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获更新
2012-02-17 刘畅 中国医学论坛报
美国内分泌学会在第93届年会上发布了《维生素D缺乏评估、防治实践指南》。指南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背景的维生素D缺乏高危、低危人群调整了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RNI),明确了维生素D缺乏的有效评估、膳食补充和药物防治的具体实施方法,并点明维生素D在非血钙受益上的不确定性。 本次对维生素D推荐量的最新修订反映了人们在微量营养素补充问题认识上的重要进步,即从单纯的满足需要量以防治“缺乏病”,
美国内分泌学会在第93届年会上发布了《维生素D缺乏评估、防治实践指南》。指南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背景的维生素D缺乏高危、低危人群调整了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RNI),明确了维生素D缺乏的有效评估、膳食补充和药物防治的具体实施方法,并点明维生素D在非血钙受益上的不确定性。
本次对维生素D推荐量的最新修订反映了人们在微量营养素补充问题认识上的重要进步,即从单纯的满足需要量以防治“缺乏病”,提升到在更为合理剂量的水平上,从而达到改善患者临床转归的目的。
对于是否修订维生素D 的RNI标准,人们一直存在争议。反对修订者的重要观点“正常人能够从接受阳光照射和摄取部分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源于上世纪20年代初关于维生素D与骨骼健康的研究成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高剂量维生素D摄入在慢性疾病防治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使人们在新的基础上重新认识维生素D的“骨骼外效应”,从而对于维生素D的RNI产生越来越多的争议。
维生素D指南推荐对存在维生素D缺乏风险者(如肥胖人群、孕期及哺乳期妇女)进行筛查,但不推荐对普通人群进行普查。专家组建议对有维生素D缺乏危险者,在初始实验室检查中采用可靠方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指南明确了各年龄组人群及妊娠妇女等特殊人群维生素D的每日RNI。对于存在维生素D缺乏风险及维生素D缺乏人群,建议采用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治疗。
考虑到尚缺乏充分的循证证据,指南不建议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死亡或提高生活质量而过量补充维生素D。指南同时指出,高水平维生素D可能降低部分肿瘤、感染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摄入量#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