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慢性便秘患病率呈明显上升的 趋势。据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欧美国家的发病率高达14%~30%。
很多人认为,慢性便秘不是病,不需要重视,然而慢性便秘与肛门直肠疾病(如肛裂及痔)、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兹海默病等存在密切联系。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那么,如果遇到慢性便秘,应该怎么办?本文梳理了应对策略,请大家收好。
什么是慢性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 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如果时长达到6个月,就称之为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如何治疗?
慢性便秘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恢复正常肠道动力和排便生理功 能。强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慢性便秘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以及替代治疗。
01 生活方式改善
调节饮食与生活习惯,包括增加水与膳食纤维摄入,是治疗便秘的一线方法。每天增加膳食纤维总量(18~30 g) 以及增加饮水量(1.5~2.0 L)能够增加排粪次数、改善便秘症状、降低患者对泻药的依赖。
膳食纤维包括可溶性与不可溶性。有研究表明,增加可 溶性膳食纤维成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增加排粪次 数,缩短每次排粪时间。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便秘症状的改善存在剂量依赖性,也存在胃肠胀气等不良反应 。对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的慢性便秘患者,术后增加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加疗效、降低复发的风险 。
此外,适度运动,尤其对久病卧床、运动少的老年 患者更有益。同时,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 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且每次大便时间不宜过长(<10 min/次)。
02 药物治疗
便秘经过4~8周的基础治疗无效,可酌情选用相应药物治疗,选择通便药物时应考虑循证医学证据。
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便秘的药物,应该按照不良反应阶梯性、个体化选择使用,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剂。
慢性便秘的治疗药物包括各类泻剂、促动力剂和促分泌剂等。润滑性泻剂如石蜡油等可润滑肠壁,协助排粪;容积性泻剂如膳食纤维可吸收水分软化粪便;盐类泻剂与渗透性泻剂可减少肠道吸收水分,促进排粪;这些药物已被证明是治疗慢性便秘有效、安全的药物。刺激性泻剂如大黄、番泻叶等长期使用,可造成结肠黑变病等而加重便秘,可临时性使用。
此外,慢性便秘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补充含双歧杆菌、乳杆菌、枯草杆菌 等益生菌制剂,尤其是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枯草杆 菌二联活菌等复活制剂,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促进肠道蠕动和胃肠动力恢复改善便秘症状。 目前推荐其作为慢性便秘的长期辅助用药。
益生元是一类不被吸收,但可促进肠道优势 菌生长的寡糖类物质。以乳果糖为代表,其一方面可作为渗透性泻剂治疗便秘,同时又作为益生元促进肠道优势菌的生长,通过双重机制治疗便秘。
03 替代治疗
骶神经调节和穴位刺激可作为替代疗法进行尝试。骶神经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又称骶神经调 节术(sacral neuromodulation,SNM),是神经电刺激术的一 种,通过外接脉冲发生器,影响异常的骶神经反射弧,从而达到调节效应器官功能紊乱的目的。SNS最初用于治疗尿失 禁和排尿障碍,2012年被延伸应用于便秘治疗。
SNS价格昂贵、存在刺激器移位、骶部和肛门部疼痛、伤口感 染等并发症,使部分有效患者因此而终止SNS治疗 。降低 了SNS的推荐力度。 穴位刺激具有方便简捷、侵袭性小、耐受性佳、费用低廉的优点,一些单中心研究结果显示是值得推荐的。但由于穴位刺激方法多样、同质性欠佳,尚缺乏高级别的证据证明其疗效。
总之,慢性便秘发病率高,危害严重,需要针对病因给予积极治疗。慢性便秘临床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异,需要结合医师的经验做出个体化的治疗决策。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武汉). 中华消化杂志, 2013, 33(5): 291-297.
2.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等.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19卷12期, 1100-1107页, ISTIC, 2021.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 中国成人慢性便秘评估与外科处理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 25(1):9.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