型(CD14+CD16++)。
中国循环杂志 - 冠心病 - 2020-01-08
Circulation:载脂蛋白AI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消退
虽然糖尿病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但其心血管疾病风险仍在增加。与此一致,糖尿病对人和小鼠胆固醇降低后的动脉粥样硬化消退过程有损害作用。在小鼠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高血糖诱导的单核细胞增多症,增加了单核细胞进入斑块的机会,尽管胆固醇水平降低了。此外,糖尿病使斑块巨噬细胞向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M1表型转化,而不是典型的伴有胆固醇降低的促动脉粥样硬化溶解的M2状态。在糖尿病患者中水平一般较低的功能性
MedSci原创 - 载脂蛋白AI,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胆固醇 - 2019-10-07
Circ Res 中国医科大学赵伟东教授团队发现糖尿病脑微血管病变新靶点
该研究揭示了单核细胞表达的组织蛋白酶D (cathepsin D, CTSD)前体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LRP1(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结合,通过NF-κB通路上调Cav1表达,促进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论道心血管 -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糖尿病脑微血管病,组织蛋白酶D - 2024-04-11
Circ Res:中国医科大学赵伟东团队发现单核细胞释放前组织蛋白酶D驱动糖尿病的血脑转胞作用
该研究揭示了单核细胞释放前组织蛋白酶D驱动糖尿病的血脑转胞作用。
iNature - 糖尿病,前组织蛋白酶D,CTSD - 2024-03-05
PNAS:微流体系统帮助预测血管易堵塞程度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新研究描述了血管闭塞性疼痛危机的细节,并且,这些“蛛丝马迹”也可以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更好地预测危机何时何地将会发生。
生物通 - 微流体系统,血管易堵塞程度,进展 - 2018-09-05
J Thromb Haemost:重症新冠肺炎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组织因子(F3基因)转录水平和循环细胞外小泡水平升高
在止血方面,转铁蛋白主要存在于血管外膜。
MedSci原创 - 新冠肺炎 - 2023-02-02
Diabetes Care:T1DM增加青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1型糖尿病增加成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了评价青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IMT,来自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和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Urbina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发现青年1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4月5日的美国《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杂志上。 研究对象为402例1型糖尿病参与者,以及经年龄、性别、种族和民族匹配的206例对照,参与者平均年
dxy - T1DM,青年,动脉粥样硬化 - 2013-04-23
药物性肝病的病理学改变
药物性肝病的病理表现复杂多样。尽管某些药物引起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但通常并不能依据组织学变化来确定起因的药物。组织学表现只可能提示是否为药物性肝损伤及用于判定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药物应用剂量、用药持续时间与活检间隔时间及合并其他用药有关。因此,肝活检往往对临床检查异常的肝病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除外药物性肝病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临床药物性肝病常见的病理学表现。 肝炎
中国医学论坛报 - 肝病 - 2011-06-03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