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嘴“咔哒响”,“有口难开”痛,小心“TMD”
2024-09-13 疼痛康复研究 疼痛康复研究 发表于上海
研究对比颈椎手法联合物理治疗与单纯物理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介绍颞下颌关节解剖、紊乱原因及与颈椎关系,阐述五个颞下颌关节松动术。
一篇名为《颈椎手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的研究选取了40例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
-
对照组:给予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及超短波治疗。
-
实验组:除与对照组一样的物理治疗外,还给予手法治疗,包括椎旁软组织放松按摩,颈椎复位及枕后肌群抑制技术。
-
两组的治疗均持续 2 周,每周 5 次,总共10 次。
结论:相比单纯运用理疗的方式,采用颈椎手法治疗联合物理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其疗效更加明显。
一、颞下颌关节紊乱
颞下颌关节紊乱(TMD)泛指咀颞颚关节或是咀嚼肌群有疼痛或是功能障碍的现象。
常见的症状为张嘴时颞颚关节以及咀嚼肌群的疼痛、颞颚关节活动时会发出喀喀声响、张嘴的角度不足(例如无法大口吃鸡腿)、张嘴时下巴会有歪斜的现象。
(一)解剖
颞下颌关节,也称颅颌关节,是连接颅骨和下颌骨的关节,负责在咀嚼、说话和吞咽时使下颌骨在各个方向上移动。
我们吃东西、说话可以没有牙齿,却不能没有“颞下颌关节”。小小的关节承担着两个重要工作——吃和说。
颞下颌关节是由髁突、关节窝、关节盘这三个部分组成,好比我们自行车上的齿轮和链条,如果零件没在对应的位置上,再使劲蹬自行车它也不会干活。
颞下颌关节也是全身唯一一个在没有外力时就可以完全脱位的关节,是人体关节中脱位几率最高的关节。
1.颞下颌关节周围的肌肉
闭口:颞肌、咬肌、翼内肌。
张口:翼外肌、舌骨上肌群。
①咬肌
咬肌分为两部分:浅层由向下和轻微向后走行的肌纤维构成、深层部分主要由垂直方向走行的肌纤维构成。
咬肌收缩时,下颌骨被向上拉,上、下牙发生咬合接触。咬肌肌力非常强大,有助于进行高效咀嚼。
咬肌浅层部分收缩有助于下颌骨前伸。当下颌骨前伸咬牙时,咬肌的深部肌纤维可以保持髁突与关节结节间的稳定。
②颞肌
收缩可以升高下颌骨,使上、下牙接触。部分颞肌收缩,下颌骨的运动将取决于收缩部分肌肉的纤维的走行方向。
颞肌根据肌纤维的走行方向和功能,颞肌可以分为三部分:前部、中部和后部。
当颞肌前部收缩时,下颌骨被垂直升高。颞肌中部收缩,下颌骨被升高并后移。理论上颞肌后部收缩会使下颌骨后移,其功能尚有争议。
③翼内肌
它位于颞下窝的深层,是一块厚而呈四边形的肌肉。其功能是:
-
上提下颌骨,使下颌骨向上并辅助闭口动作,例如在咀嚼过程中用力咬合时,翼内肌发挥作用;
-
单侧收缩时,可使下颌骨向对侧移动,这对于研磨食物时下颌骨的侧向运动起到关键作用。
④翼外肌
它位于颞下窝,分为上下两头。上头较小,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下头较大,起自翼外板的外侧面。其功能是:
-
双侧收缩时,可牵拉下颌骨向前,使下颌骨前伸,这在张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打哈欠或者大口咬东西的时候。
-
单侧收缩时,使下颌骨向对侧旋转,在咀嚼过程中协助调整下颌骨的位置,以实现有效的咀嚼动作。
⑤其他肌肉
在学习下颌运动的生理机制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所有头颈部肌肉之间存在着精细的动态平衡。如人在打哈欠时,颈后部的肌肉会收缩,使头部后仰,进而引起上颌牙齿升高。
这个简单的例子告诉我,即使咀嚼系统的正常功能运动,也需要咀嚼肌许多块肌肉参与,任何影响咀嚼肌功能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头颈部其他肌肉。
对下颌骨功能运动的研究决不能仅局限于咀嚼肌,胸锁乳突肌和颈后肌群等其他肌肉对于稳定颅骨、维持下颌骨的正常功能运动也具有重要作用。
2.怎么找颞下颌关节
将我们的双手放在自己的耳前方,做张嘴的动作,就可以摸到一个小小的凹坑,它就是颞下颌关节。
(二)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原因
1.经常单侧咀嚼
吃饭或者吃零食的时候,经常单侧咀嚼,颞下颌关节是负重关节,每次咀嚼尤其是咬硬物都会造成轻微磨损,时间一长,就会加重关节的负荷,从而诱发疾病。
