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2022年度中国大陆作者三大医学杂志上发表临床研究论文达20篇,达历史最佳!

2023-01-03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三大医学期刊,NEJM,Lancet和JAMA代表医学领域最高的研究水准(如果四大医学期刊的话,就还包括BMJ,但是BMJ整体还差比较多,因此未列入)。2022年,中国人在三大医学期刊上发表研究有进一

三大医学期刊,NEJM,Lancet和JAMA代表医学领域最高的研究水准(如果四大医学期刊的话,就还包括BMJ,但是BMJ整体还差比较多,因此未列入)。2022年,中国人在三大医学期刊上发表研究有进一步突破。

由于相关论文数量较多,因此,这里仅列入article的论文形式,不包括评论性文章,综述,通讯,短文,会议论文,meta分析等,仅限article形式。以及仅限中国大陆(不包括港台)作者当任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的文章。确实还有不少综述,meta分析,通讯文章发表在这三大医学期刊上,均未列入。因此,梅斯医学统计如下,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7篇,《柳叶刀》上发表5篇,JAMA上发表8篇,取得历史最佳成绩。相信2023年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从临床各科来看,神经病学相关文章最多,其次是心血管,新冠肺炎及疫苗,肿瘤,这也反映这几个领域的领先位置。

从发表的作者单位来看,均以所在学科优势单位发表为主,包括宣武医院,浙二医,北部战区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机构为主,当然,也看到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安徽省立医院),温医附二院也有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刊物上。也给其它单位临床研究者提供信心,更多地向顶级期刊投稿。

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7篇,创历史记录

高福院士两篇研究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2022年5月5日,知名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研发的蛋白亚单位新冠疫苗ZF2001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3期临床试验。研究成果发表在NEJM上,数据显示防护轻症新冠的效力为75.7%,重症至危重症效力高达87.6%,详细见:NEJM:有效率75.7%!智飞疫苗3期数据惊艳亮相NEJM,WHO专家发述评赞许。同时还分析国内灭活疫苗,异源接种,以及重组蛋白疫苗ZF2001接种以后,对最新的omicron的作用,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假病毒测定来评估从疫苗接种者获得的血清样本中针对 SARS-CoV-2 原型 (PT) 分离物和针对 omicron 子变体 BA.1、BA.1.1、BA.2、BA.2.12.1、BA.3、BA.4 和 BA.5 的中和抗体滴度进行检测。 接种者已经接受了三剂在中国广泛使用的两种灭活病毒疫苗(CoronaVac 和 BBIBP-CorV)中的一种,三剂蛋白质亚单位疫苗 ZF2001(使用二聚体受体结合域 [RBD] 作为 抗原),或由两剂 CoronaVac灭活疫苗后,采用ZF2001 异源增强接种情况。见:NEJM:高福院士发文阐述国产疫苗对最新奥密克戎BA.4/5效果。同时,高福院士开展的延长加强针接种时间能够提高接种效果,研究也发表在NEJM上。另外,高福院士还在Cell上发表文章开发下一代重组蛋白疫苗,见:Cell:高福院士等团队开发新一代重组蛋白疫苗!Cell:高福院士等团队成功设计新一代新冠肺炎重组蛋白疫苗——Delta-Omicron嵌合蛋白疫苗

图片

吉训明教授等在NEJM上公布了BAOCHE试验结果

宣武医院的吉训明教授等在NEJM上公布了BAOCHE试验结果,以评估因基底动脉闭塞所致卒中发病6-24h内进行血管血栓切除术的疗效和风险。见:NEJM:吉训明教授团队发现后循环机械取栓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有明显获益(BAOCHE研究)

胡伟和刘新峰教授发布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有效性和安全性

10月13日上午,国际顶级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重磅发布脑卒中治疗的临床研究成果。研究论文题为:Trial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Basilar-Artery Occlusion(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试验)。此研究针对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发病12小时内,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能从动脉取栓治疗中获益;相比较最佳药物治疗,动脉取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死亡率。见:NEJM:中国科大附一院胡伟和刘新峰教授发布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有效性和安全性(ATTENTION研究)

王建安教授团队发现FFR指导PCI在中度狭窄患者不劣于IVUS(FLAVOUR研究)

8月3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和首尔大学医院Bon-Kwon Koo教授领导的FLAVOUR研究结果。这是NEJM首次发表中国团队作为主要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研究者发起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见:NEJM:王建安教授团队发现FFR指导PCI在中度狭窄患者不劣于IVUS(FLAVOUR研究)

