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致化疗相关性腹泻,全是干货!

2024-08-15 梅斯肿瘤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介绍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危害,阐述多种分子靶向药物可致其发生,包括症状、发生率及治疗方法,强调应重视并预防其肠毒性。

化疗相关性腹泻(CRD)可导致治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降低,影响肿瘤患者的长期治疗结局,甚至危及生命。

除传统化疗药物外,许多分子靶向药物也可导致CRD,包括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抗EGFR单克隆抗体、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小分子抑制剂、BCR-ABL1和KIT抑制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靶点抑制剂、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等多种分子靶向药物。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引起肠黏膜损伤或肠炎等有关,临床表现为大便频率增加和/或松散不成形,患者常伴有产气过多和/或肠绞痛

不同药物引起的CRD发生率不同,临床应重视病史采集和鉴别诊断,积极干预并进行动态评估,加强患者教育,以及时发现和预防肠毒性的发生。

CRD的临床表现

初期症状:大便频率增加、大便松散不成形、产气过多、肠绞痛。

重度表现:频繁的水样便、大便中出现黏液或血液。

严重并发症:血容量不足、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

感染风险:肠粘膜破坏导致的感染、脓毒症风险增加(尤其在免疫抑制状态下)。

治疗:重度患者常需住院接受支持治疗。

结肠炎类型:中性粒细胞减少性、缺血性、艰难梭菌相关性、淋巴细胞结肠炎。

  •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小肠结肠炎特点:常见于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500 个/uL的患者,右下腹痛,全身症状在接受化疗后第3周出现。

  • 缺血性肠炎特点:用药后4-10天后发病,左腹部疼痛,24小时内出现直肠出血或血性腹泻。

  •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特点:水泻样,24小时内稀便次数达3次以上,可能伴有肠梗阻。

  • 淋巴细胞性结肠炎特点:使用阿柏西普治疗者可能发生,脐周阵发性疼痛,慢性水样便,需活检确认。

常见导致腹泻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1、小分子EGFR抑制剂

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和奥希替尼是常见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腹泻发生率:使用这些EGFR-TKI药物的患者中,腹泻的发生率高达90%。

腹泻发生时间: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最可能在最初治疗的4周内发生腹泻。;阿法替尼最可能在最初治疗的7天内发生腹泻。

重度腹泻发生率:在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中,重度腹泻的发生率不到15%

腹泻处理措施:通常应用洛哌丁胺可以缓解腹泻;少数情况下,需要减少药物剂量或中断治疗以处理腹泻。

2、抗EGFR单克隆抗体

图片

3、PI3K抑制剂

艾代拉利司:

  • 作用:口服磷酸肌醇3-激酶(PI3K)δ抑制剂。

  • 适用症:复发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滤泡淋巴瘤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 不良反应:约14%患者出现重度腹泻或结肠炎(3级或更严重)。

  • 严重并发症:部分中至重度腹泻患者出现严重甚至致命性肠穿孔。

  • 治疗干预:抗动力药干预效果不佳,中断治疗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腹泻中位缓解时间为1~4周。

度维利塞:

  • 作用:口服PI3K δ和γ双重抑制剂。

  • 适用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滤泡淋巴瘤。

  • 不良反应:11%~18%患者出现严重(包括致命性)腹泻或结肠炎。

  • 治疗建议:出现腹痛、黏液便或血便、腹膜刺激征或3级腹泻的患者应停药,并使用肠内起效的糖皮质激素或全身性类固醇。

美国FDA警告:

  • 艾代拉利司和度维利塞的说明书中均有关于腹泻和结肠炎的“黑框”警示。

阿培利司:

  • 作用:PI3K α抑制剂。

  • 适用症:与氟维司群联合用于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有PI3K催化α亚单位突变的乳腺癌。

  • 不良反应:腹泻发生率约为60%,重度(3级)腹泻的发生率约为7%。

  • 治疗建议:根据腹泻等级调整治疗,包括剂量减少或中断治疗,并加强治疗药物监测。

腹泻管理:

  • 1级腹泻:无须调整阿培利司剂量,开始适当的治疗药物监测。

  • 2级和3级腹泻:需停药至症状评分≤1级,然后以相同剂量重新开始用药,并加强治疗药物监测。

  • 4级腹泻:需永久停止使用阿培利司。

4、VEGFR小分子抑制剂

VEGFR抑制剂药物:

  • 索拉非尼、舒尼替尼、阿昔替尼、瑞戈非尼、培唑帕尼、卡博替尼、仑伐他尼和凡德他尼是口服活性抑制剂,作用于多种酪氨酸激酶,包括VEGFR。

主要副作用:腹泻是所有VEGFR抑制剂的主要副作用。

腹泻发生率:

  • 临床试验中,腹泻发生率为30%~79%。

  • 凡德他尼导致的腹泻发生率最高。

重度腹泻发生率:

