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重磅丨2017年美国糖尿病指南颁布!

2016-12-18 河北省人民医院 郭艺芳 副院长 郭艺芳心前沿

2017年美国糖尿病诊疗标准于今日正式颁布。基于最新研究证据,新版ADA指南对多项诊断与治疗建议进行更新。在心血管病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方面,其主要内容如下:血压管理1. 糖尿病患者每次就诊均应常规测量血压;2. 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3. 在不需要过于复杂治疗的情况下,伴有心血管高风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血压可控制在<130/80mmHg;4. 糖尿病合并慢性高血压的

2017年美国糖尿病诊疗标准于今日正式颁布。基于最新研究证据,新版ADA指南对多项诊断与治疗建议进行更新。在心血管病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方面,其主要内容如下:

血压管理

1. 糖尿病患者每次就诊均应常规测量血压;
2. 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
3. 在不需要过于复杂治疗的情况下,伴有心血管高风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血压可控制在<130/80mmHg;
4. 糖尿病合并慢性高血压的妊娠女性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20-160/80-105mmHg;
5. 血压>140/90mmHg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并逐渐调整直到血压达标;
6. 血压>160/100mmHg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立即启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或应用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单片复方制剂治疗;
7. 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和二氢吡啶类CCB均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
8. 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推荐将最大耐受剂量的ACEI或ARB作为一线降压药物;
9. 应用ACEI、ARB或利尿剂治疗时,需注意监测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与血钾水平;
10. 血压>120/80mmHg的糖尿病患者应启动生活方式干预。

血脂管理

1. 初次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应常规检测血脂;
2. 启动他汀治疗时应检测血脂,此后定期复查;
3. 推荐糖尿病患者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脂;
4. 甘油三酯增高或HDL-C降低的患者首选生活方式干预;
5. 甘油三酯≥5.7mmol/L的患者,应排除继发性血脂异常并考虑药物治疗以降低胰腺炎风险;
6. 所有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患者,均应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予以高强度他汀治疗;
7. 并存其他ASCVD危险因素的年龄<40岁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考虑应用中等或高强度的他汀治疗;
8. 不伴其他ASCVD危险因素、年龄40-75岁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考虑应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
9. 伴有其他ASCVD危险因素、年龄40-75岁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考虑应用高强度他汀治疗;
10. 不伴其他ASCVD危险因素、年龄>75岁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考虑应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
11. 伴有其他ASCVD危险因素、年龄>75岁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考虑应用中等或高强度他汀治疗;
12.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治疗反应调整他汀治疗强度;
13. 近期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且LDL-C≥1.3mmol/L的患者,应考虑应用中等剂量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合并ASCVD且不耐受高强度他汀治疗者亦应考虑这种联合治疗方案;
14. 一般不推荐联合应用他汀与贝特,但甘油三酯≥2.3mmol/L且HDL-C≤0.9mmol/L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可考虑联合应用他汀与非诺贝特;
15. 不推荐联合应用他汀与烟酸;
16. 孕妇禁用他汀。

抗血小板治疗

1. 合并ASCVD的糖尿病患者,推荐应用阿司匹林(75-162mg/d)进行二级预防;
2. 合并ASCVD的糖尿病患者若对阿司匹林过敏,应予以氯吡格雷(75mg/d)治疗;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接受至少1年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4. 年龄≥50岁并伴至少1项危险因素(早发ASCVD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明显增高,若不伴出血高危因素应考虑接受阿司匹林治疗;
5. ASCVD风险无明显增加的患者不推荐阿司匹林治疗;
6. 伴有多种其他ASCVD危险因素但年龄<50岁的患者,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予以阿司匹林治疗。

冠心病筛查与治疗

1. 不推荐在无相关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中常规筛查冠心病;
2. 存在以下症状者应考虑进行冠心病筛查:不明原因呼吸困难、胸部不适、颈动脉杂音、短暂脑缺血发作、卒中、间歇性跛行、外周动脉疾病或心电图异常(如异常Q波);
3. 确诊ASCVD者应予以阿司匹林与他汀治疗,并考虑应用ACEI治疗;
4. 心肌梗死患者应接受至少2年的b受体阻滞剂治疗;
5. 病情不稳定的心衰患者不应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
6. 病情稳定的充血性心衰患者,若eGFR>30mL/min,可应用二甲双胍治疗,但病情不稳定或因心衰住院的患者不推荐应用。
一年一度更新的ADA指南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但该指南是针对美国人群制定的,不宜照搬到我国。中国相关指南应成为我们临床实践的唯一参考。

郭艺芳,现任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预防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高血压分会副会长、河北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等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48965, encodeId=23c715489657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787960006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重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6000, encryptionId=f7879600061, topicName=重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3acc14121561, createdName=xxxx1054, createdTime=Tue Dec 20 10:53:00 CST 2016, time=2016-12-2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6-12-20 xxxx1054

相关资讯

四种糖尿病相关性昏迷,性命攸关!

昏迷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影响尤大,如果抢救不及时、昏迷时间持续6小时以上,就会造成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死亡。导致糖尿病患者昏迷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糖尿病相关性昏迷”(如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昏迷、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昏迷等)和由合并症引起的昏迷(如急性脑卒中等)。本文主要谈谈“糖尿病相关性昏迷”的几种常见类型及救治要点。一、低血糖昏迷  当血糖低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人工胰岛β细胞

糖尿病正在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危害,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预测,到2040年,全世界将有6.4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或者胰岛β细胞破坏。目前治疗胰岛β细胞损伤导致的糖尿病最有效且副作用最小的药物便是胰岛素。胰岛素可以控制住患者血糖,但科学家还在不断研究更好、更方便的治疗方法对付糖尿病。干细胞疗法具有十分可靠的前景。传统的干细胞疗法治疗糖尿病大多是将脂肪细胞经人工诱导为胰岛β

Cell:揭示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抗癌作用机制

相当多的证据已表明50多年来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也能够阻止或延缓某些癌症的生长;但是它的抗癌效果背后的机制是未知的。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途径似乎是二甲双胍能够阻断人癌细胞生长和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的基础,这提示着这种基因途径在多种有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12月15日那期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 Anci

中国证据:腹型肥胖与中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导语:2016年10月27日,Diabetes杂志发表了一项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进行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探讨腹型肥胖与2型糖尿病(T2DM)之间的关系,并评估这种关系的存在是否独立于肥胖状态。尽管以往研究证实,内脏脂肪可独立于体重指数(BMI)和其它危险因素来预测T2DM风险,但是有关中国人群腹型肥胖与T2DM相关性的流行病学数据很少。且虽东亚人群整体肥胖程度较低,但是内脏脂肪堆积相

必看!2016年糖尿病相关研究亮点精华汇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锦年素时,稍纵即逝,又是到年终盘点的时刻!相比于去年,2016年糖尿病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不论从基础还是临床研究,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治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糖尿病的临床管理寻找最新方向。本文梅斯医学编辑就2016年糖尿病相关研究亮点进行汇总。【1】BMC Biotechnology:糖尿病福音,转基因蛆虫治疗足溃疡!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如何自我筛查?

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无痛性神经病变和痛性周围神经病变,这两种情况都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前者因为患者的保护性感觉如痛觉、触觉、位置觉等丧失,因不易察觉小的足部皮肤损伤而导致溃疡出现、加重最后甚至需要截肢。而后者会因为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如针刺痛、烧灼痛、刀割痛、触电样或钝痛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困扰,甚至会导致情绪、心理异常。所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筛查、早期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