限制热量联合限时饮食对减肥的效果结果发表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文章,研究人员将139名肥胖患者随机分配到限时饮食组(只在上午8点到下午4点之间进食),并限制卡路里摄入或只限制每日卡路里摄入量。发现在肥胖患者中,与每日限制卡路里相比,限时饮食疗法在减少体重、体脂或代谢风险因素方面并未有更多获益。见:NEJM:限制热量联合限时饮食对减肥的效果分析

VV16治疗新冠病毒不劣于P药

VV116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的一款新型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在动物实验中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抗SARS-CoV-2有效活性,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具有令人满意的安全性。但VV116在临床恢复、症状缓解和预防疾病进展方面的疗效仍然未知,特别是与Paxlovid相比的效果。此外,VV116的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评估。

2022年12月28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篇题为:VV116 versus Nirmatrelvir–Ritonavir for Oral Treatment of Covid-19 的研究论文。

这项3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头对头比较了国产新冠药物VV116与辉瑞新冠药物Paxlovid的效果,结果显示,对于有高危因素的轻中度COVID-19成人患者,在至持续临床康复时间方面,VV116非劣于Paxlovid(4天vs5天;风险比为1.17),且不良事件更少。详细见:NEJM重磅:国产新冠药物VV116三期临床数据发布,效果不劣于Paxlovid,且更安全

二、Lancet杂志,5篇

韩雅玲院士发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PCI术后比伐芦定高剂量延长注射与肝素单药对比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韩雅玲院士团队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的“BRIGHT-4”研究,是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主要共同研究者是来自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Icahn医学院的GreggW. Stone教授。该研究自2017年12月开始方案设计和准备,2019年2月正式启动入选,历时近5年。克服了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和严峻挑战,在全国87家心脏中心共计入选6016例发病48h内、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对比了比伐芦定+介入术后高剂量延长注射2-4h与肝素单药两种抗凝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为结束这一领域长期存在的争议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见:Lancet:韩雅玲院士发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PCI术后比伐芦定高剂量延长注射与肝素单药对比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BRIGHT-4研究)

刘建民教授团队发现卒中患者取栓再通后血压管理下限

10月28日,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杂志主刊在线发表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成功再通后强化降压控制的研究”(英文名ENhance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Nd ThrombEctomy Stroke StuDy,英文简称ENCHANTED-2/MT)。该研究历时4年,由3国合作,国际8个职能委员会全程介入,国内44家卒中中心参与,通过1828次筛选,最终入组患者821例。经2758次标准化随访,5024份神经血管影像,16616次血压记录,近30万条临床数据分析,在世界上首次证实“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血管内治疗成功开通血管后,强化血压管理(<120mmHg)患者临床预后差于标准血压管理(140-180mmHg)”,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再通后血压管理提供了高级别证据支持,有望改写指南并指导临床实践。见:Lancet:刘建民教授团队发现卒中患者取栓再通后血压管理下限(ENCHANTED-2/MT研究)

孙英贤教授团队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可以信赖乡村医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孙英贤教授团队的中国农村地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创新模式及强化降压的大型整群随机对照研究“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CRHCP)”取得重大突破。4月30日(中国时间),该研究的Ⅰ期结果“村医主导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模式可显著提高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率”在线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上,孙英贤教授为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及第一通讯作者。见:Lancet:孙英贤教授团队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CRHCP)成果发表

社会经济不平等的角度评估了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

2022年9月24日,国家儿童癌症监测中心(NCPCS)从社会经济不平等的角度评估了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的差异。研究结果以“Socioeconomic inequalities in cancer incidence and access to health service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为题发表于“The Lancet”。文章得出结论:中国青少年的癌症发病率为(137.64/百万)、儿童为(122.86/百万)

在这项全国性横断面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来自国家儿童癌症监测中心、全国医院质量监测系统和公共数据库的数据,覆盖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通过分层比例估计了我国2018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儿童(0-14岁)和青少年(15-19岁)的癌症发病率。详细见:LANCET:中国儿童与青少年癌症发病率揭露!