  • 重度(3级或4级)腹泻的发生率为3%~17%。

恶心发生率:

  • 接受VEGFR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恶心发生率为23%~58%。

  • 舒尼替尼、仑伐他尼和卡博替尼治疗的患者恶心发生率较高。

呕吐发生率:

  • 呕吐发生率为10%~48%。

  • 培唑帕尼和索拉非尼的呕吐发生率最低,而舒尼替尼、仑伐他尼和卡博替尼的发生率较高。

5、BCR-ABL1和KIT抑制剂

图片

6、HER2靶点抑制剂

拉帕替尼:

  • 类型:口服活性TKI,影响HER2和EGFR。

  • 腹泻发生率:约80%,其中重度腹泻发生率为20%~30%。

  • 治疗:通常使用洛哌丁胺等止泻药。

  • 重度腹泻处理:补液、补充电解质和/或中断治疗。

  • 剂量调整:腹泻缓解后,可重新启用较低剂量的拉帕替尼。

帕妥珠单抗:

  • 类型:靶向HER2的重组单克隆抗体。

  • CRD(化疗相关性腹泻)发生率:48%,重度腹泻发生率仅为3%。

  • 作用:对HER2表达不高的肿瘤患者也可发挥作用。

奈拉替尼:

  • 类型:针对HER1、HER2、HER4和EGFR的口服活性不可逆TKI。

  • CRD发生率: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发生。

  • 重度腹泻发生率:约40%。

  • 预防措施:在最初治疗的2个周期内,从第1剂用药开始,应预防性给予止泻药洛哌丁胺。

  • 剂量调整:药品说明书中也有针对2~4级腹泻的剂量调整指导。

妥卡替尼:

  • 类型:靶向HER2和HER3。

  • 腹泻伴并发症:重度腹泻伴脱水、低血压、急性肾损伤,甚至死亡。

  • CRD发生率:在HER2CLIMB试验中,超过80%的患者出现腹泻。

  • 4级腹泻患者:2例出现4级腹泻的患者死亡,死因均包含腹泻。

  • 处理:未推荐预防性止泻治疗,但有基于CRD严重程度的具体暂停用药、减量和停药推荐。

7、CDK抑制剂

阿贝西利、瑞波西利和哌柏西利:

  • 类型: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 和 6 的抑制剂。

  • 适用症: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

腹泻作为常见不良反应:

  • 阿贝西利:81%~86%的患者出现腹泻,其中10%~13%为重度腹泻。

  • 瑞波西利:联合他莫昔芬或氟维司群,大约33%的患者出现腹泻,只有1%的患者出现3级或以上腹泻。

  • 哌柏西利:在PALOMA-2研究中,仅26%的患者出现腹泻,1.4%的患者出现3级腹泻。

止泻治疗:

  • 对CDK抑制剂引起的腹泻通常都有效,很少需要停药。

8、抗体-药物偶联物

恩美曲妥珠单抗:

  • 类型:抗体-药物偶联物,由曲妥珠单抗与微管抑制剂DM1连接而成。

  • 适用症: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

  • 腹泻发生率:23%。

  • 重度腹泻发生率:低于2%。

Fam-曲妥珠单抗德鲁替康:

  • 类型:抗体-药物偶联物,由HER2抗体和细胞毒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连接而成。

  • 适用症:既往接受过恩美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

  • 腹泻发生率:29%。

  • 重度腹泻发生率:3%。

戈沙妥珠单抗-戈维替康:

  • 类型:抗体-药物偶联物,由靶向Trop-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伊立替康的代谢物SN-38连接而成。

  • 适用症:三阴性乳腺癌。

  • 腹泻发生率:63%。

  • 重度腹泻发生率:9%。

  • 治疗措施:腹泻患者应立即启用洛哌丁胺干预,采取支持措施如补液、补充电解质;无法控制的3或4级腹泻需减少剂量。

  • 胆碱能反应处理:对治疗期间或治疗后不久出现过度胆碱能反应的患者,应在后续治疗中预先使用阿托品。

FDA批准说明:

  • 戈沙妥珠单抗-戈维替康药品说明书中尚未有关于降低初始剂量的推荐。

9、mTOR抑制剂

替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

  • 类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

  • 适用症:肾细胞癌、晚期乳腺癌等。

腹泻作为副作用:

  • 替西罗莫司:27%的肾细胞癌患者可发生腹泻,1%发生重度腹泻。

  • 依维莫司:在晚期肾细胞癌治疗中,腹泻发生率为17%,3级腹泻为1%;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腹泻风险为33%,重度腹泻较为罕见。

胃肠道毒性:

  • 依维莫司的腹泻风险较低,极少引起重度胃肠道毒性。

10、ALK抑制剂

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阿来替尼和布格替尼:

