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哮喘近期重要研究进展一览
2018-05-22 MedSci MedSci原创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哮喘死亡率下降的趋势可能已经停滞。据估测,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但根据我国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的最新数据,仅有四成(40.5%)患者达到控制,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哮喘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一同分享。【1】在哮喘病人中,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STAT通路抑制ILC2频率和活性第2组先天免疫淋巴细胞(ILC2)与哮喘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然而,哮喘病人中,在糖皮质激素对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哮喘死亡率下降的趋势可能已经停滞。据估测,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但根据我国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的最新数据,仅有四成(40.5%)患者达到控制,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哮喘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一同分享。
【1】在哮喘病人中,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STAT通路抑制ILC2频率和活性
第2组先天免疫淋巴细胞(ILC2)与哮喘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然而,哮喘病人中,在糖皮质激素对ILC2s的影响上却没有前瞻性的研究。最近,有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个前瞻性的研究并且评估了哮喘病人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ILC2的活性。研究人员对哮喘病人和哮喘伴随过敏性鼻炎的病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发现,在治疗1个月后,病人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治疗3个月后,高ILC2水平显著的下降。来自过敏性病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了大量的IL-5、IL-13和IL-9,这些因子对IL-25、IL-33和IL-2具有应答;但是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显著的降低上述因子的水平。更多的是,ILC2s是IL-5、IL-13和IL-9产生明显的来源。并且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逆转它们的高水平存在。另外,研究人员还证实了STAT3, STAT5, STAT6, JAK3 和 MEK信号通路在糖皮质激素治疗下,能够对ILC2活性进行调控。表明了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通过MEK/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ILC2s从而有效的治疗哮喘。他们的研究在过敏性疾病方面提供了一个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新的理解。
【2】伊曲康唑与泼尼松龙治疗急性期ABPA并发哮喘的疗效比较
急性期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采用伊曲康唑单药治疗是否有效尚不清楚。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比较了伊曲康唑和泼尼松龙单药治疗ABP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人员将未接受治疗的ABPA并发哮喘的131例受试者随机接受口服伊曲康唑或泼尼松龙治疗4个月。结果显示,与伊曲康唑相比,泼尼松龙组显示复合反应的受试者数量明显较多。6周和3个月后IgE下降百分比以及治疗1年和2年后病情加重的人数在两组间相似。第一次加重的时间和6周后的肺功能改善也是相似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的副作用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急性期ABPA患者采用泼尼松龙治疗比伊曲康唑能更有效地诱导出反应。但伊曲康唑也有相似的效果,并且与泼尼松龙相比副作用更小,在ABPA的初始治疗中伊曲康唑仍然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3】长期较粗PM暴露与儿童哮喘相关
可入肺颗粒物(PM2.5)的短期和长期暴露与哮喘的发生、发展以及发病率有关,但长期暴露于较粗的PM(PM10-2.5)对呼吸健康影响的数据较少。近日,一项研究探究了儿童长期暴露于较细和较粗PM暴露与哮喘患病率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结合了PM2.5和PM10的监测数据以及地理特征来预测邮编制表地区2009-2010两年期间PM2.5和PM10的平均暴露水平。研究人员将从2009年至2010年期间收集的7810025名5-20岁的儿童参加了医疗补助的数据用于对数线性回归模型预测PM水平,来估计PM暴露与哮喘患病率和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接受医疗补助计划的儿童中,暴露于较高水平的粗PM与哮喘患病率和发病率增加有关。这些结果表明,需要直接监测粗PM,并且重新审议长期平均较粗PM污染水平的限制标准。
【4】哮喘急性发作临时吸入四倍剂量激素疗效增加
患者自我管理是哮喘急性发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入糖皮质激素则是主要使用的药物。一项实用性、非盲法的随机试验测试了一个患者自己管理其哮喘的方案(自我管理方案),即在哮喘控制开始恶化时临时吸入4倍量糖皮质激素,以降低成人和青少年严重哮喘急性发作发生率。研究纳入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或未联合辅助疗法的成人和青少年哮喘患者,这些患者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有1次哮喘发作。共有1922名受试者参与随机分组,其中1871名纳入主要分析。结果显示,随机分组后1年内,4倍剂量组有420名(45%)患者出现严重哮喘急性发作,相比较非4倍剂量组有484名(52%)患者。4倍剂量组的不良事件率高于非4倍剂量组,主要是与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局部作用相关。表明在这项纳入成人和青少年哮喘患者的试验中,与剂量未增加方案相比,当哮喘控制开始恶化时临时吸入4倍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个性化自我管理方案能减少严重哮喘急性发作。
【5】Tralokinumab,抗白介素13单克隆抗体,用于重度哮喘发作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估
Tralokinumab是一种抗白介素-13的人类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重度、控制不佳的哮喘。现研究人员开展随机化、双盲、平行组、安慰剂为对照的两个III期临床试验(STRATOS1和STRATOS2)评估Tralokinumab用于哮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研究招募12-75岁的即使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氟替卡松或等效药物 ≥500μg/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仍控制不佳的重度哮喘患者。在STRATOS1研究中,患者按2:1随机分至实验组(Tralokinumab 300mg 皮下注射)或对照组(等量的安慰剂),2周或4周一次,持续52周。在STRATOS2研究中,患者按1;1被随机分至实验组(Tralokinumab 300mg 皮下注射)或安慰剂组,2周ICI,持续52周。STRATOS1研究尝试鉴定Tralokinumab疗效增强的生物标志物阳性的人群,并在STRATOS2研究中进行验证。最终在STRATOS1研究中,Tralokinumab可降低基础FENO≥37ppb的重度哮喘患者的AAER,但在STRATOS2研究中不能。两个
临床试验AAER效果不一致,提示白介素13可能在重度哮喘发作中并不发挥关键作用。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谢谢分享学习
64
#研究进展#
27
好文献学习了
60
学习了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