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medRxiv:复旦大学余宏杰团队:自然免疫无法有效预防Omicron,及时接种疫苗很有必要

2022-12-29 生物世界 生物世界 发表于上海

COVID-19是由SARS-CoV-2感染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部分COVID-19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和头痛等症状,但也有很多患者可能一直没有明显症状,这些无症状患者占比较大,而且不易发现。

COVID-19是由SARS-CoV-2感染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部分COVID-19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和头痛等症状,但也有很多患者可能一直没有明显症状,这些无症状患者占比较大,而且不易发现。从2020年初大流行至今,SARS-CoV-2已经产生了许多突变株,包括被WHO特别关注的Alpha、Beta、Gamma、Delta,以及Omicron。2022年1月开始,Omicron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2022年6月开始,Omicron亚型BA.4、BA.5开始崛起,现阶段BA.5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流行株。
 
现有研究数据显示,相比原始毒株,Omicron中基因组有60多个替换/缺失/插入突变,其中15个突变位于受体结合域(RBD),这些突变使Omicron的传播性增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
 
一个人在感染SARS-CoV-2后,会迅速产生中和抗体,通过干扰病毒与细胞的ACE2受体的结合,阻止病毒入侵细胞。因此,感染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其不被再次感染。换句话说,中和抗体是免疫保护的关键因素。
 
然而,中和抗体水平可能受到年龄和感染后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而且,中和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其保护作用也会随之减弱。当中和抗体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再次感染。为了保持有效的中和抗体水平,接种疫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对一般人群来说,建议接种第三针甚至第四针加强针。
 
但对于曾经感染过SARS-CoV-2的人来说,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制定了明确的疫苗接种策略,而且这些策略有较大差异。例如,中国建议患者在感染6个月后接种一剂疫苗,而美国建议在感染后3个月后接种下一剂疫苗。
 
对于感染后恢复的患者,何时以及如何接种疫苗的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对自然感染后的抗体动力学和免疫保护进行研究。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余宏杰团队在预印本medRxiv上发表了题为:Long-term neutralizing antibody dynamics against SARS-CoV-2 in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infe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系统性收集了自然感染SARS-CoV-2的人群的中和抗体的随时间动态变化数据,包括有症状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提供了自然感染诱导的SARS-CoV-2原始株中和抗体动态全面图谱,并比较了原始株和突变株的动态变化规律,证明了自然感染提供的对奥密克戎BA.5亚型的保护概率有限(不足50%),无论是有症状感染者还是无症状感染者,都需要及时接种疫苗。
 
图片
 
目前,定量、全面总结COVID-19恢复期或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和抗体水平的长期动态的文献较少,无论是针对原始株还是其他突变株。
 
研究团队系统检索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Europe PMC上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2日期间发表研究论文,共确定了4550篇研究论文,其中1966篇为同行评议论文,2584篇发表在预印本上。在筛选标题、摘要和全文后,纳入了50项有评估自然感染史的患者中和抗体的研究,共包含2726名个体和5783个样本。研究团队还使用改良的标准化评分系统评估这些研究的质量,50项研究中有18项被评为A级,30项被评为B级,2项被评为C级,A级和B级的48项研究(包含2726人,5670个样本)纳入最终分析。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这48项研究的中和抗体的动态模式,探讨了影响抗体水平的潜在因素。
 
在这48项研究中,感染原始株的比例最多(47项研究,5670个样本中的5546个),其次是感染Alpha(2项研究,5670个样本中110个)和感染Omicron亚型BA.2(1项研究,5670个样本中的14个)。活病毒中和试验最为常见(48项研究中有27项),其次是慢病毒载体假病毒中和试验(48项研究中有15项)和vsv载体假病毒中和试验(48项研究中有6项)。这些研究中的大多数感染者是有症状的(92.2%),无症状比例较低。
 
整体来看,这些感染者在发病或确诊后第27天体内中和抗体水平达到峰值(中和抗体滴度217.4),发病或确诊后第467天降至对原始株的保护阈值(中和抗体滴度19)以下,但始终低于对Omicron亚型BA.5的保护阈值(中和抗体滴度266)。
 