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3期研究结果发表

该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评估了单剂克威莎在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免疫原性。研究结果表明,单剂克威莎在接种28天之后,对预防有症状的COVID-19疾病显示出57.5%的有效性,对预防重症疾病显示出91.7%;在接种14天后对预防有症状的COVID-19疾病显示出63.7%的有效性,对预防重症疾病显示出96.0%的有效性。

三、JAMA杂志,8篇

陈会生教授发现远隔缺血适应能改善急性中度缺血性卒中的预后

2022年8月16日,一项由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辽宁省脑血管病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CDCIA)理事长陈会生教授牵头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ICAMIS研究)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该研究评估了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对急性中度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远隔缺血适应治疗组的90天内达到较好的神经功能预后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7.4% vs 62.0%),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这一来自中国本土的多中心研究成果登上世界顶级期刊,国际上首次为卒中神经保护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开启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的新篇章。见:JAMA:陈会生教授团队发现远隔缺血适应能改善急性中度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预后(RICAMIS研究)

焦力群教授发表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2022年8月10日凌晨,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焦力群教授团队领衔,联合中国8家医院共同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CASSISS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历时10年的CASSISS研究在国际上为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新的医学证据。CASSISS研究对比了支架联合药物治疗vs单纯药物治疗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和死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卒中或死亡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相当。见:JAMA:宣武医院焦力群教授团队证实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未见获益(CASSISS研究)

杨清武教授和资文杰教授团队发现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前静脉使用替罗非班无获益

另外,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前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的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临床试验(RESCUE BT)是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市新桥医院)神经内科医学中心杨清武教授和资文杰教授团队联合全国54家医院协同开展,是全球首个探讨静脉使用替罗非班是否可以进一步改善接受血管内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临床结局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见:JAMA:血管内治疗前经静脉使用替罗非班并不显著改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RESCUE BT研究)

马骏、孙颖团队发现低危鼻咽癌可单纯放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孙颖团队牵头,联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共5家单位,共同完成了一项在低危鼻咽癌患者中单纯放疗对比同期放化疗的前瞻性III期临床研究,首次创新低危鼻咽癌患者“减毒”治疗策略,显著改善了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见:JAMA:马骏、孙颖团队发现低危鼻咽癌可单纯放疗

程颖教授牵头斯鲁利单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结果发表

2022年9月27日,由程颖教授牵头的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ASTRUM-005研究,刚刚发表在在全球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成为全球首个登上JAMA主刊的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ASTRUM-005研究是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H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Ⅲ期临床研究。见:JAMA:斯鲁利单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获最长OS结果(ASTRUM-005研究)

高剂量氨甲环酸输注显著降低心脏手术患者的红细胞输注需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郑哲教授团队比较了高剂量与低剂量氨甲环酸输注对心脏手术患者红细胞输注需求和不良事件的影响。相关论文于2022年7月26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氨甲环酸被推荐用于减少心脏手术中的失血和输血。然而,高剂量的氨甲环酸是否比低剂量的氨甲环酸具有更好的血液保护效果,且不会增加心脏手术中血栓并发症或癫痫发作的风险,目前尚不清楚。

为了比较高剂量和低剂量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中的疗效和不良事件,研究组对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中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临床试验。2018年12月26日至2021年4月21日,在中国4家医院招募了3079名患者;最终随访时间为2021年5月21日。

将参与者随机分组,其中1525例接受高剂量氨甲环酸方案,包括30 mg/kg剂量、16 mg/kg/h维持剂量和2 mg/kg初始剂量,1506例接受低剂量方案,包括10 mg/kg剂量、2 mg/kg/h维持剂量和1 mg/kg初始剂量。主要疗效终点为术后异基因红细胞输注(优势假设),主要安全终点是术后30天死亡率、癫痫发作、肾功能不全(2或3期肾病:改善整体预后[KDIGO]标准)和血栓性事件(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综合结局(非劣性假设边缘为5%)。共有15个次要终点,包括主要安全终点的各个组成部分。

在3079名随机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平均年龄为52.8岁;38.1%为女性),3031名(98.4%)完成了试验。高剂量组1525例患者中有333例(21.8%)发生异基因红细胞输注,低剂量组1506例患者中有391例(26.0%),相对风险为0.84,组间差异显著。

高剂量组中有265名患者(17.6%)发生术后癫痫发作、血栓性事件、肾功能不全和死亡,低剂量组中有249名患者(16.8%)。15个预先指定的次要终点中有14个在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中高剂量组有15名患者(1.0%)癫痫发作,低剂量组有6名患者(0.4%)。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与低剂量氨甲环酸输注相比,高剂量氨甲环酸输注导致接受异基因红细胞输注的患者比例在统计学上显著降低,并符合复合主要安全终点的非劣效性标准,包括30天死亡率、癫痫发作、肾功能障碍和血栓事件。