2.经常紧咬牙
经常咬紧牙关,或者不说话的时候,上下牙齿也相互接触。
下颌的运动都是靠咀嚼肌运动控制的,如果一直维持上下牙齿接触,会发生关节运动紊乱,积累细微的损伤,诱发此病。
3.精神压力大
精神紧张或者压力大的时候,人往往会不由自主的表现出耸肩和紧咬牙,这样肩膀脖子和咀嚼肌都会紧张,颞下颌关节和颈椎可以算同一系统,都会发生相关的问题。
4.颈椎姿势不良
主要是现代人经常面对电脑,和手机,整天低头;在头前伸的情况下,舌骨周围的肌肉会会牵拉下颌骨,会影响下颌的运动轨迹,干扰关节。
颈肩部不良姿势(头部前伸,上交叉综合征)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的高危因素。
二、颞下颌关节与颈椎的关系
医学研究发现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患者中,有70%的人同时有颈部疼痛的问题,深入研究后发现颞颚关节及颈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两者有肌肉和韧带互相连结:当咀嚼肌群及下巴的做动作时,上颈椎也会跟着动作;
-
神经上的连接:头部,颞下颌关节和颈椎通过三叉神经,在神经系统上相连。颈椎疼痛所产生的症状可经由三叉神经核转移至嘴巴附近的区域,进而造成颞颚关节疼痛;
-
功能上的连结:颞颚关节功能障碍程度越高者,其颈部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也越高,反之亦然。
近期的研究也发现,若有颞颚关节活动障碍时,患者的上颈椎可能会代替颞颚关节做动作,且颈椎也会处于比较过度前凸的姿势,不过还需要更完整的研究来证实此现象。
三、5 个颞下颌关节松动术
1.向下(尾端)滑动技术
松动方式
治疗师的远端大拇指置于后排牙齿的上部,手指则沿著下领骨外侧贴齐。主要透过大拇指朝尾端方向、给予低速震荡或持续牵张的牵拉力量。
技术执行目标
治疗处理患者之多平面关节活动度受限、关节压痛、咀嚼疼痛、关节僵硬及关节囊受限等问题。此松动术可有效增加颞颚关节各方向的动作。
注意事项
患者在放轻松的状态下,松动术的效果最佳。治疗师可透过颞颚关节的触诊了解治疗后的效果。
2.向前(腹侧)滑动技术
松动方式
治疗师的远端大拇指置于后排牙齿的上部,手指则沿着下颔骨外侧贴齐,主要透过大拇指朝尾端及前侧方向施加牵拉力,一开始轻微的朝尾端施力后再给予前向力。
给予其低速震荡或持续牵张的力量端角度、及突出及后缩的动作有益。
技术执行目标
帮助增如上关节的平移动作,亦对于张口(下颌骨下压)的终端角度,及突出及后缩的动作有益。
注意事项
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松动术的效果最佳。治疗师可透过颞颚关节的触诊了解治疗后的效果。
3.内侧滑动技术
松动方式
在患者颅骨稳定下,治疗师的远端大拇指置于后排牙齿的上部,第二、三指则沿著下颔骨外侧贴齐。
主要透过第二、三指在口外施力(如果需要,手指重叠置于其上),向下牵拉后再将髁突向内侧方向滑动。给予其低速震荡或持续牵张的力量。
技术执行目标
帮助增加内外侧方向关节活动度、及横向偏移动作。
注意事项
主要是透过第二、三指施予力量,所以在患者身上的手指接触面要大、以免让患者感觉不适。
4.外侧滑动技术
松动方式
在患者颅骨稳定状态下,治疗师的颅侧大拇指置于下颔骨的内侧,同手的第二、三指则置于下颔骨的外侧。
主要透过拇指(在髁突内侧)施力,向下牵引后再将髁突向外侧滑动。给予其低速震荡或持续牵张的力量。
技术执行目标
增加内外侧关节活动度,且特别有益于增加对侧横向偏移动作
注意事项
主要是透过拇指施予力量,所以在患者身上的手指接触面要大、确保手部不会造成患者不必要的不适。
5.内侧/外侧滑动(口外)技术
松动方式
在颅骨稳定下,治疗师的大鱼际肌处抵住患者下颔骨的外侧,并朝内侧方向施力(如同对侧颞颚关节的外向力)。给予其低速震荡或持续牵张的力量。
技术执行目标
增加内外侧关节活动度、且特别有益于增加对侧横向偏移动作。
注意事项
主要透过掌根在口外施予力量,所以手部接触面要大,让患者感到舒适,透过治疗师在患者颅侧部位的手及其肩胸间部位提供稳定度。同样的,手部平贴能使患者更加舒适。
临床提示
若无法确保患者的状况,治疗师应该谨慎施加向下的牵引力,而使用掌根有助于向下牵引力的给予。使用松动术及徒手操作技巧时,治疗师应随时注意患者对治疗的即时和潜在反应,并相应地改变治疗方式。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物理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 #颈椎手法#
64