图片
 
从有症状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和抗体动态变化来看,有症状感染者的中和抗体水平在发病后第26天左右达到峰值(中和抗体滴度250.8),随后开始下降。
 
图片
 
无症状者的中和抗体水平始终低于有症状感染者。在整个随访期间,有症状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和抗体水平分别在463天和171天降至对原始株的保护阈值(中和抗体滴度19)以下,但均低于Omicron亚型BA.5的保护阈值(中和抗体滴度266)。
 
图片
 
进一步分析显示,中和抗体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5岁组、15-60岁组,以及>60岁组的中和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47.9、137.6和209.2。在不同临床结果中,轻症患者中和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患者,但低于重症患者。
 
图片
图片
 
该研究还显示,感染Alpha突变株的患者的中和抗体水平在出现症状后33天左右达到峰值,而感染原始株的患者的中抗体水平在28天左右达到峰值。在接下来的90天里,中和抗体直在下降,在出现症状出现后第122天,感染Alpha突变株的患者的中和抗体水平仍高于原始株。感染Omicron亚型BA.2的患者的中和抗体水平在第39天达到峰值,比感染原始株晚10天,随后呈下降趋势。
 
图片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发现,中和抗体水平在发病或确诊后约27天达到峰值(中和抗体滴度217.4),但中和抗体水平始终低于对Omicron亚型BA.5保护阈值(中和抗体滴度266)。此外,无论是有症状感染还是无症状感染,都不能对Omicron亚型BA.5提供超过50%的保护。该研究还表明,感染后的临床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可能与中和抗体水平显著相关。
 
论文链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12.15.22283503v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08026, encodeId=dbc621080263c, content=好文章谢谢分享。,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thirdwx.qlogo.cn/mmopen/vi_32/Q0j4TwGTfTJlfgys76DEiaNtbYo2re3ibjrUPTRibEXRyFwAB4aAGiave842S0FQDf0wAoaH226NiaSoPPDzhndsf1g/132, createdBy=88b489038, createdName=yangchou, createdTime=Thu Dec 29 13:25:01 CST 2022, time=2022-12-29, status=1, ipAttribution=浙江省)]
    2022-12-29 yangchou 来自浙江省

    好文章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Lancet子刊:复旦余宏杰团队揭示Omicron变异株在上海暴发的时空传播特征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定量评估特异的非药物性干预措施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为疫情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bioRxiv:谢晓亮团队全面评估Omicron亚型BA.2.12.1,BA.4和BA.5的免疫逃逸效应

Omicron不断突变,产生大量的亚型。目前大家关注的亚型至少包括XE,BA.2.12.1,BA.4和BA.5这几种。一般认为,随着Omicron不断变异,其传播性会进一步增强,免疫逃逸也可能会进一步

NEJM:不同抗病毒治疗药物对 Omicron 子变体 BA.2.75 治疗作用

新冠病毒(SARS-CoV-2) 的 B.1.1.529 (omicron) 变体的五个亚系——BA.1、BA.2、BA.3、BA.4 和 BA.5——

Moderna递交Omicron特异性mRNA疫苗mRNA-1273.222紧急使用授权申请

2022年8月22日,辉瑞/BioNTech向FDA和EMA递交二价Omicron特异性mRNA疫苗上市申请后(见:辉瑞/BioNTech向FDA和EMA提交二价奥密克戎特异性mRNA疫苗上市申请),

Cell子刊:新冠病毒25种“内部”蛋白质,或将成为疫苗新靶点

研究者表示,针对非规范抗原的抗体也许能在重症恢复中起到作用。

EMBO Mol Med:奥雷巴替尼能控制Omicron引发的炎症风暴

2022年5月18日,EMBO molecular medicine(IF=12.137)期刊发表了关于亚盛医药奥雷巴替尼控制新冠Omicron突变株引发炎症风暴的研究文章。该研究此前于今年2月发表在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