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Circ Res:北京大学孔炜团队揭示柠檬酸蓄积促进主动脉瘤发病的新机制

2024-11-09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发表于威斯康星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主动脉瘤中胞内柠檬酸蓄积的致病机制。

主动脉瘤是一种高度致死的心血管疾病,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策略。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表型转化及其促炎表型在主动脉瘤中起关键致病作用。尽管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细胞内的TCA代谢物是否在主动脉瘤发病过程中影响血管细胞的表型和疾病进展尚不清楚。

2024年11月8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孔炜教授团队在Circulation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NK Deficiency-Mediated Cytosolic Citrate Accumulation Promotes Aortic Aneurysm”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主动脉瘤中胞内柠檬酸蓄积的致病机制。

图片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及质谱成像分析,该研究首次在动脉瘤血管中发现TCA的关键底物—柠檬酸的异常蓄积。研究团队对柠檬酸代谢酶和转运体进行筛选和验证,发现柠檬酸转运体ANK在主动脉瘤血管中显著下调,导致VSMC内柠檬酸的蓄积。在血管紧张素II或磷酸钙诱导的小鼠主动脉瘤模型中,平滑肌细胞中ANK的特异性缺失显著促进了动脉瘤的形成并加重了疾病进展,提示VSMC中ANK介导的柠檬酸蓄积是主动脉瘤的新致病因素。

图片

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ANK缺失引起VSMC内蓄积的柠檬酸会被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水解为乙酰辅酶A,而增多的乙酰辅酶A作为底物促进了H3K23、H3K27和H4K5位点的组蛋白乙酰化。针对上述3个组蛋白乙酰化位点的CUT&Tag分析显示,ANK缺失引起的组蛋白乙酰化激活了VSMC中炎症基因的转录,促使VSMC向促炎表型转分化。此外,靶向抑制VSMC中的柠檬酸裂解能够下调炎症基因表达,并显著抑制因ANK缺失而加剧的动脉瘤形成。

图片

综上,本研究揭示了ANK缺失导致的胞内柠檬酸蓄积在主动脉瘤中的致病作用,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描述了一种新的柠檬酸相关VSMC促炎表型。

图片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吴昊博士与博士后李芷晴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孔炜教授和李芷晴博士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还得到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孙露洋教授和北京安贞医院朱俊明主任的支持。该项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RESAHA.124.32515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6084, encodeId=f52a22360849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e19232156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主动脉瘤#</a> <a href='/topic/show?id=ec781211409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柠檬酸蓄积#</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215, encryptionId=ee192321560, topicName=主动脉瘤), TopicDto(id=121140, encryptionId=ec781211409f, topicName=柠檬酸蓄积)],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Nov 09 18:02:14 CST 2024, time=2024-11-0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 Clin Invest 南京医科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季勇教授团队揭示SLC44A2在主动脉瘤中的关键调控作用

该论文首次揭示了SLC44A2在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主动脉瘤中的关键作用和分子机制;同时,发现了药物来那度胺可调节SLC44A2的表达从而在主动脉瘤中发挥保护作用。

Cardiovasc Res 高平进/林静蓉团队发现激活β3-AR促进血管外周淋巴管新生抑制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发生

该研究发现,激活β3-AR通过调控脂肪VEGF-C介导管周淋巴管新生从而抑制AD/AA的发生,阐明了淋巴管新生在血管损伤中的保护机制,并提出脂肪-淋巴管相互作用的概念。

Circul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卜军教授团队发现代谢性核受体LXRα促发腹主动脉瘤形成

该研究揭示了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的LXRα通过转录激活表观遗传因子UHRF1-miR-26b-3p通路,促进腹主动脉瘤的形成,警示LXRα激动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应注意腹主动脉瘤的不良反应。

Eur Heart J-Card Img:普通人群中的主动脉瘤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亚临床主动脉瘤在男性中的发病率是女性的四倍。无论男女,年龄和体表面积的增加都是发生任何部位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动脉高压是胸主动脉瘤的危险因素,而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是腹主动脉瘤的危险因素。

【解读分享】2022 ACR 适用性标准® 胸腹主动脉瘤或夹层的治疗计划和随访

主动脉病变包括动脉瘤和夹层等,通常累及胸部和腹部主动脉,因此需要评估整个主动脉。限时分享,点击下载

Cardiovasc Res:高平进/林静蓉团队发现激活β3-AR促进血管外周淋巴管新生抑制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发生

激活β3-AR通过调控脂肪VEGF-C介导管周淋巴管新生从而抑制AD/AA的发生,阐明了淋巴管新生在血管损伤中的保护机制,并提出脂肪-淋巴管相互作用的概念。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