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Orthop Surg Res:经跟腱内固定技术治疗后踝骨折的尸体研究
2024-12-11 医路坦克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确定该区域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来确定后踝骨折的安全区域。此外,确定通过后前入路克氏针插入后踝碎片的跨跟腱通道线。
踝关节骨折是成人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占所有成人骨折的9%。踝关节骨折伴43.6%的踝部骨折。后踝骨折伴其他踝骨折提示该创伤可能为高能创伤,对预后有负面影响。大量研究使用各种术语定义后踝骨折碎片,如后Volkmann碎片、后缘、胫骨后缘和胫骨远端后碎片。胫腓后下韧带起始于胫骨后结节(Volkmann碎片),粘附于外踝后部,形成胫腓联合最坚固的部分。后踝与拇长屈肌腱、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和胫后内侧神经紧密相连。后方靠近跟腱和腓肠神经。在外科手术中应考虑到这种接近性。手术固定后踝骨折伴后下胫腓韧带撕脱(PITFL)可增加韧带联合稳定。后踝骨折固定后,无需使用经韧带联合螺钉即可获得较强的韧带联合稳定性。许多开放和经皮固定技术已被描述用于后踝固定。后前路或前后路经皮螺钉应用可用于固定后踝。有结构损伤的风险,尤其是经皮后前路螺钉固定,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经后外侧入路行后踝骨折手术的患者,局部感染、皮肤坏死及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5%。经后外侧入路行旋后旋损伤手术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轻微创面并发症9.8%,严重创面并发症2.7%,深部感染4.4%。经皮内踝骨折内固定术可减少皮肤并发症,加快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神经血管损伤。由于双侧踝部仅存在皮下组织,伤口部位问题更容易发生,因此经皮手术对这些患者非常重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确定该区域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来确定后踝骨折的安全区域。此外,它的目的是确定通过后前入路克氏针插入后踝碎片的跨跟腱通道线
方法:采用6例膝下截肢者新鲜冷冻腿尸进行研究。在透视引导下,经跟腱克氏针应用于尸体后前方向。解剖克氏针通过的区域,并测量其与重要解剖结构的接近程度。
(A)通过足背屈确定跟腱内侧和外侧边界;(B)透视下经跟腱经皮螺钉应用
(A)胫骨后肌肌腱;(B)胫神经;(C)拇长屈肌肌腱;(D)腓骨短肌肌腱(黄色箭头:克氏针)
(A)使用数字卡尺手动测量胫神经与克氏针之间的距离;(B)克氏针水平处跟腱横向厚度测量;(C)测量克氏针与胫腓关节之间的距离(绿色针:胫腓关节);(D)测量克氏针与跟腱附着到跟骨之间的距离
克氏针与骨结构之间的长度测量(黑星:内踝,蓝星:外踝,黑方:距骨关节,绿圈:克氏针)
克氏针与软组织之间的长度测量(黑星:内踝;蓝星:外踝;黑色方块:距腓骨关节;绿色圆圈:克氏针;1:指长屈肌;2:胫骨后动脉;3:胫骨后静脉;4:胫神经;5:胫骨后肌;6:短腓骨肌;腓骨长肌;8:腓肠神经;9:跟腱附着部位与克氏针之间的距离;10:跟腱厚度
用克氏针测量背屈足解剖结构之间的距离
结果:所有尸体的跟腱横截厚度均为15.5 mm,跟腱横截厚度距腓肠神经18.6 mm,距胫后腱16 mm,距指长屈肌12.16 mm。距胫骨后动静脉15.16和14.6 mm,距胫神经12.3 mm,距胫腓骨关节13.6 mm,距跟腱止点至跟骨55.5 mm,且距重要解剖结构有足够的距离。
结论:经跟腱经皮手术治疗后踝骨折无神经血管结构,安全可靠。然而,这项技术的长期临床结果需要探索。
原文来源:Hilal, Yağar; Fatih, Çiçek; Faruk Gazi,Trans-Achilles percutaneous fixation technique for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a cadaveric study.J Orthop Surg Res 2024 Nov 2;19(1):713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后踝骨折# #经跟腱内固定技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