  • 类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的口服活性抑制剂。

  • 适用症:治疗含有特征性EML4-ALK融合癌基因的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腹泻作为副作用:

  • 塞瑞替尼:腹泻发生率为86%,重度(≥3级)腹泻的发生率为6%。

  • 克唑替尼:腹泻发生率为49%,重度腹泻的发生率<1%。

  • 阿来替尼: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克唑替尼,未见有患者发生3级或以上腹泻。

阿来替尼的特点:

  • 更强的ALK抑制活性。

  • 更好的中枢神经系统渗透性。

  • 更少引起腹泻。

ALEX Ⅲ期研究:

  • 研究比较了阿来替尼与克唑替尼。

  • 阿来替尼组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克唑替尼组(12% vs. 45%)。

11、MEK抑制剂

克吡替尼、曲美替尼和比美替尼:

  • 类型:MEK1/2的口服活性抑制剂。

  • 联合用药:与v-Raf小鼠类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B1(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达拉非尼和康奈非尼)联合使用。

  • 适用症:治疗有BRAF V600突变的转移性黑素瘤。

腹泻作为常见并发症:

  • 发生率:大约一半的患者会发生腹泻。

  • 重度腹泻发生率:低于5%。

药品说明书推荐:

  • 不良反应处理:在出现2级或更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时应停药。

  • 毒性缓解:毒性在3或4周内没有缓解至0~1级,或出现任何复发的4级毒性,则应永久停药。

12、BTK抑制剂

伊布替尼、阿卡替尼和泽布替尼:

  • 类型:BTK的口服活性抑制剂。

  • 适用症:治疗套细胞淋巴瘤,伊布替尼和阿卡替尼也可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国内上市情况:伊布替尼和泽布替尼已在国内上市。

CRD发生率:

  • 伊布替尼:在一项Ⅲ期临床试验中,CRD(化疗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42%,重度腹泻发生率为4%。

  • 阿卡替尼:在ELEVATE-TN Ⅲ期临床试验中,所有级别腹泻的发生率为34.1%,3级或更严重腹泻的发生率为0.6%。

FDA批准药品说明书:

  • 提供了发生腹泻等不良事件时的具体剂量调整方案。

13、PARP抑制剂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

  • 类型:靶向DNA修复机制的新型药物。

  • 研究最充分的癌症类型:卵巢癌。

  • 获批用于:乳腺癌和胰腺癌(奥拉帕利)。

腹泻和便秘作为副作用:

  • 在临床试验中常见。

  • 可能与卵巢癌患者的腹膜累及率高有关,常出现肠道功能障碍。

奥拉帕利和鲁卡帕尼:

  • 便秘和腹泻发生率均为30%左右。

尼拉帕利:

  • 更常引起便秘(发生率为40%)。

  • 较少导致腹泻(发生率为19%)。

14、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腹泻:

  • 可能需要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

腹泻的初步处理:

  • 告知患者维持口服补液的重要性。

症状评估和治疗:

  • 如果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加重,且未发现感染性病因,则须及时评估并给予口服或静脉用糖皮质激素。

预防措施:

  • 不推荐使用布地奈德来预防腹泻/结肠炎。

参考文献

[1] 孙雪林,郑丽,李鸿升,等.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致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24,35(04):506-51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0281, encodeId=d98a2220281f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82231e11f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分子靶向药物#</a> <a href='/topic/show?id=d81511e9171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化疗相关性腹泻#</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7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1711, encryptionId=182231e11f0, topicName=分子靶向药物), TopicDto(id=117917, encryptionId=d81511e9171a, topicName=化疗相关性腹泻)],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Aug 15 17:24:48 CST 2024, time=2024-08-1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ACS Nano:李亚平等纳米药物提高耐药肿瘤治疗效果获进展

肿瘤普遍存在耐药现象,耐药是肿瘤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分子靶向药物使用几个月后也产生耐药,导致疗效降低或无效。据美国癌症协会的统计显示,90%以上的癌症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多药耐药。迄今国内外尚未找到克服肿瘤耐药的有效策略,如何降低肿瘤多药耐药已成为国内外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李亚平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段晓品和肖计生设计构建了一种智能化时序控制释药的共输送纳米载药系统(

2018 ECIL意见书:血液学和肿瘤学中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的相关感染

2019年1月,欧洲白血病感染会议(ECIL)发布了血液学和肿瘤学中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的相关感染的意见书。在过去的十年里,有许多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新药出现,ECIL提供了临床常规应用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相关感染性并发症的关键技术,并针对预防,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和临床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2021 ASCO大会日程预告1(6月4日)

开幕式上,ASCO主席洛里-皮尔斯博士(Lori Pierce)将发表主题演讲,并邀请卫生政策方面的专家作为演讲嘉宾。

史上超全肿瘤分子靶向药名及对应靶点清单(更新2022.07.02)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最后使其死亡。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