口服甲泼尼龙对 IgA 肾病患者肾功能下降或肾衰竭的影响

这项国际、多中心、双盲、随机临床试验,纳入了503名IgA肾病患者,他们的蛋白尿大于或等于每天1克,肾小球滤过率(eGFR)估计为20-120毫升/分钟/1.73平方米,在2012年5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的67个中心,经过至少3个月的优化背景护理,随访至2021年6月。

在503名随机患者中(平均年龄38岁,198名[39%]女性,平均eGFR为61.5 mL/min/1.73 m2,平均蛋白尿为2.46 g/d),493名(98%)完成了试验。在平均4.2年的随访中,甲基强的松龙组74名参与者(28.8%)出现了主要结果,而安慰剂组106名参与者(43.1%)出现了次要结果。 与安慰剂组的相关参与者相比,各剂量组对主要结果的影响均出现在各方案中。

在11个预先指定的次要终点中,9个显示出支持干预的显著差异,包括肾衰竭。甲基强的松龙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频率更高(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为28例[10.9%]和7例[2.8%]),主要是与匹配的安慰剂组相比的全剂量治疗组(22例[16.2%]和4例[3.2%])。详细见:JAMA:口服甲泼尼松龙对IgA肾病患者肾功能下降或肾衰竭的影响

李挺和李军教授发现局部麻醉不会降低患者术后谵妄风险

温医附二院李挺和李军教授在中国东南部9所大学医院开展,包含950名65岁及以上,需要手术修复的脆性髋部骨折患者,随机接受区域麻醉(脊髓、硬膜外或两种技术联合无镇静;n=476)或全身麻醉(静脉、吸入或联合麻醉药物;n=474)。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术后7天内谵妄事件,次要终点包括谵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亚型、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30天全因死亡率和并发症。研究认为,对于65岁以上需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局部麻醉不会降低患者术后谵妄风险。见:JAMA:局部 vs 全身麻醉对6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的影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09025, encodeId=9c98210902514, content=厉害厉害,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311984902, createdName=maotouying, createdTime=Fri Jan 06 09:00:37 CST 2023, time=2023-01-06, status=1, ipAttribution=北京)]
    2023-01-06 maotouying 来自北京

    厉害厉害

    0

相关资讯

肺癌诊治有了“上海标准”,多项研究成果提升患者生存率

肺癌诊治有了“上海标准”。来自上海申康医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肿瘤医院肺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超过国际水平10%以上。就术前检查而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对其进行了“瘦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减少骨扫描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等,节省患者医疗开支。9月13日,记者从上海市卫计委举办的“肺癌诊治‘上海标准’”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述消息。发布会还透露,吸烟肺癌患者和非吸烟肺癌患者两者之

科技部:新冠肺炎疫情的解决需要全球科技界共同努力 中国愿共享研究成果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26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全球科技界的共同努力,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应该共同面对、共同研究、共享成果。对此,中国科技界

39项,2019年度中国医学重大进展

日前,根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新闻中心官微消息,“2019年度中国医学重大进展”评选结果正式公布。

从农民逆袭成为院士,他率先判断出新冠病毒,研究成果在全世界应用

他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40余年,多次率领团队从容应对我国重大传染病的疫情,加强基层应对疫情的能力,也见证了我国传染病预防的发展;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疫情控制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也在国际著名杂志发

胡学强:2017年我国神经免疫学进展

神经免疫性疾病多好发于青壮年,其中一些存在病程迁延,常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甚至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诊断、密切病情监测和及时治疗是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的关键。2017年,我国神经免疫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各种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取得了众多瞩目成就。本文拟就其中一部分重要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

直击ABC5:Eric P. Winer教授专访:新的研究成果改变进展期乳腺癌临床实践

ESO-ESMO 晚期乳腺癌第 5 届国际共识大会 (ABC5)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该会议专注晚期乳腺癌诊疗进展并每2年更新一次指南。本次会议期间,肿瘤资讯非常荣幸邀请到乳腺癌治疗领域的世界级专家、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Eric Paul Winer教授,Winer教授简要阐述了《ESO-ESMO晚期乳腺癌国际共识》与其他指南的不同之处,着力介绍了CDK4/6抑制剂、免疫治疗与TDM1三种治疗方法将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